白鹿原:那些观念会影响我们一生吗?

最近开播的白鹿原,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可能都是冲着这名字去的,不过确实还不赖。

民国时期,刚刚从封建社会里跳出来,可是人的观念能变得那么快吗?很多人成了那个时期的牺牲品。

白鹿原上的每家人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有什么事情有族长撑着,族长就是他们的皇上,他们习惯了过去的生活。当大清皇帝倒下时,他们还是没有转变过来。

很多年轻人都在煎熬的度过,精神被压迫,“三纲五常”在他们的心里挥之不去,女孩子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孝文和孝武是那时候典型的好孩子。孝文是白家的长子,也仅仅是长子罢了,什么事情家里都管,想去城里上学,父亲不让,白嘉轩想的永远是把土地弄好就行了,土地就是他的命。所以他也要求两个孩子好好的把土地给种好就是最好的生活,农民就该跟土地打交道。

父亲叫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一丝违背的心思。更不用说他们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孝武随遇而安的度过,因为他是热爱土地的。孝文多次向父亲提出要到城里上学,一次次的被拒绝了。他很无奈,但是又没有办法。

白灵如愿以偿的到城里上学了,那是她用命,用勇气换来的。可是她哥哥没有这样的勇气,他只能怨天尤人,走不出去,又不甘平庸,痛苦的度过着。最后不得不接受命运,成家生子。

女孩子没有受教育的权利,还要受裹脚之苦,小小的脚丫子要裹上一层层布,只能在家织布,做家务活。

现在的女孩子可以上学了,可是在偏远的农村,女孩子读书是浪费钱的,父母不愿支付学费,很多人读完初中就外出打工了,因为只有九年义务教育。

很多老人都说女孩子读书是帮别人读的,他们就没有想过是为那些女孩子好,因为他们认为女孩子就只有生儿育女,做家务,读那么多书干嘛?

在孝文洞房花烛夜时,他说了句好玩又讽刺的话“我娶你就是来要娃的,如果我自己能要娃,我还要你来干嘛”。毫无爱情可言,感情女孩子就是生育的工具。

虽然现在这些观念都已经淡化,可是在农村依然有这样的事。

在我这一辈,虽然没有定娃娃亲的,可是很多女孩子长到十多岁,父母就给她们说亲了,或者是男方家来订婚。读到初二时就已经嫁得差不多了,初中毕业的寥寥无几。

一个比我大一届的女孩子,她写字很好看,英语也学得很好,最后她还是没能如愿以偿的上她喜欢的学校,还好她毕业了。每每见到我,她都会感慨一番“要不是当年父母阻止,我也可能和你一样还在校园里……”。我不知道说什么,只能默默的倾听。

外人见了都说“好幸福啊,这么年轻就有了孩子”,可能她的心也在挣扎着,生活艰苦,自己以后的命运,可是最后她都笑了,因为身边的人都是这样过的。我总听到她们说怎么怎么的把孩子培养起来,让他们跳舞,学画画,跆拳道,吉他之类的。用青春,年轻的力量去赚钱养家,培养孩子。顿时他们成了我眼中的大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而不是年轻的自己。

那年我初一,她初二,有一天她回家去了,一个星期都没有来学校,等到回到学校,她已经瘦得只剩下骨头。

后来才知道,她父母叫她与订婚的男孩子完婚,那是父母喜欢的人,她不愿意就和另外一个男孩子跑了,在我们那里,你被一个男孩子拉到他家,放炮后,就成了他家的媳妇,结婚证是个什么东西。

那时的她应该很害怕吧,还是个小孩子呢。她父母不愿意又把她拉走了,原因是他们两家的父辈有过节,而且她已经订婚了。这件事完后,她来学校,已经完全变了一个人。

那时我什么都不知道,还觉得好玩。可能发育得晚吧,还有就是长得丑,别人没有打我的主意,得以安静的读书,这些事听起来像故事,可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安宁的渡过了那个学期,回家过年,她父母又逼她了,这次她和她母亲村子的一个男孩子跑了,又被拉回来,那时的她没有了自由,村子男女老少到处在传谣言,她哪里都不敢去,整天待在家。

后来他们都毕业了,她走上了打工的路,他继续求学。他上学不到半年,就回来了,因为他精神有了问题,然后永远的在那个村子待下去。这样,她终于走出了婚约的禁锢。

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她的父母也可能想通了吧,不再管她,什么都是按着她的喜欢来。

过了几年,她还是嫁了,在我们的村里,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她还要回来,可能那就是她的选择吧,如今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幸福就好,哪里都是生活。

我不知道,深埋在她们心里的观念何时消除,虽然她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可是她们天天生活在老一辈生活圈里,他们的眼睛盯着她们,心被道德束缚着。一有什么事,村里到处传,除非她们有足够的能力,永远不回村里来,可是这样她们的父母就成了流传的对象。下一代呢,我不知道下一代是怎样的命运!

田小娥和黑娃都很有勇气,他们自由恋爱了,当黑娃听兆鹏说他和小饿这是自由恋爱时,他高兴得说错了话。只是这样话只让他们俩高兴了一宿,余下的时间还是想办法进祠堂,拜祖宗,小娥才能成为名正言顺的媳妇,拜祖宗成了他们最重要的事。

兆鹏是那个时代的觉醒人物代表,可是他还是摆脱不了那些观念的压迫,没有人相信他,没有理解他,纯朴的人民,也是自私的人民,想得永远是自己的几亩田地。别人以进祠堂为荣耀,他不以为然。他的心在燃烧,却只能烧在心里。

在家庭的压迫下,他还是逃脱不了婚姻的宿命。他迎娶了冷秋月,她是个很好的女孩子,如果他没有出去读书,经历的那些事,没有在文字里驰骋过,也许他们会很幸福的在原上度过美满的一生。

但是从小就聪慧的兆鹏怎么能甘心平凡的在原上度过,他燃烧的心,忧国忧民的心,怎么能允许。

婚后的他们没有共同的话题,他说的事情,她一点都不知道,不理解,说东说西来驱走尴尬。这时的兆鹏只能沉默了。

不是没有反抗过,只是那些期待的眼神,温柔的目光,又使他撕掉了离婚协议书。

白嘉轩是一面旗帜,他代表着原上的人,他的话,行动永远都代表着所有人。他有智慧,懂得顾大局,关心每个人,原上的人都像是他的家人,不让族里人挨饿,然而他的血液里永远循环祖宗的规定。

都说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很强,改革开放才三十多年,就已经跟外国人差不多了,只是这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怎么能一下子就能放得开。

村里的老人虽然没有识字,可是他们比我们懂得太多了,后来我才知道,书上的这些道理,小时候都听老人说过,只不过现在又换成了文字。

鹿子霖算是一个看得开的人,但是他只在关于自己的利益上看得开,也就是耍小聪明。一开始看,他处处和白嘉轩作对,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他只是自私罢了,他根本不敢逾越那些观念的边缘。在儿子的婚事上,他下了很大的功夫,最后是他父亲出马才使兆鹏答应的。一生都在害怕,害怕闲言碎语。

有一个从小的玩伴,经常跟我说她要离开,从我读高中说到我快大学毕业了,如今她的生活仍在继续,我不知道是不爱了,还是受不了那样的生活。

期间加上了两个女儿,因为第一胎是女儿,因为男方家想要男娃,她就一直在生,可是都没有令他们满意。她从活泼可爱,爱笑的妙龄少女变成了沉默寡言的妇女,每天只知道把家务做好,什么都不在乎,以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如今犹如行尸走肉。以前还化妆,自从三女儿出生,也没有了心情。

她很爱她的三个女儿,也把她们照顾得很好。可是这几年她一直在受生儿子的压力,变得很憔悴。也许她不在乎生男生女,可是家里一定要生个男孩子,加上村里的人都有男女孩子,她也想和别人一样。不仅有来自家里的压力,外人也在说,她跟我说“自己抬不起头来,总感觉低别人一等”。

什么时候我们才不受这些观念的束缚,好好的为自己活呢?可能只有学习了吧,丰富自己的内心,看过很多的故事,才能明白生活可以如此的优雅。不走出那个圈子,不接受新的思想,永远跳不出来。

为了让女儿读书,他们去登记了,这样就不能随便走了,需要离婚。有一天她说我要离婚,字我都写了。我问“你想好了吗,那孩子怎么办呢”。她说了一句让我哭笑不得的话,也许那样对她来说是最好的结果吧!“我们不对外说,只是离婚,还要在一起,孩子我们一起养,我受不了那些流言蜚语”。

我想如果她有经济能力早就一走了之了吧,当了七八年的家庭主妇,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习惯了那样的生活。

这些活生生的事警醒着我,女孩子只有有了经济能力,才能有为自己活的机会。

我不知道怎么劝说,只能叫她好好想。最终她还是那样的生活下去,希望她有勇气去走自己的路。

石头就如我们那里嫁到远方的人,最后都回来了。然后便成了父辈教育孩子们的例子。石头出去发达了,回来接孩子,路上把孩子弄丢了,妻子一把火毁了房子也毁了她自己。一下子所有的打击从天而降,他疯了。可是到祠堂,祖宗面前又跟以前一样,甚至改过自新。之后想走出原上的人都会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出去嘛,你没看到石头那个样”。

村里的老人都会跟女孩子讲,不要嫁到远方,会很想父母的,你看茶子嫁得那么好,最后又回来了。那是因为她太想父母了。

茶子算是村里嫁到外面嫁得最好了,丈夫疼爱,有一个懂事的女儿,现在已经读初中。我高中时,茶子姨回村里来了,这不是探亲,是永远的回来了。后来和我们村的一个鳏夫结婚,孩子生下来不久就去世了。老人们都说因为她预知自己快离开人世了,才回来的,落叶归根嘛。村里到处传茶子姨的事迹。


很多事很多事,都会成为别人的饭后谈资。但只要我们开心,不害人,勇敢的做自己吧,毕竟人生得意须尽欢,没必要一辈子活在别人的眼中。


眼界不高没关系,精神会引领你走到你要到达的高度。

内心的富有是一辈子的财富。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鹿原:那些观念会影响我们一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