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君子风小人草以及生不逢时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傅先生的翻译是:

楚国有一位狂放不羁的人,名叫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的马车旁。唱的是:“凤凰啊,凤凰啊,你的风格怎么变得如此落魄?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把握。算了吧,算了吧,现在从事政治的人都很危险。”

孔子下车想要同他说话,他却赶快离开,使孔子没有办法同他说话。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这个‘德’当然不是品德,代表什么?君子风格像风一样,小人的作风像草一样,风往哪里吹,草就往哪里倒。

表面上看,说:君子的风格好像风一样,而小人的作风好像草一样,风往哪里吹,草就往哪边倒。好像是草没有什么立场,很会看风使舵的样子。

其实,风不常有啊,有也是东西南北风都有啊,还有什么旋风、台风、阴风等等,不一而足。这说明什么,说明风它品性不稳定,没有固定的方向,脾气也是多变。

相对的,小草它有立锥之地,你风刮过来,我倒一倒,你不刮了,我还是向着阳光雨露去生长。

所以小草才是真正有立场的,而风无定性啊;小草有立场,但是又会变通,它不随风倒的话,恐怕早就被风给撕裂了,谁见过顶风生长的小草吗?即使有,也难以长久吧。风就不好捉摸了,好像是来无影去无踪的样子,变化多端,难以名状。

所以,这时候再回过头来看这句话,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就不那么贴切了。

这里试着改一下,改成:‘君子之德光,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阳,必长’

君子的风格就好像阳光普照一样啊,小人的作风就好像小草一样,阳光照耀小草,小草就得以生长啊。

再来说说所谓的‘生不逢时’。

哪里有人生不逢时?好像是很不情愿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样子。

那些感叹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人往往是勇于敢的人,以自己的信仰为最,以自己的才能为最,以自己的修养为最,自己清高、出污泥而不染,别人都是愚昧无知、贪得无厌、蝇营狗苟如何如何,这样就把自己抬高,不溶于大众,甚至是格格不入,你这样不合群怎么施展抱负呢?而往往行事不顾及情势,不懂得转弯,甚至是宁折不弯、宁死不屈,还以为自己是为所谓的信仰而献身。这样怎么能行得通?

你品德高尚、才能超群就一定可以一呼百应吗,就可以号令天下吗?不见得啊。越是有超人一等的见识、修养,就应该越能体察别人的所想、所需和所顾忌的东西,越能与人和善相处,团结更多的人,这样才能共襄盛举。

最浅近的例子就是:好话还得好好说才行。本来是关心别人的话,说出口就变成是命令的口气,甚至还带有一点讽刺挖苦的味道在里面,那谁愿意听你的呢?更别说跟你一起合作了。

另外,还是那句话,很多事,不是你想做,想做就能做。比如,你愿意为别人服务,人家还不见得喜欢你来服务哩。

‘行由不得,反求诸己’,你的思想推广不出去,你的理念没人能够接受得了,然后觉得没有知音,没有知己,到处碰壁之后,又觉得社会黑暗,自己生不逢时,看看这些感受,都是在怨别人,没有反躬自问:我这一套理论是不是有问题?我推广的方式存在哪些毛病?我的言谈举止是不是隐含哪些无法与人接洽的不利因素?等等方面的问题,很少研究。都是别人不对,别人给自己掣肘,或是时代不行,社会风气不正,都是在向外求,要求别人。这样做反而害了卿卿性命啊。

德行修养、聪明才智不是拿来展示给人看的,更不是作为教育别人、命令别人的资本。一个人是否有真德行、真修养,不是看他的言谈有多么高深、漂亮,不是看他的做派多么高大上,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带领一批人真真正正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是否能够造福一方,并因此而受到普通人的爱戴,而不是受到崇拜或者追捧。

不能为大众谋福利的修养都是伪修养,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都是无用功。这不是实用主义,这是检验一个人,一套理论的基本标准。一个人说得再好,什么都做不成,那不是哗众取宠、妖言惑众吗?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人,自命清高、自以为是反而一事无成、寸步难行的人却是大有人在的。

所以,彻底打消所谓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这种阴阳怪气的论调和想法,踏踏实实学习、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谦虚谨慎才是切合实际的做法,才不会辜负自己这一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记:君子风小人草以及生不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