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丨也来谈谈敏感

“敏感度高的人更善于从周围环境中,接收到各个方面与频率的信息,观察到普通人常忽略的细节,洞察力足够强的话,一叶知秋,领悟力远远走在别人的前面。”


心理丨也来谈谈敏感_第1张图片
图丨网络

赛珍珠曾经这样描述高度敏感的人,我猜她也是这样的一个人:

碰触对他们来说是拳击,

声音对他们来说是噪音,

不幸对他们来说是悲剧,

喜乐对他们来说是至福,

朋友对他们来说是情人,

情人对他们来说是神,

而失败对他们来说是死亡。

第一次读到这段话,我就很受触动,把这段话发到朋友圈。一个好朋友好像也被这段话击中,心有戚戚焉,说我们都一样。

长久以来,我就在解剖自我这个谜底。诸如“敏感”等概念也是入手的工具。因为我也被“敏感”所困,困的时间长,能够抽丝剥茧、直面自己身上的特质,也是一种求仁得仁,或许在片刻的探寻中,有少许的释缚或对自我的宽恕,也是一种收获。

赛珍珠所描述的是情绪上的敏感,这常常被人归为不成熟。应该很多人都会持有此看法。我潜意识里也一直是这么认为的。所以试图去掩盖自己的一些真实反应,且对自我充满惭愧,为何与别人不一样。

这还不是最困难的地方,最困难 的在于因为情绪上的敏感,所以自身的消耗性很大,容易耽于自我,沉浸在情绪 的黑洞,把自己的精气神、时间、心力都耗损进去了,徒是于事无补。西方有句谚语 是“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打翻的牛奶本就是第一层的损失,在这个过程中对细节的执着不放,因为敏感所激起的情绪与情感,更把自己带入到一个漩涡中,如同走路被人蒙上了眼睛。这是损失过后要面临 的第二层损失。

这是消极状态下敏感导致的情绪化,应该在这样的状况背后还有更内在的原因:被情绪所控制,而不是控制情绪。说到底,还是历练不够,心理年龄偏低,把太多的注意力都投注自己身上。

心理丨也来谈谈敏感_第2张图片

不过这样情绪上的敏感,也是一道防护墙,维护和保留人身上存有的那部分“真”,虽未必宜人。有着这样敏感的天性未必会成为一个多大的好人,但注定做不了手段娴熟的奸商,两面三刀的说客,丧失良知的无良中介,人前人后的小人。

这样的特质会使当事人视野、思维上受到限制,自身的“不成熟”“较真”可能会冒犯到周围的人,但也保护他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不会变得“那么坏”。

如果跳出这个小我,把注意力投射在他人身上,情绪敏感也是一项显而易见的特长。由于自身感情丰富,内心戏比较多,反而会从一些细微处观察到他人潜在的需求,没有表达出来的想法,感同身受他人的痛苦,富有同情心。言谈中也会颇具感染力,激发出自身的善的一面,更温柔,对世界更怀有善意。

因为敏感,也更容易受伤,不过更能体验那种深刻的感受,也是别人一生难以体会到的体验。

即真实又疼痛。

据我所观察,很多艺术家、作家个性都颇为敏感,在他人看来,有那么些古怪之处,而敏感的艺术家们自然瞬间捕捉到他人的感受,这与普通人之间也会形成一道隐形的墙:总是无法充分地进行沟通对话,难以找到一个充分理解、及时共情的人,多少会有些落寞孤独,所以才更想用作品替自己发声,用全力来塑造自己的作品。


心理丨也来谈谈敏感_第3张图片

在良好状态下,敏感给人更丰富的人生体验。走同样的一段路程,敏感度高的人更善于从周围环境中,接收到各个方面与频率的信息,观察到普通人常忽略的细节,洞察力足够强的话,一叶知秋,领悟力远远走在别人的前面。所以来说,敏感作为职业特质来讲,也是必备加分的一项。

就拿写作来说,也只有对文字足够敏感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写作者。一个好作家也必定对文字语言有超越常人的敏感度与感受力,能够分清相似的词语之间最细微的差别差异,且将自己对语言的理解与领悟倾注于笔下,有时候高手一出手,下笔虽然是平淡无奇的场景,哪怕就是大白话,但耐读,但读完之后还有余韵留荡心间。

就如中学学过的这篇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散文中,家道中落后的父亲步履蹒跚,行动有点别扭地给儿子买橘子,这背影之后何不是有儿子注视的目光。没有对生活认真的体察,用心的感受 ,也写不出来这样的文章。没有敏感的心,也感受不到文字背后的温情。

另外,关于什么才是好的文字也备受争议,以及各花入个眼,每个人的欣赏口味不同。但也只有对文字有讲究,对写作抱有虔敬之心,以及经过长时间、高质量的阅读和写作打磨后,才稍稍开始入写作技巧与文艺品评的门儿。我相信,有过生活历练和文字雕琢的人,才更懂得体味《背影》里的字里行间。

对于文字,对于生活,敏感也仅仅是开端,能够撕开表面的一角,是窥见内端的一道缝。

一篇文章尚且需要删来改去,锤炼字句;也许一份个性,一份特质,要也在生活的熔炉里千锤百炼。

而对我来说,“敏感”就是平凡生活里的那抹不平凡。



2017年文集丨武侠影视

重读经典丨大观园外的边缘人

贾宝玉与苏轼丨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任盈盈与阿朱丨“我等了你这么久!我知道你终于会回来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丨也来谈谈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