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维度上的人生思考——《三体》启示录

宇宙维度上的人生思考——《三体》启示录_第1张图片

微思考


我们今天对于人生的信仰、认知和道德准则如果放在宇宙的时间和空间跨度中去看是否仍然适用呢?虽然我们还无法去切身体验一下这种感觉,但科幻作品却可以给我们这样的机会、打开狭隘的眼界。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无疑就是这样一部鸿篇巨著。阅读和思考这样的作品有点像把思想之船从河流驶进大海,在更为波澜壮阔的背景之下,重新认识人类文明对于我们自己以及其他已知、未知生物的价值和意义。

原文解读


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可谓是这个时代全球科幻领域的一部鸿篇巨著。之所以说它是鸿篇巨著可不仅是因为其复杂的情节、宏大的场面、丰富的想象、时空的跨越和多姿多彩的人物,而且还有比上述这些都更为深刻的对于人类底层文明的质疑和反思。我们的头脑中总是有一些不知是哪里来的“理所应当”。说它们“不知道从哪里来”并不是说没人对它们进行深入思考,而是说纠结于这些问题似乎对平淡的日常生活毫无价值,但如果平淡的日常生活只是偶然呢?如果宇宙各种文明的覆灭和崛起的交替才是常态呢?如果这些“理所当然”放在宇宙的大尺度中去思考结论完全不同呢?这就是《三体》中无所不在的宇宙人生问题。今天,微思考就来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这部科幻巨著留给我们那些值得深思的终极难题。在进入子标题之前,建议大家稍作停顿、理解下每个子标题,因为子标题中的前后两个看似不相关的词几乎表达着同样的意思,只是平时容易被我们忽略而已。

【信仰与偏执】


信仰并不神秘,信仰的对象也不一定非是宗教、哲学等高深莫测的东西。“世界是有规律的”、“金钱至上”、“人类必胜”、“社会是无可救药的”等通俗理念都可以作为一种信仰,但要注意的是一旦任何东西上升为信仰,就意味着你不在怀疑它的可信性,而是把它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哪怕在外人看来多么的荒唐可笑。没有信仰的人生在心理层面会飘忽不定,但有了信仰也并不见得会幸福和安宁。

《三体》中各种人物的信仰真的是千奇百怪,比如三体星系在地球的代理人麦克·伊文斯信仰的是“人类社会不可救药,最好毁灭”;而地球三体组织最高统帅叶文洁原来的信仰是“拯救地球只能依靠三体人”;地球星舰指挥官之一的章北海的信仰则是“人类不可能是三体人的对手,逃离地球才是唯一出路”;原行星防御理事会战略情报局(PIA)首任局长,托马斯·维德相信,兽性比人性更重要。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所以一定要牺牲一部分人来成就另一部分人...秉持着不同信仰的人物不择手段地碾压人类的道德文明、以常人所不理解的方式不知疲倦地改变着人类这个物种的面貌


宇宙维度上的人生思考——《三体》启示录_第2张图片

信仰与偏执几乎是同义词,以至于我们经常分不清楚信仰究竟是人类心灵的定海神针还是助纣为虐的精神毒药。尤其当具有时代局限的信仰被置于百年、千年甚至万年的宇宙维度之中时,其价值更是白往黑来、云谲波诡,以至于很多我们今天看来最为符合人类道德准则的信仰放在宇宙的维度中显得无比的软弱和不堪一击。

【足智多谋与表里不一】


谈到这一点,相信所有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部中华经典《孙子兵法》,甚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孙子兵法》最为精髓的部分其实不是知彼知己、以逸待劳、速战速决、分合变化等技巧,而是虚实转换、出奇制胜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实战运用方面,中国人拥有着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和文化传统,但也经常因此而广受全球诟病,因为他们觉得中国人实在是太不可捉摸了?!而中国人自己其实也没觉得这点好到哪里去,因为当生活中也充满着表里不一的情感、手段、友谊、关系等因素时,生活还是生活吗?这种身心俱疲的生活还值得过吗?

这有点像近些年流行的“杀人”游戏,很多组织社会学的专家发现,同事之间如果经常在工作之外的场合玩儿这类游戏会导致工作中的相互不信任。毕竟一旦形成某种性格特质,绝大多数人是没法做到只把性格用于某一个场合而在其他环境下完全不用的。可我们反过来想,我们怎么能指望一个在平时生活中完全不懂、也不用虚实变化等策略的人,在战争中就能得心应手的随机应变呢?!

宇宙维度上的人生思考——《三体》启示录_第3张图片

《三体》中的诸多人物都具着类似的特征,比如章北海、叶文洁和靠一人之力与三体世界实现威慑平衡的罗辑无不都是在平时生活中就充满让人捉摸不透特质的人。让技术上远远超越人类的三体人最为忌惮的恰恰就是人类那“表里不一的足智多谋”。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更有启发作用的一句大道至简的话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包容和接纳那些不大符合主流道德伦理的人在宇宙的尺度上显得并不难以理解,甚至还充满着理性的智慧。

【意见与偏见】


人几乎不可能不带偏见的思考,当然另一句如雷贯耳的极端阐述则是“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意见与偏见也几乎是同义词(这里面“意见”的定义其实借助了罗素所著的《西方哲学史》中作为主观知识的说法),这在《三体》的科学观中主要体现在不同维度上物体的不同形态方面,在社会学方面则体现在对于同一个人和同一件事完全不同的看法方面。在几十年甚至一百年的小时间尺度上,个人和社会很难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产生迥然不同的看法,因为主流的社会思潮几乎不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我们却极有可能对于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产生与古人今非昔比的意见。

而《三体》作为宇宙跨度的著作,则有能力向我们平行展示各种“意见”或者说“偏见”的产生背景和社会环境。比如罗辑这个拯救地球的人,就曾被不同时代赋予过庸人、上帝、讨厌者、战士、魔鬼等天上地下般的称号;程心也经历过普通人、天才、圣母、失职者、懦弱者、救世主等千差万别的看法;而远离地球的战舰则被地球母亲冠以无人性、叛逃者、自卫者、凯旋英雄、不负责任者等概念;三体人也是一会儿被看作邪恶的化身,一会儿被看作可怜的异族,一会儿又被看作真正的上帝。


宇宙维度上的人生思考——《三体》启示录_第4张图片

任何人都很难有不带偏见的意见,但最为可怕的还不在此,而是自认为自己的“偏见”是绝对合理的。在看待历史时,我们更是习惯于给其中的人物定性和扣帽子,殊不知所有的帽子都不是真相。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要去认识事物,而是说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谨慎地下结论,并对所有看似天衣无缝的结论抱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像《三体》这样的科幻作品其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跨越时间维度去思考,让同一个人在大尺度时间范围内的心理和现实冲突变得可能。这就像是思想之船从河流驶进了大海,在更为波澜壮阔的背景之下,得以重新思考人类文明对于我们自己以及其他已知、未知生物的价值和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宇宙维度上的人生思考——《三体》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