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岁的我是一位90后的女生。命运的阴差阳错让我过上了与身边一起长大的同龄人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甚至我的生活模式让他们觉得难以置信~
怎么可以放弃高考?怎么可以时常出去游学?怎么可以不用每天披星戴月?
相比已经工作了的伙伴儿,我每天的工作有很大的“自我成长”空间,没被追着屁股要业绩,却被追着赶着在学习。
相比已经大学的伙伴儿,我没在国内体制上大学,没有4人8人一间的集体生活,更没有一张有权威的毕业证书,这样看来似乎我又已经走进了工作生活。
相比已经结婚生子的伙伴儿,只有深深的感到尴尬,难道当代社会20岁也算剩女吗~~~~
有人问我:那么你到底在干嘛????
前面说到的阴差阳错的命运交响曲启奏时间为4年前我上高一那年的愚人节,我了解到了除了国内体制教育以外的另一种教育模式——心教育,当时应着愚人节的景儿就踏上了去成都的火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似乎天天都在快乐的愚(zuo)自己!
从小看起来的乖乖女然而内心却又有很多的小九九,小时候没勇气没机会自我选择,最终有一天在这个至关重要的节点上爆发了:自己决定放弃读高中接受创新心教育。
在我们那个消息闭塞发展落后的小城市全家族反对的力量可想而知,直到现在依然有人觉得我的父母葬送了我的未来~
入读明睿书院
在明睿先是学习两年,在这两年的学习中,曾经学过的sin,log...这些让我坚信为敌的糖衣炮弹彻底离开了我,让我有幸接触到真正的知识(对自己有用的,可直接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经验)
如何把控自己的情绪,如何有效沟通,什么是真正的学习这三部分是现在看来那两年我所收获的真正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是这一切发生的基础培养皿。
我们会通过团体心理在安全的环境里练习沟通与情绪表达:
我们会在户外探险体验中检验自己的耐力与求生力:
我们会在武术课上学到基本防身术的同时让身体更有韧性:
我们会在国学课上学习国之经典:
我们会在烹饪课上大展身手:
后来,眼见我也年满18岁,按照书院的整体规划,18岁以后就要去社会实践,接受社会的检验。
我们不能浅薄无知的度过这一生,不能写出言之无物的文章,我们要走进社会,走在人群种,去体验生活,经历失败与成功,感受爱与被爱,真正的感受人生。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找到了人生种的第一份工作,一家连锁西餐厅的点单+收银。
因为涉及到金钱以及需要推销产品,我想当时可能就是因为经理了解到我有“心理学”背景因此才让我做这个对于整个餐厅来讲较为重要的第一环节。
社会确实是个大考场,各种人情世故,各种诱惑,不过幸运的是我这块新生海绵吸收到的正面资源大过于负面资源,这一切都得归功于前一年打好的基础。
我明确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并愿意为之努力,一切外在的诱惑若是不能让你变得更好,那请不要消耗生命去触碰它,生命太贵,玩不起。
主文化——自由但不散漫,丰富但不肤浅
每一天生活的方式积累下来就是一种文化。
书院虽然年轻,但日积月累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比如每周一次团体心理沟通,听说彼此的故事是一种文化。
所有人共同参与制定活动方案而非一人拍桌决定是一种文化。
每周三是活动日,每年两次游学等都是我们的主文化。
在这样文化氛围的浸泡下,我们彼此的链接更为深刻,虽然大家大多为独生子女,而在这里,我们了解每个人的故事,懂得他们的家庭文化(它生长的土壤),所以理解他在某种环境下的特性,因此我们相互之间胜似亲人,不知道是否合适用那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来描述。
体制内严格的管理模式让很多人失去自控能力,一到大学管理松散便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因此进入社会工作时也需要制度领导的管束,下班之后更不会自主学习。但在书院我们在基本的规则设置下,可以自由的分配时间,并且在出去社会实践前半年,还要承担一些书院公共事务。我们只有在该学习的时候有自由的空间学习如何分配时间以及如何自律,未来进入社会无人看管时才有可能会自主学习以及自律。
这样相对自由的环境会不会大家都会比较散漫不积极进取呢?
这是很多家长问过我的问题,我也思考与观察过大家的状态,最终发现首先其实每个人对散漫不进取的定义是不同的。
对于我对身边同学的观察,发现每个人都是愿意向上进取的,只是有的人内动力不足,没有一个人是愿意向下沉沦的。所以当我们老师和父母给足大家真正需要的燃料时,时机一到,大家都会自燃向前。
这样边学习边工作的状态便是为我后面社会实践打下基础。就算出去有繁忙的工作,但每天的阅读与写作是必须进行的。我在工作期间深读的一本书是《把时间当作朋友》,另外自己用来消遣的便是每日临摹《六祖坛经》,这一小小的举动让我在嘈杂的环境中能静下心来去走向更深刻的自己。拥有这些能力,都要归功于老师的引导和所在的环境。
书院就是一个小社会,生活丰富,但与真实社会不同的是书院生活丰富但不肤浅,所有的学习都不是走马观花。
若是我们平常看一部电影,喜剧笑笑就过,情感大戏就跟着颠沛流离,而在书院看一部电影就会分析人设心理变化,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是可以去通过自己剖析作者想通过这部电影想表达他内心的什么内容,虽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特别深入,但也不至于只知皮毛,至少是吸收到了适合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知识信息。
似乎爱的给予与传递是我们独有的精神文化。
我们的导师如何对待我们的,我们也会不自然的去如何对待其他人。这样的影响都是正面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心理行为有些与众不同的孩子可以在明睿呆的这么如鱼得水,因为每一个人对待别人的方式都来源自于别人如何对待他,我们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天然的就会去激发每个人正向的部分,然后去强化他这部分的品质。
文化就是我这件外套的设计师,它决定我将要成为什么样的风格,爱与包容是它的基调。
二,规则面对什么群体,就来自什么群体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现在有很多教育奉行自由教育,快乐教育,不跟孩子提规则与要求,认为这是对孩子创造力的破坏与伤害。
在我看来没有规则没有边界也是一种伤害,所以万事都要厉行中庸之道。
规则意味着界线,在书院我们所有的规则的制定都是学生老师统一完成的,前提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让明睿成为更好的明睿。一切规则的建立基础都是自我负责。
对于惩罚这部分,我们现做的就是直接后果型。比如有的同学吃饭没洗碗,那他要承担的后果不是被打骂,而是影响他下一次吃饭。所有的后果承担都是一致性的,有什么因,种什么果。
也许一部分对明睿不了解的人就觉得明睿是一个没有规则任由孩子肆意的书院。在这里我以一个亲身经历明睿教育的人向大家澄清:
明睿不是没有规则,相反非常注重孩子与规则的关系。我们看到的明睿的课程丰富,孩子们形态各异的展现自己,这都是建立在每一个班甚至每一个人有自己的规则上,另外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位导师的陪伴式学习。书院也坚定的认为没有规则的自由不是自由,或者说没有规则就没有自由。
规则就是我这件外套的基本结构,我是开襟的还是头套式的,这是我无论要做成什么颜色什么材料都需要遵守的。
冰山一角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如果我们可以透过行为去一步一步进入每个人的内在冰山,那我们的人生轨迹就会发生很大的转变。
透过行为看到山下,是我们心理学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到伙伴的,也看到自己的,所以我们相互了解更加深刻,相互包容也就更加容易。
这样深刻的了解自己及他人,就是这件外套的内涵,我们不需要花枝招展,但一定要优雅有内容。
美丽的外表自然是一种资源,但我们能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遇到的人,学到的东西会铸就一种叫气质的东西,它比美貌更重要。因为这正是来自内在的升华。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我认为就是能帮助我们改变我们生命轨迹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任何知识不落实到行动都是无效学习。这也是为什么我会选择这种学习模式的主要原因,课本知识让我离自己越来越远...
时代在变,世界在变,身边的一切都在变,想要不被社会淘汰的唯一出路就是不停止的学习。也就是终生学习能力,未来的日子,我穿着我亲手打造的第一件外套,开始我二十几岁的日子!他不是adidas牌,它是自主学习力牌,有效沟通牌,自我负责牌...
谨以此文记录我16——20岁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