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谢谢你,孤独的先行者

故事从一起上海的枪杀案说起。

那是1914年1月14日下午6时许。像往常一样,他徐步从公司里走出来,人力拉车已经恭候多时。当他上车之后,没想到就在此时,一个蒙面人冷不丁地冒了出来,掏出一把手枪,对坐在车上的人开了一枪,他猝不及防,就中弹了。

公司员工闻讯,马上组织人员送他去医院,但彼时的他早已不能言语,公司其他骨干到来之时,他已做了寒泉之客。

第二天,这位人物遇刺的消息几乎被所有的报纸头条刊登,其关注度不亚于今天的热搜。是谁?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竟引得各家报纸纷纷报道?遗憾的是,这是一个早已被人忽视的名字,他叫夏瑞芳

致敬!谢谢你,孤独的先行者_第1张图片
夏瑞芳的遇刺地点。图中的人为他的外曾孙女黄珍蕙

夏瑞芳是谁?估计现在知道的人是凤毛麟角。的确,他不像政治文化名人留下煌煌巨著,又不像拱卫国家的武将,有过不朽的功勋,他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中国的崛起而努力着。历史长河滔滔,人们能记住的往往是那些能够“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人物,而那些“润物细无声”之人却被湮没了,并不曾让人想起。然而,当走进这些人,却能够发现他们的伟大之处,只是他们被历史遗忘了。夏瑞芳就是其中一个。

你可以不知道夏瑞芳,但说起另一个名字,相信莘莘学子肯定不陌生,也用过其旗下的产品。你可以不知道《辞源》,不知道《百衲本二十四史》,不知道《东方杂志》,不知道《四部丛刊》,但有一本书是绝对知道的,那就是《新华字典》。这个顶顶有名的名字就是商务印书馆。而夏瑞芳就是商务印书馆的创始人之一,兼经理。那年他仅26岁。

1.

人的一生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往往一次不经意的行为就会改变了一生。就像夏瑞芳,如果没有11岁那年的离家去找寻母亲,或许他只能在农村面朝土地背朝天,最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如果那次他去上海,没有找到母亲,并进入学校学习,或许他就在当时的上海滩中成为普通的大众,最终也默默无闻。

1871年,夏瑞芳出生在青浦县(进上海青浦区)的一个贫困家庭里,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他的父亲作为一名小贩,往往是入不敷出,无法养活一家。见此,夏瑞芳的母亲只好去了上海,到了美国哥老会派来的牧师范约翰的家里当佣工。

此时的夏瑞芳成了留守儿童,寄养在伯父家里,每天帮人放牛。日子长了,小孩子肯定会想念父母。于是在1882年夏的一个中午,他从家里离开,踏上了千里寻母的道路。

致敬!谢谢你,孤独的先行者_第2张图片
夏瑞芳

思母情切,这可以理解,但是寻母的艰辛夏瑞芳也许此刻并未想到。当他离开青浦那时起,故乡就成了再也回不去的异乡了,同时自己也不会再是那个放牛娃了。

可现实是夏瑞芳是一个孩子,在搭船的途中,身无分文,没吃没喝,蜷缩在船的角落里。后来有人发现异常,经询问,才得知他想去上海寻找母亲。船家好心招待了他,并在上岸之后,叫人带夏瑞芳找到了母亲。

母子相见,异常激动,二人拥抱对泣,相顾无言,有的只是泪千行。这一切,被主家范约翰看在了眼里,这位传教士本着“博爱”的理念,收留了这对母子,此后又把夏瑞芳招进自己开的清心书院里。可以说,这位牧师就是夏瑞芳真正的人生导师。是他,让夏瑞芳进入了学校学习,彻底改变了夏瑞芳的一生。

致敬!谢谢你,孤独的先行者_第3张图片
夏瑞芳唯一的一张全家福

那时候的大上海,十里洋场中不乏五光十色的人,在上海这个“大世界”里,有的人歌舞升平,有的人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新知识,夏瑞芳无疑是其中地代表者。在清心书院,他学的不是四书五经,不是孔孟之道,而是英文,在这里他学会了英文,拓宽了视野,也找到了一帮志同道合地朋友,最终就是他们联合起来成立了商务印书馆。让我们记住这些名字: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

2.

命运有时不仅爱开玩笑,有时甚至是无情的。命运给了夏瑞芳小时候的贫苦,等他长大学习出有所成的时候,命运却给了他更无情的打击。1889年,18岁那年,父亲逝世,他不得已放弃了在清心书院的学业,开始考虑生计。当时清心书院的薛思培校长介绍夏瑞芳到上海的同仁医院做一名学徒。

也许是夏瑞芳的兴趣不在医学上面,又或者是他没这方面的天赋,在医院做了一年之后,丝毫没有任何进展,于是他考虑到再在这里干下去不会有什么出息。

夏瑞芳在清心书院学习的时候,不仅学习文化知识,还学习了另一项技能——印刷。带着这种技能,他很快就在上海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外国人办的《文汇西报》里做起了排字工。

致敬!谢谢你,孤独的先行者_第4张图片
清心堂大门

由于夏瑞芳熟悉英文,早年又学习过印刷,所以他的业务能力很快就得到提升,几年之后就当上了主任,也娶了鲍氏兄弟的妹妹鲍翠玉,此时的人生应该说是相当完美了。但表面的光鲜却无法盖住内心的悲戚。在那时,华人在外国人的企业里工作,常常都是毫无人权的,处处受压迫,种族歧视十分严重,外国人对中国人也是颐指气使。工作闲暇,夏瑞芳经常与鲍氏兄弟、高凤池等人谈天说地,并各言尔志。他们谈的最多就是外国人如何不公平地对待华人。于是他们萌生了一种想法,那就是自己开办一家印刷厂。

1896年4月15日,夏瑞芳召集众人,开始筹议办厂,按约定,一共筹资4000元,一共八人,每人500元。

一场中国出版事业和文化事业的一次破天荒的壮举,呼之欲出。

3.

1897年,一个平凡的年份,“当年并无甚大事可记”。但对于中国近代的文化来说,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份。当年2月11日,上海江西路德昌里两间普通德房子里,夏瑞芳等人正兴风地等着购买的三台小印刷机发出隆隆的运作声。这一天,商务印书馆成立了!从此开启了商务印书馆筚路蓝缕的伟大为民服务事业。

商务印书馆初创初期,资本只有3000多元,员工人数也寥寥无几,作坊式的生产自然不会有石破天惊的影响。就连商务印书馆这个名字的来源都是十分随便的。

中国人讲究名正言顺,大凡要想生意好,都希望取个“信雅达”的高尚名号,不免会引经据典。可是夏瑞芳他们接受的是英文教育,从之乎者也里取个响亮的名号,着实为难他们了。恰巧这天鲍氏兄弟的姐姐经过,她在一旁翻看着资料,无意中说印的这些都是commercial。夏瑞芳他们一听,茅塞顿开,名字有了,就叫Commercial Press。翻译成中文就是“商务印书馆”。

致敬!谢谢你,孤独的先行者_第5张图片
商务印书馆编辑人员

那时的上海已经颇具城市规模,随着而来的也是竞争之大。商务印书馆在初创初期也只能类似于现在的广告公司一样承印一些招牌、票据、传单、商业账册等。但夏瑞芳远不止满足于此,他的内心有更广阔的天地。

19世纪末,全世界的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巨变,在加上当时中国甲午战争的失败,改革的呼声愈来愈高,商务印书馆的发展也有了契机。就像高凤池所说的“甲午失败之后,痛定思痛,变法自强,废科举、兴学校,差不多是朝野一致的主张。正是维新时代,小印书坊设得也很多,机会极好,所以说商务的成功半由人事半由机会。

致敬!谢谢你,孤独的先行者_第6张图片
商务印书馆编辑大楼

上海作为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到19世纪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和企业进入上海。此时,英文交流显得颇为重要。独具市场眼光和战略眼光的夏瑞芳看到了这一市场,于是他决定出版一种英语教材。但是当时要找到一种英语教材破不容易,夏瑞芳很快想到了方法,那就是重新印刷自己在清心学堂学习时的英语课本,那时候没有知识产权、专利一说。于是夏瑞芳就一字不差地将教材翻印了出来。

有了教材之后,夏瑞芳又找来了谢洪赉翻译,并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叫《华英初阶》。夏瑞芳亲自去销售,不曾想销量异常好,一时间造成了洛阳纸贵,20天不到地时间里就销罄。这本书深深地影响了叶圣陶、胡适、梁漱溟等人。《华英初阶》之后,夏瑞芳等人又印制了《华英进阶》。这两本英文教材影响了民国十几年。

致敬!谢谢你,孤独的先行者_第7张图片
商务印书馆人员合影

就在商务印书馆开办之后的第二年,不幸一场大火烧了厂房和设备。不过这对于商务印书馆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幸运。因为商务印书馆之前购买了保险,火灾之后得到了赔偿,夏瑞芳利用这笔赔偿,又扩大了规模,在北京路购得了一处厂房,将它隔成了12间厂房和办公室。扩大规模之后的商务印书馆继续拓展业务,1900年收购了修文印刷局。到了1906年,商务印书馆印制了54种新式教科书,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火灾之后的商务印书馆开始承印多种书籍,在承印南洋公学的一批书中,通过业务关系,夏瑞芳结识了张元济。张元济于1902年加入商务印书馆,从此开船了商务印书馆的一个高峰,商务印书馆进入了“张元济时代”。

4.

张元济,翰林出身,1892年考中进士。1898年参与维新变法失败后,清廷“永不叙用”。

被革职之后的张元济在思考路在何方的时候,李鸿章向他伸来了橄榄枝。李鸿章的亲信盛宣怀在上海办了南洋公学,正是需要人才之际,于是李推荐张元济到南洋公学工作。由于张元济曾学过英语,所以到了南洋公学之后,担任了译书院主事一职。

张元济虽然是传统科举出身,但他绝不是那种腐儒。他既没有“学而优则仕”的那种执念,也没有那种非官即隐,“采菊东篱”的无奈。他深知广阔的天地,可大有作为。教育、出版等行业同样能实现人生价值。

致敬!谢谢你,孤独的先行者_第8张图片
张元济

在京期间,张元济就与严复认识。张元济到南洋公学任职之后,得知严复的译稿要出版,于是他高价购买了严复的译稿,交由南洋公学出版。后来张元济离开南洋公学,进入商务印书馆,严复的译稿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打造了商务印书馆的一个知名文化品牌。

1902年,张元济离开南洋公学,进入商务印书馆。他之所以进入商务印书馆,可归结为以下原因。他看到了夏瑞芳的能力,他的事业是值得信赖的。曾有一次,夏瑞芳财政出现了问题,张元济介绍了一个钱庄帮助夏瑞芳,同时自己也拿出了1000元给夏瑞芳。还有一次,夏瑞芳付印了10种日文译稿,但结果是损失惨重。张元济看过之后,认为是稿件质量太差。夏瑞芳由此坚决认定,需要有学问高深的人加入,于是他主动邀约张元济入馆。

张元济入馆之后,又举荐了一大批人才,蔡元培高梦旦郑孝胥茅盾等人都曾在此工作过。在张元济的主持之下,商务印书馆先后出了《最新国文教科书》《辞源》《四部丛刊》《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优秀出版物。

有了张元济,商务印书馆成为了中国的一个文化重镇。

5.

夏瑞芳从一个小小的排字工成为总经理,这与他的魄力是离不开关系的。夏瑞芳懂得尊重人才,同时他也懂得合作。1903年,日本出版社金港堂准备在中国发展业务,夏瑞芳认识到商务印书馆的实力无法与之抗衡,只能采取合作的方式,双方达成了协议,各占一半股份。得到了合资的商务印书馆开始扩张,并改善经营,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辛亥革命之后,日本对中国的野心越来越大,国人的反日情绪也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之下,夏瑞芳不得不考虑收回日资。经多次交涉,商务印书馆最终支付股金。收回了日股。

致敬!谢谢你,孤独的先行者_第9张图片
商务印书馆鸟瞰图

1914年1月10日,,《申报》刊登了这一消息。阅报之后的夏瑞芳一时间轻松了许多。下班之后,他走出办公司,却遭遇了横祸。

关于夏瑞芳的被杀原因,众说纷纭。有一种最为大家接受的说法就是1913年二次革命期间,陈其美率军进入上海,夏瑞芳为保护商界的利益,曾抵制反袁军进入闸北,由此产生了矛盾。

夏瑞芳逝世之后,公司员工曾建议建造一座雕像纪念他,却遭到遗孀鲍翠玉的拒绝。在她的建议之下,最后在夏瑞芳的故乡建立了一所小学,名为“夏氏小学”。

致敬!谢谢你,孤独的先行者_第10张图片
夏瑞芳灵堂

长河滔滔,夏瑞芳已被人们遗忘。也许是因为他不像革命家、思想家那样通过改变制度拯救国民,亦不像武将一样,疆场杀敌,保家卫国。他做的是润物无声的基础工作,从国民的教育和思想提高国人之思想精神。夏瑞芳是伟大的。他的一心为民的企业精神,更值得今天的企业家们所惊醒。正如蔡元培所说:“君虽殁,而君所创设之事业,方兴未艾,其于教育之影响,则辗转流布而不能穷其所届,虽谓君永久不死可也。”夏瑞芳在历史上是个失踪者,但愿人们和时间能在零零散散中找回这位失踪者。

参考资料:

《典瑞流芳:民国大出版家夏瑞芳》

《寻找现代出版史的失踪者——记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夏瑞芳》

《嗜书、藏书、出书的一生 张元济传》

你可能感兴趣的:(致敬!谢谢你,孤独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