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乔传》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原型,原来真有这些人和事

电视剧《楚乔传》剧情将近一半,梳理北魏末期和西魏初期的一些真实的历史事件,还真有《楚乔传》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原型,与历史事实很相符,只是把事件发生的顺序和一些人物做了艺术加工。下面小编给大家说说这些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不喜勿喷。

北魏孝文帝改革,虽然使北魏整体进入到封建社会,生产力逐步发展。但在统治方式上,中原及大部分地区沿袭封建制度,鲜卑族内部及故土仍然实行奴隶制度。还保留着战争中掳掠的人口没为奴婢,赏赐给诸王贵族和有战功者,而且大批平民在战乱中沦为奴隶,命如草芥,包括女主在内的的荆家五个孩子就是典型的例子。

有意思的是,南朝贵族黄金时代衰微的时候,北魏却继续实施门阀制度,在北方造就了一个新兴的贵族集团,延续了中国贵族时代的寿命,并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这就是纵横中国近二百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这个集团“融治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

这个集团融合了少数民族贵族和汉族士族,共同维护鲜卑族的统治。到西魏时期受封为八位柱国大将军,史称“八柱国”,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瑾,独孤信(宇文毓和杨坚岳父,李渊的外祖父),侯莫陈崇。

因为宇文泰是八柱国之首,地位早已超然;元氏则是因地位尊崇而挂名,暗合电视剧中的宇文玥和元嵩。所以实际上是六柱国,正合周礼治六军之意。电视剧里,魏帝在讨论处置定北候燕世城的时候,召集了六位门阀的主事者,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六柱国各督二个大将军,所以有十二大将军。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共24军,这就是府兵的系统了。风云令十二人杰应该是从十二将军演化而来。电视剧对这些应该是做了拆分处理。

魏律规定犯谋反大逆者,亲族男女不论少长全部处死,所以在被扣上谋反的帽子后,定北候燕世城一家全被处死,这是符合当时的法律的。而且九幽台鸣钟三十六响,是皇亲国戚去世时的礼节。皇上去世鸣钟四十五响,暗合九五之尊。这些都是与历史事实相符的。

按照故事情节发展,接下来燕洵逃回燕北发动叛乱报仇。燕北又是哪里呢?剧中提到定北候燕世城打败柔然,燕北就是北方六镇:

公元398年,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都平城。当时,在 蒙古草原上,有强大的 游牧民族── 柔然。北魏大军南下作战时,柔然的骑兵经常侵入北魏境内,平城的安全受到威胁。六镇的具体设置时间记载不详。大约在道武帝时代已初具规模,当时统称为“北镇”。初期北方六镇是北魏国防的一道生命线,在北魏国家的军事、政治生活中享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边镇军官成为国家的显贵,享有较高的特权。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

但是,随着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以及迁都洛阳,北方六镇的作用日渐式微,军镇将领也逐步失去原有的荣耀以及优厚的待遇,那些随孝文帝南下的同宗同班同僚们,依旧享受着荣华富贵的生活,留居北部边镇者则不仅得不到任何好处,反倒被时代所轻。而且,北方六镇军队成员的组成也由军镇设立时豪强子弟争相戍边,变成流刑罪犯的发配地。至孝 明帝时更彻底丧失了贵族身份,不仅 仕途无望,而且沦为永远遭人轻贱的下等府户。所以,赵西风和宇文怀看不上燕洵。

北方六镇各种矛盾在北魏末年交织在一块,终于在公元523年,沃野镇(今内蒙古 五原北)首义起兵,其他各镇纷纷响应。在镇压叛乱过程中,被北魏政府安置在秀容(在今 山西省)的羯族部落尔朱荣集团异军突起,起了重要作用。剧中魏帝对着燕世城人头说得叛乱应该就是指六镇叛乱,燕世城的原型就是尔朱荣。

公元528年,驻扎在晋阳的尔朱荣借口灵太后毒死孝明帝元诩,另立3岁的元钊做皇帝,率大军南下,一举攻下洛阳。并胁迫灵太后、幼帝元钊和他一起退出洛阳,行进到河阴(黄河南岸)时,尔朱荣下令将灵太后和元钊投入黄河之中。残害了灵太后和元然后,尔朱荣假装邀请自己拥立的孝庄皇帝元子攸带领百官到河阴之陶渚(今孟津东)祭天。当朝中官员陪同元子攸到达陶渚时,尔朱荣下令将文武百官2000余人全部杀害,北魏诸王中的元雍、元钦、元略等人也在这次杀戮中遇害,这就是河阴之变。

公元530年,孝庄帝下诏让尔朱荣进京,诱杀尔朱荣。尔朱荣的堂弟尔朱世隆和侄子尔朱兆得知消息,合力调兵攻打洛阳。尔朱兆攻入城中,抓住孝庄帝,先将孝庄帝锁在北魏皇家寺院永宁寺的塔里,不久将他押到晋阳杀害,同时遭捕杀的还有临淮王元诲、城阳王元徽等残余王公。他们在洛阳城里无恶不作,激起人们的愤恨。公元533年高欢进兵晋阳,消灭了尔朱氏的势力,控制朝政。

这些事件合并到一起,因该就是《楚乔传》此后燕洵黑化,起兵燕北的故事原型。以燕北军屠杀皇族的故事看,燕洵应该是尔朱荣和尔朱兆的复合体。你认为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楚乔传》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原型,原来真有这些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