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自从上次波波叫我们写年度总结的时候,我才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就是我虽然学了很多东西,却只是知道并没有内化成行动,又或者没有深入思考,而只是停留在学过知道,每天写成长记录时,也没有把他用起来,那么我学的东西用来干什么呢?不要用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不要让自己觉得自己很用功,很努力,或许只是看上去很努力。

    最近看龙航写的文章很有逻辑,条理清晰,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他的进步,自己也是每天有在写,总感觉写的都是无病呻吟的鸡汤文,于是叫带着好奇问他怎么做到的,文章这么大进步。他说是先整理框架,然后再组织文字写出来的,具体是找一个自己想了解的主题,然后阅读整理框架,一般要用一个半小时,再第二天把他组织成文章,边写边思考。写着写着就把自己写明白了。

    这让我很有启发,我原来的方法是阅读文章,只停留在知道这个层面,就是学了什么,偶尔也会用,但频率没有这么高,学了就用,所以学了很快就忘了,这就是没有内化的结果。而且我学的目的也没有龙航明确,你学了是要去教别人,而我是自己爽,所以这个维度是不一样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进步缓慢的原因,学了不重复运用,反复内化怎么可能变成自己的。

      笑来书在专栏里打磨写作概念时说当你没有想过要写文章的时候,会觉得生活里没有那么多可写的素材。而当你真正认可了写作的必要性时,你就会发现今天看的一个视频,昨天看的一本书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而且如果你像我一样每天坚持写作,就会不自主地去观察生活,进而发现一些过去忽视的东西。这其实就是“输出”倒逼“输入”的一个过程。就像我们之前谈到过的那样,你要真的把写作当做刚需,才不会觉得这是一个苦差事,自然也不会为了“没东西可写”而烦恼了。

      这段话很久以前就读过,现在再读才恍然大悟,我是没有真正把写作当成刚需,更多是用来无病呻吟,所以我学了很多东西,花了很多时间去看书,看专栏,也只是留下自己知道这个结果,而没有主动去和他们产生联系,我经常把那句话挂在嘴边,看书就是主动发现和生活的联系,然后改变生活。而做的时候却没有真的去深入思考。我的心智模式一直是在舒适区。

      人的心智模式有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体验。我们相信“听上去、感觉是对的”的事情,我们追求的不是正确的答案,而是一个“爽”的答案。第二层级是解释,我们相信“解释起来是对的”的事情,我们追求的是“合理”的解释。第三层级是分析。我们不再相信现成的答案,而是寻找“接近真相的解释”。先提问,再搜索信息,然后你会找到好多相互矛盾的解释,这就需要你评估这些解释,找到真相—— “提问,搜索、评价、结论”。在第三层级,也是最高层级, 我们追求的是“更接近真相”的解释。

    而我一直是在第一二层级徘徊,始终没有进去第三层级,这就是现状,不过还好我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写吧。 只要真写,就只能真思考。 今天的你,无论多差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的你不差…… 未来的你为什么不差呢?因为曾经的你,不怕自己不差,不管多差也要硬着头皮实践,久而久之,你就撞见了未来的那个一点都不差的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