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背山》——“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

《断背山》是由李安执导,于2005年在美国上映的一部西部同性爱情片。影片是以美国西部的怀俄明州为背景,讲述了两个牛仔之间至真至诚的感情故事。《断背山》改编自安妮·普露的同名短篇小说。李安在看完整部小说之后,便被小说中宁静祥和的断背山、主人公之间激烈却又不可言说的情感所打动,萌生了将小说搬上银幕的想法。

《断背山》——“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_第1张图片
《断背山》电影海报

2005年,《断背山》在美国上映之后,毁誉参半。过分敏感的同性恋题材在当时的美国社会还仍未解禁。于是这一部触碰“灰色地带”的影片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社会、学界对同性恋问题的讨论。但是如果仅仅将《断背山》视作一部同性恋电影,而忽视影片对人类本真情感的颂扬、对人与人之间复杂而隐秘感情的细腻刻画,实在有些不公。

No.1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

李安在谈到《断背山》时,他说他并不赞成把《断背山》简单定义为一部同性恋电影,而更愿意将其称之为“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讲述的美国式爱情”。这不同于男女之间的耳鬓厮磨,却仍是至真至诚的情感交锋。

这是一种广义上的爱情,它超脱了性别的束缚,任由情感的肆放。牛仔杰克·特维斯特与恩尼斯·德尔玛因放牧而结识。高山牧场上恶劣的自然气候、艰苦的工作环境,成为杰克和恩尼斯感情升温的培养皿。直至一个寒夜,杰克和恩尼斯合衾相拥,醇香的酒精萦绕其间。狭窄破旧的帐篷在寒风中摇摇晃晃,帐篷外还残留着点点篝火。他们在粗犷的断背山中演绎着最为柔软动人的真情,这是爱,爱情的爱。

《断背山》——“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_第2张图片

李安曾说:“每个人心底深处都有一座断背山,那可能是最黑暗的部分,让我在拍摄时也经常感到害怕。”李安所谓的“断背山”是人性深处难以言说的隐秘心理。它可能是激情,可能是性爱的冲动,甚至也可能是爱情。但是这种感情却始终以一种“被边缘化”的状态存在。李安的《断背山》则是将其“去边缘化”、“去神秘化”。这是对人性隐秘心理的深度挖掘,同时也是同性文化进入主流文化的一种尝试。

No.2精神压抑下的潜流

由于杰克和恩尼斯感情的不被接受,他们选择了将这段感情藏匿起来。高山牧场的工作结束之后,两人便分道扬镳,很快便有了各自的家庭。四年后,一张来自杰克的明信片彻底打破了恩尼斯的平静生活。之后,他们经常以钓鱼为名,重拾旧日的美好时光。

但是看似和谐的生活中,却隐藏着压抑的潜流。恩尼斯的妻子阿尔玛对丈夫行为的怀疑,恩尼斯幼年所见对同性恋男人的残忍处决,都让人感到一丝隐隐的不安。平静的生活之下,仿佛还隐藏着一颗随时就要爆炸的炸弹。这是李安的伏笔,也是他的特色。

随着恩尼斯和阿尔玛矛盾冲突的不断积累,他们离婚了。离婚之后的恩尼斯日渐消沉,终日流连在酒吧,并和酒吧的女招待有染。而杰克本以为二人能够过上理想的生活,却没想到恩尼斯仍旧畏惧世俗。

杰克曾对恩尼斯说:“从前你来去潇洒,现在却像朝拜教皇”。如果说婚姻约束下的恩尼斯,能够来去自如,那么当他失去婚姻的保护时,则更加在意社会的道德约束和舆论力量。在恩尼斯和杰克看似平静的生活中,实则暗流涌动。他们在不同的人面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或丈夫、或父亲,但只有在彼此的面前时,他们才是自己。

《断背山》——“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_第3张图片
“从前你来去潇洒,现在却像朝拜教皇”

No,3东方的诗意与隐忍

在《断背山》中,导演李安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美国西部的自然世界,茫茫苍翠的断背山、涓涓清澈的溪流以及漫山遍野的羊群、星星点点的篝火。这些都是中国写意画中特有的元素。他用中国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美国式的爱情故事

此外,恩尼斯对婚姻的责任感、对杰克的逃避、对女儿的愧疚,都像极了中国人的处事方式。褪去了西方人的果敢和坚决,而染上了东方人的隐忍和自责。

这些都和李安的文化身份相关。作为一位中国出生、接受过西方教育的导演,他身上独具东西方两种文化特质。这种跨文化的身份,使得李安在处理西方题材时,很自然的融入了东方元素,这也让《断背山》这部电影具有跨文化的艺术魅力。


我是约克镇的疯子,和我一起疯看电影吧!欢迎交流、点赞、关注哦~看文愉快!

你可能感兴趣的:(《断背山》——“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