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鸣
全目录 | 【六月风晴】
这些年来,写完长篇作品之后我都习惯写一篇后记。有时是正儿八经的文章,有时只是随意写上几句话,简单记录写作的过程,以及一些感悟思考。在我看来,作品记录着一段想象的时光,后记记录着一段真实的时光。尽管我觉得后记对读者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他们显然对作品本身比较感兴趣,而对作者创作的过程没有太多窥探的欲望——我还是打算补上这么一篇后记。
《六月风晴》这部作品的出现有点偶然,五月份我在的课程需要调整方向,当时就选了中篇小说这个主题。写一部小说陪跑是课程的其中一个环节。在此之前我就想过要将自己的写作经历改编成一部小说,多年以后可以回味。也就趁着这个机会, 我提前构思这部作品。
我的本意是给第一期课程学员送上一份结业礼物。写到这里,我想起老罗曾在手机发布会上对锤粉们说的话:“如果有一天我们卖了几百万台、几千万台,你要知道这个其实是给你们做的。”在这里我也想对第一期学员朋友们说:“虽然这部作品直到第三期才写完,但你们要知道,这部作品其实是为你们而写的。”
至于我为什么要给第一期学员写这样一部小说,想法也来源于电子书《人在风里》。那部作品让我意识到,大家的成长环境相似,哪怕我只是写自己的故事,我的感悟也能给别人带来共鸣。于是我就再次以这样的方式创作一部小说,给写作爱好者一些启发,给追梦人打气。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大概就是这样:“呐,这个故事是说,某个人很喜欢写作,写着写着就没有朋友了……”虽然这是一句调皮话,但故事情节确实就是这样,现实中我也经历着这样的情况。我生活在老家小城里,目前还联系着的朋友就只有相识多年的死党,这也得益于我们还同住一城。只不过,我跟他也不常见面,一年到头平均一个月见上一面,要是忙起来,两三个月不见一面也是常事。至于这些年来的“牧小晴”们,都已经“远嫁”他方,联系早断。
孤独是这部作品其中的一个主题。我长期生活在孤独的状态中,一方面是我的性格如此,另一方面我也刻意回避着我不擅长的社交。我总觉得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总会有孤独的时光,在漫长的孤独之中,我们总要给灵魂找个伴。有的人选择音乐,有的人选择游戏,而我选择了写作。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种让自己更好活下去的手段。只不过我的做法更极端一些,把兴趣发展成职业。不是每一种追求都可以被别人理解为理想,也许还会被批判为玩物丧志。在写作过程中,我也多次承受这样的非议。这也是作品的第二个主题“抗争还是和解”。
不知不觉,时间步入2018年,很快就是我全职写作的第五个年头。这样一想真有点不可思议,我写作的时间快抵上当程序员的日子了。所以,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刻,以这样一部作品为自己的写作历程作阶段性总结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虽说我辞职快五年,但真正写作的时间大概是三年时间。两年没写小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带孩子——感谢妻子给我的生命带来两个可爱的小天使。另一方面就是有一段时间我担任专题主编,以及兼职首页审稿员。这三年时间里写了两部八十万字的长篇幻想作品,若干短篇,三四部中篇,两部十多万字的长篇。这些作品当中,有两部出了电子书,有一部出了纸书。这并不是一个多好的成绩。
人们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我要说生活比小说狗血。在小说创作中,一个情节一波三折,先扬后抑再扬就能获得不错的戏剧效果,写多了还怕读者抱怨拖沓。而现实中的经历是先抑后抑再抑……这样一直抑下去,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扬起来。如果如实写出来,大概读者要骂娘了:“什么烂小说,真TMD压抑!”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先是获得新人奖,然后遭遇网文和征文失败,后来心境平复慢慢好转。现实之中,我并没有获得新人奖,也没有编辑对我好言相劝,更没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姑娘拯救我于水深火热之中。
最初两年,我所经历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到处碰壁,看不到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在写作最难的日子里我患了焦虑症,在那之后,我的境况慢慢好起来。并不是焦虑症本身的功劳,而在于它迫使我去寻找拯救自己的方法。转换心态是我近年来最大的收获。每一次当我提到这一段痛苦的日子,也是为了引出之后的收获。这也是我想通过作品传达给大家的东西。
出了第一部纸书,我依然不时焦虑,焦虑着下一本纸书什么时候能出。我会反反复复做相似的梦境,忘带作业或者考试交白卷。这样的梦境提醒我内心深处依旧不得平静。不止一次有作者直言很羡慕我,理由是我在有多个标签,名气大。说实话,我真的一点也不觉得高兴。一来,我觉得自己跟其他作者没有区别,都是作者而已,只不过我在机缘巧合之下帮做了一些事情,而他们给我标签作为回报。二来,这些东西对我没有什么用,有了这些标签我并不能写得更容易,或者把作品写得更好。它们对我的意义更接近于一种自我激励:这两年好像做了不少事情,但还没有取得突破,还要继续努力啊。
修心之后我的进步在于不强求,就算内心深处依然渴望,但还是知道要顺其自然。期间也想过要不要写一些更容易出书的题材,这些想法多半也是不了了之,最后还是打算写自己喜欢的作品。只有真的喜欢了,才能把心意倾注在作品当中,这样它就有灵气。哪怕写起来会遇到一些困难考验,但写完之后,还是觉得那是自己的作品,而不是纯粹的商品。另一方面,写自己不擅长的不喜欢的作品,也不见得就能写好,更不一定能出书。既然都是前景未知,那还是选自己喜欢的吧,至少这个过程还能有乐趣。
接着说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吧,收入问题怎么解决。总的来说,写文前两年的花费是之前工作几年的积蓄,之后大概有大半年的日子完全没有收入,那也是焦虑症爆发的时期。再接着跟朋友合伙做了一些小生意,陆续有了一点收入,度过了最难的阶段。后来生意失败,收入又断了。到了2016年,我在兼职首页审稿工作。至于2017年,主要收入就是的课程。看过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我感觉自己的经历跟他有点像,常会受到上天的帮助,刚刚好能撑过每一次的艰难时期。对此我常心怀感恩,正因为祂不时拉我一把,我可以在全职写作路上走到现在。
说到这里,有朋友可能会羡慕我,其实大可不必。相信我,如果你有稳定收入的工作,在这方面的幸福感你应该比我高得多。但同时也不用同情我,我还是很喜欢这样相对自由的日子。在晴朗的天气下,我可以心血来潮带着孩子出门游玩,又或者独自一人在山顶公园中发呆半天。说到底,这只是不同的生活方式,各有代价罢了。
这些年来我还不时梦见当程序员的情景,似乎一觉醒来我就应该匆匆洗梳然后上班。如果说我有没有后悔辞职写文,我认真回想了一下,倒真没有过这样的情况。在很难的日子里,我会琢磨着要怎样才能赚点稿费,而不是去寻思自己还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如果那段日子经济压力不算太大,过得尚算清闲,我还会感叹辞职真好。大概就是这样,不管是在艰难或者舒服的日子里,我都没有想过自己要再做回程序员。
其实在辞职之前我不是没有想过会失败,只是我知道失败了还可以用年轻的资本来扛一下,在一穷二白的岁月里打拼,就算过着一些苦日子也还能接受。我担心以后年纪大了会失去这种韧性,无法接受失败造成的落差。所以尽管有过困难的日子,但还是觉得,在那个时候开始写作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如果当时没有下这个决定,可能我这一辈子就不会走上这条路,会过着相对稳定的生活,在不太擅长的职场环境里畏手畏脚地过日。
有时我也问自己一个尖锐的问题:辞职写作算不算一种逃避?细想下来,应该也算。就像主人公李维一样,生活过不去了,才不得不换一个环境。这并不是追寻梦想,更像是一种自救的手段。只是当我下定决心辞职写文之后,我真的觉得整个人都松了下来,感觉自己灰暗的前景里能看到一些光明。写文对我最大的意义在于,我要及早学会面对人生中的未知,为生命探索自由。
到了后来我时常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没有哪条路比另一条路更优越,我们只是顺从某种安排,看一程属于自己的风景。旧时的朋友同学如果得知我走上写作的路,大概会感到吃惊,但片刻过后他们可能会想通,这种情况跟某人突然移民国外差不多,只不过时机到了,走向生命的另一程罢了。
人的一生同时踏着两条路,一条在外面的世界,一条在内心的世界。也许外面的路走得一帆风顺,但内心的路险象环生;也许外面的路走得磕磕碰碰,但内心的路风光艳丽。小说里面,李维经历着的两个世界,不过就是用一种更夸张的方式表现出这两条路。我们无法完全理解另一个人,我们最多可以看到他走在外界的路,他有过怎样的人生经历,但我们看不到他内心的路,他有过怎么样的迷惘和挣扎,才会在现实中作出那样令人费解的决定。
这些年我写作中有一个习惯,就是把问题带入作品,一边写一边思考,但并不是每个问题都能想清楚。在写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对我来写,写作意味着什么?曾经我觉得写作是我的理想,是我这辈子最想完成的事业。近两年来,我的看法在慢慢改变:写作只是我的爱好,是我喜欢的一种生活方式。我能做的就是好好体验这个过程,至于结果,我无法控制。所以,如果对一个未知的结果抱有回报心理,就会给自己制造痛苦。我能做到全职写作,但我不能保证全职写作还能赚钱。这也是前两年一直让我感到痛苦的原因。就算写完了这部作品,我也没有想清楚如何通过写作赚取稳定收入。只不过近年来境况在慢慢好转,我也不妨期待这样的一天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实现。
在小说当中,李维是经历了平静之后,就时来运转,得到了出书的机会。这样的情节可能不被读者接受,因为没有什么说服力,也并不精彩。大概大众预期中的情节是主人公重新振作,再度去抗争,扛住更重的压力,最后战胜某个强大对手,从而获得所有人的赏识。小说中的好转来得太快,太莫名其妙,中间几乎没有什么过渡。我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现实中我就经历着这样的事情。虽然看起来不太真实,但这恰恰就是事实。这也是我想传达的一种想法:和解胜于对抗。
写这样一部小说,我最初是想展现写作路上的真实情况,但后来细想,这终究只是我个人的经历,个例不具备代表性。有的人可能写得很顺利,也有的人可能早早放弃。我想起盲人摸象这个典故,我也无非就是一个摸象的盲人,讲述我自己看到的写作风景。在这部小说当中,我没有写明李维怎样实现写作赚钱,他还需要自己去摸索。正如现实之中,我也要继续摸索。不管是小说还是现实,我都感觉自己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只要持续性创作就好。有时想想,辞职至今差不多有五年时间,而且经历两个孩子先后出生,到了今天依然可以安静写作,这未尝不是一件神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