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结束一近一月,两次考研,栽了许多坑,走了一年的弯路,也算取得了一个勉强还算满意的成绩,虽然许多科目发挥的不甚达到自己的期许,但总而言之也算成功上岸。想了很久究竟要不要写这篇经验贴,纠结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就我个人的复习水平而言,19年考试存在许多没有发挥好的地方,写出来经验贴不免羞愧。二是作为一个考研勉强算是成功的人,写出来文章不免有一些炫耀的意味,但我作为一个“二战生”并没有这种资格来炫耀。三是,考研这种事可以说有一点小马过河的意味,只有不断尝试,你才能知道考研这条路,究竟该怎么走下去。所以,这篇文章姑且作为一篇我个人的考研纪念文章,纪念我这两年走过的坑,踏平的路,顺便如果能帮助到一些人避免一些坑,在考研这条路上高效一点,那本人不胜荣幸之至。
我本人2019年三跨(所谓跨学校层级,跨地区,跨专业)考某一流985社会热门专业(但并不算该校的强势专业),获得数学二接近130,专业课120分,政治60,英语二接近80,总成绩不到390分。在总报考人中最终成绩占前1%~2%之间,我个人确实不算太过满意,因为确实有很多发挥不好的地方,但总算是还能算有资格去写一点经验贴,姑且恬不知耻的开贴记录一下。
对于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各个人有各个人的追求。姑且介绍一些我个人择校时所做的考究。
首先,要确定考研的学校以及专业,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校实力
2.专业实力
3.学校区位
4.专业热门程度
5.学校名声、选择学生偏好
关于前4种因素,大概有这么24种组合方式,我也不可能一一拿出来比较,作为考生,需要知道的是应该如何根据自己的优势,劣势以及目标所选择合适的学校。
其一,学校实力,这条指的是学校综合排名,把这条放在第一条,但是这条其实是影响最不算大的一条,985、211高校没你想象的那么难考,你所谓保底的本校也没你想象的那么好考。大家也差不了几十分谁也别瞧不起谁。除了我上面写的顶尖高校(特指清北浙等等),这几所高校,没几把刷子建议不要尝试,并不是说这些高校初试分数多么高,而是这些高校特别喜欢要求学生的所谓[专业素质]或者叫[动手能力],对于某些实验能力很水,竞赛没怎么参加过,对于科研完全没什么概念的学生,就算有信心能考出一些偏高的分数,也不建议尝试。
其二,该学校专业的强势程度,比如武汉xx高校的材料专业,是业界前几的水平,这种学校的这种专业一般是该校王牌专业,师资力量包括教学都会很不错,就业一般来说也是不成问题,除非专业太过没落。否则就业还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就业后的待遇这取决于行业不取决于学校。当然,这种学校也相对会难考一点。
其三,学校所在地区,我们都知道,某个地区对本地大学的承认度会相对较高一点,这也就是说在学校所在地附近就业会相对更容易一点,故由于这个原因,西部高校会相对好考一点。而某苏X大学,据我了解,考研难度就并不输某些985高校。
其四,专业热门程度,考研计算机和考研农业简直是两个游戏,就相当于Easy和Hard难度的区别,计算机专业的考生想必也知道,今年考计算机,调剂都没得路子,所以如果你的专业是热门专业,如果对自己没自信,建议从前面几条上面降低考研难度。
我个人选择了 一+四 在二 三两条上降低了要求,建议通过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目标确定所考的学校。
据一些考研帮等APP来讲,一般的学生建议走跨一级的方法来考研,即普通本科生考211,211考985,985考顶尖高校等等,可以聊做参考。
此外关于考研水区旱区问题,就我简单略微估算,大水区和大旱区大概差10分左右的英政分数,但是没有经过数据支持,仅凭个人感觉。上海可能要再旱一点。
这条单列出来作为一条,因为这条,实际上是很多考生所担心的考研黑幕之类的,但是切莫太过重视这条,因为这条属于那种听起来很吓人,但是实际上影响到的只是绝少数人,写在这里提醒各位考生留个心眼罢了。
关于学校名声,有一些考研黑名单高校,包括保护985,211考生,歧视跨专业考生,复试有猫腻啊等等,例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开始黑起的山东大学,我也不知道大家为什么喜欢黑他,反正大家就是喜欢黑他。
但是我也蛮怀疑到底存不存在这样一种歧视,虽然每年都爆出新闻说某某高校高分被刷,某某高校歧视and so on ,但是据我身边的人来说,复试被刷掉的其实不多,这点可以多多询问往届学生考研的经验(但是由于每个人的考研的学习能力,出身等等都不一样,如果担心这点,建议多多询问)以及往届复试及录取成绩单(但大多数学校不公布)。
对于我两年来说,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态问题,而且问题很相似。不同的是一战时的我没有承受住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所谓的“别人都学了这么久了,我是不是浪费了太多时间”。据我观察,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目前的学习进度抱有一个相对悲观的状态,这个问题对于那些对自己没有自信,或者荒废了一些前期的时间的学生显得尤为突出。
在我的在校考研前期,包括一些学校占座的客观因素,还有一些我的个人主观因素,造成了前期基本没怎么学习,到了后期拿起一点不懂的数学,专业课等等,心态崩盘也是理所当然。这就造成了我第一次考试的裸考。
但是两年的经验告诉我,你学了多久,和考出来多少分之间并不是绝对的正相关关系。
二战开始时候的我,也曾信心满满,一天一定要计划学够10小时,我不得不承认有的人确实能达到这个学习时间,但是事实告诉我,就我个人的学习习惯而言,我达不到这个时间。也造成了我一些心态上的失衡,但是考试最后的成绩告诉我,这些都不重要。
我十一月进入了一种明明很想学习但是不知道学什么于是憋不住去上网的状态,十二月进入了一种明明政治还没看完但是不小心感冒了而且迟迟不好一直到考试也没好的状态。此外,我个人的过课本的次数并不是很多,不会来回的重复过,而是只过一两遍,但是力求过的精细,确保掌握,我英语只过了一遍单词和看了2/3的重点单词书,数学做了2遍课本,一遍习题和各种卷子,政治背了一遍重点材料和肖四,以及专业课看了一遍半课本,之后会讲具体的时间学习规划与学习方法。
其实大家也都明白,学习时间与考试成绩并不呈正相关,而更重要的是学习效果,但是很多时候看到周围的人一坐十七八个小时,心里不免焦急,有些人开始进行一种名为“赶进度"的行为,还有些人就不免产生放弃念头,然后愈演愈烈直至放弃。这样打乱了自己的复习步伐,导致学习效果下降,感觉自己啥都学不进去,学不会。有些人调整过来了坚持下来考上了,还有些人调整不过来,就放弃了。
写在前面:我在考研时,也曾踏足各大考研网站,参考各种考研APP,想找到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但是最终我的学习策略并没有像网上说的那样完全一致,而是经过了自己的不断调整和不断总结,得出了比较适合我自己的方法。
所以如果能有看到这篇帖子的人,请务必只把我个人的学习方法当成参考,而不要当成考研圣经等等,通过自己的调整,多多思考,多多总结
我个人一向是不太推崇网课这种学习方式,网课这种东西很大程度上是在迷惑自己,给自己造成了一种我听课了我就会了的假象,当然我也不是完全没有听过网课,但是总体而言听的课非常少。最重要的还是练习,掌握,总结。
数学基础知识部分,第一当然是课本,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还是建议有事没事翻一下课本,但是要注意课本并不是绝对的就比考研题目简单,遇到不会做的难题也实属正常。此外,课本上的范围要比考研的范围广的多,所以要佐以考研大纲酌情使用。
第二就是考研复习材料,根据我周围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人选择是以下几种中的一种:张宇高等数学18讲、汤家凤高等数学讲义、李永乐复习全书。我个人对于这三种书都有涉猎,姑且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张宇高等数学18讲,是一本绝对的神书,如果能看懂掌握这本书的大部分,对于考研数学的理解你会更上一个档次,(但是!除了某些章节,我不建议大部分同学听张宇的网课,正如很多人说的,张宇的网课重概念而轻实战,你可能听的十分爽快,但是拿出习题还是一脸懵逼。当然他的网课对于理论的讲解真是的由深及浅,如果有一些理论上的知识不能理解,可以选择观看)
其次是汤家凤的考研书,因为我先看了张宇,对汤老师的书就看的比较少,个人感觉而言,汤老师的书更加注重方法论,对每一种题型都有分类,有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这种方式对于刚开始学习的同学更加友好,快速提高做题的能力,得到做题的成就感。所以汤老师的网课对于入门的学生极其友好,推荐食用。但是汤老师这本书缺点就是对于一些比较深的问题语焉不详,容易造成一些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数学这门课,题海浩瀚无边,并不是能简单的概括在几种类型里,也不是说你先分类,然后按照相应类别步骤来做就一定能做出来,不要拘泥于框架。就像张无忌与张三丰的对话:“那,现在呢?”“我已经把所有的全忘记了!” 所以汤老师的课需要看,书也需要看,但是我个人觉得不要完全依赖他上面。要做到所谓张无忌不受原来招式所限,随意出招自成章法。 听着很玄,但只要勤加思考总结,其实并不难。
第三是李永乐老师的高等数学,这本书我是一战的时候看的,印象不是很深刻,但是感觉也还可以。但是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李永乐老师的线性代数非常精彩!非常值得学习!线代王并不是徒有其名。
关于我个人的时间安排, 我是三月过了高等数学的一二章(按照数学二的通用分章,极限,微分,积分,多元函数,二重积分,微分方程六章)四五六月忙毕业设计没空学习(也不想),七八月份过了三四五六章,同时我的张宇一千题习题集是同步跟着过课本一起走的,对于巩固所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九月份的我开始看线性代数的第一遍,对于考研来讲,说实话这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时间,太晚了,建议同学们能早则早,至少在八月前先看完一遍线性代数。
对于英语二,我个人只做了一遍往年习题的完型、阅读以及新题型,但是对于今年英语二的难度来言,考的并不是很理想。但是主要问题并不是出在第一卷,而是栽到了作文上面,对于作文我报了一种背背模板,套几个词就行的形式主义思想,自然栽坑也就不足为奇。所以建议作文略微早看一点,平时注重积累。
对于单词,四个字,一定要背!单词重中之重,不想多说。一定要背。不管你是理解着背,死记硬背,放在句子中背,串联着被,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一定要背!。
此外,根据英语一二之间的卷子差别,英语二的难度真的比英语一低蛮多的,如果对于专业的学硕专硕没有太多要求,尤其建议英语底子不好的同学选择英语二。
说到专业课,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专业课一定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大部分学校专业课都是学校自命题,对于往届真题,参考价值也确实是有。就我周围的考生以及我个人而言,出现了很多学校很多专业专业课难度的突然提升以及考察重点的偏移。这可能是由于现在考研形势太过严峻,考研人数过多造成。
如果过于依赖往届真题,忽略了对于基础知识把握与理解,如果出现了上述所说的情况,很可能造成考试的直接崩盘。
第三对于跨考考生而言,专业课要趁早看一点,我是七八月份开始看的,但是本人对于专业课的领悟力自认为还蛮高的,所以对于跨考考生,建议尽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