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路由算法-RIP协议 和 OSPF 协议

首先回答一个问题:动态路由算法是干什么的?当然是找路由,决定信息经过哪个路由器发送。

 

RIP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距离向量算法

   (1)以跳数作为度量,距离16表示不可达

   (2)使用UDP的520端口发送和接收RIP分组

   (3)RIP每隔30s以广播形式发送一次路由信息,在邻居之间互传,和邻居分享自己全部的信息,为了防止出现广播风暴,其后续的分组将做随机延时后发送。RIP协议规定,只和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不相邻的路由器不交换信息。交换的信息是:“我到本自治系统中所有网络的最短距离,以及到每个网络应该经过的下一跳路由器”

  (4)如果一个路由在180s内未被更新,相应的距离应设置为无穷大,并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表项

  (5)RIP分组分为请求分组 和响应分组 

  (6)RIP选择一条具有最少路由器的路由,哪怕还存在另外一条高速但路由器较多的路由。

(7)RIP基于Bellman-Ford 算法

过程分析:在路由器刚启动的时候,启用了RIP的接口会向外广播请求信息,接下来RIP进程进入到一个循环状态:监听来自路由器的请求信息和应答信息。当邻居收到请求信息以后,就发送应答信息给这个发出请求信息的路由器。

    平均每个30s,启用了RIP的接口会发送应答信息,也就是(updata),这个update包含了路由器完整的信息表。

 

OSPF协议:链路状态算法

(1)每个结点都有完整的网络拓扑信息

(2)一个结点检查所有直接链路的状态,并将所得的状态信息发送给网上所有其他的结点,故OSPF是将自己知道的部分信息告诉了所有结点,此处运用洪泛法

(3)只有当链路状态变化时,路由器才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

(4)IP分装,协议号89

(5)支持IPV4和IPV6,支持组播

(6)死亡时间:40s

 (7)OSPF基于迪杰斯特拉算法

 

注:OSPF克服了RIP的很多缺陷,表现在

(1)OSPF不再采用跳数的概念,而是根据接口的吞吐率,拥塞情况,往返时间等实际链路的负载能力定出路由的代价,同时选择最短,最优路由并允许保持到达同一目标地址的多条路由,从而平衡网络负荷

(2)OSPF支持不同服务类型的不同代价。

(3)OSPF路由器不再交换路由表,而是同步各路由器对于网络状态的认识,即链路状态数据库。

 

注:本篇文章只是简单的概念梳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动态路由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