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到名山大川为什么会觉得感动?

看到名山大川为什么会觉得感动?

有时候会觉得感动到想哭,这是什么心理呢?一直分析不出来。

在这里解释一次“敬畏”这种情绪:

敬畏(awe)情绪源自灵长目对地位高的首领的顺从,引发敬畏的两种特质,分别是伟大(perceived vastness)和调适(a need for accommodation)。伟大,包括实体的大,和非实体的概念的宏大,这个很简单。

调适,是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里的观念,指的是人的认知的大幅度改变,换句话说就是能刷新你的世界观,“一种学问、一本书,假如不对我的价值观发生作用……就不值得一学,不值得一看。(王小波语)”。

相关可以参看凯特纳(DacherKeltner)和海德特(Jonathan Haidt)的论文《敬畏,一种道德,精神与美学的情绪》(Approaching awe, a moral, spiritual, and aesthetic emotion),谷哥一下就有。

引发敬畏这种情绪的,不仅仅是比我们地位高的同类,也可以是一个早就死了的人,或者一种思想,一个自然物。风景让人感动,是因为它引起了敬畏的情绪。

韩愈好奇,与客登华山绝峰,度不可返,乃作遗书,发狂恸哭,华阴令百计取之,乃下。

李肇《唐国史补》卷中

来几个图,感受一下有没有伟大和调适的感觉。

天山


当我们看到名山大川为什么会觉得感动?_第1张图片

黄龙风景名胜区


当我们看到名山大川为什么会觉得感动?_第2张图片

三江并流


当我们看到名山大川为什么会觉得感动?_第3张图片

这篇论文第300-301页有一段从美学探讨敬畏的,概述一下好了:

很多时候,引起敬畏的原因与社会地位是无关的(不符合猴子敬畏猴王的定律),比如登山,欣赏艺术。所以这个问题引发了美学家的兴趣。

最早从美学上系统性讨论敬畏情绪的人,是爱尔兰哲♂学家伯克(Edmund Burke)。他提出,崇高感(sublime),是一种对广阔思想和伟大精神的感觉,可以由文学、艺术,或者风景所触发。

伯克提到了两个引发崇高感的因素。一个是力量。强有力的东西让人感到与恐惧交加的敬畏。破坏性的,能够左右观察者的力量,尤其能引起敬畏。崇高与优美(beauty)的区别就在于强力。敬(admiration)与爱(love)是不同的,崇高让人敬,存在于伟大可怕的东西上,优美让人爱,存在于美丽娇小的东西上。敬让我们屈从,而爱屈从于我们(简单地说就是,苍老师和比利吾♂王的区别)。

另外一个因素是费解(obscurity)。清楚明了,我们知道来龙去脉的东西,就不会引起敬畏。让人敬畏的,都是难于把握的东西。

这可以让我们想到一些好玩的事,越是难懂的画,越让我们敬畏,独裁者也靠着神秘化让下人敬畏。许多引发敬畏的因素,伟大、壮观、无限(infinity)、有时出现的光、颜色和声音,既代表着力量又令人难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9-310页还有一段探讨自然美的。

在现代社会,地位高的人已经不再受敬畏了【个人存疑——红后】,更经常引起敬畏的,是伟大的自然物,如山、远景、风暴、海,以及无限次重复的东西。

这里引用了一段爱默生(Emerson)的《自然》:

在森林里,我们回归理性和信仰。任何痛苦都不能降临我身,任何羞辱和灾祸自然都可以治愈。站在土地上,头脑沐浴在清爽的空气中,上升到无尽的空间,一切的自私恶念皆消失。我变成了一只清透的眼睛,我是无物,我能看见一切,宇宙万物包裹着我的当下,我是神明的一部分。最亲近的朋友的名字,对我都觉得陌生,成为兄弟,彼此相识,主人或仆从,都是扰人的琐事。我爱着无尽的,永恒的美。在野地里,我感觉比在街巷阡陌间更亲近。在安静的风景中,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人看到了与他本性一般美好的东西。发现了人与草木神秘的关联,是林野间最大的愉悦。

自然可能让人的信仰发生转变,并且能引向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让人感到自我的缩小(a diminshed self),概念上的转变,一种更高的力量的存在。

比较大(瀑布、红杉林),或影响力很大(台风、地震)的自然物容易引起敬畏,同样,超出一般人知识的景物,也更容易引起敬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供勤快的各位查看。


当我们看到名山大川为什么会觉得感动?_第4张图片
当我们看到名山大川为什么会觉得感动?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我们看到名山大川为什么会觉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