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那些事

近年来大江南北在流行一种新型养殖模式——推水养殖。该模式是从美国引进的,原名为“分区养殖”。由于整个养殖过程都需要动力将水推进养殖区,故名推水养殖。

分区养殖,顾名思义,就是在传统的池塘里分出“养殖区”和“净化区”,基本结构如下图:

养殖区的主要结构由槽式养殖池、推水装置和集污排污装置所构成。

分区养殖的基本原理就是将投喂饲料的鱼类圈养于小范围的区域中(约占总水面的2%~5%),通过控制鱼类粪便并及时清理,减少污染;同时将水体95%~98%的面积转化为水质净化区域,并通过科学管理提高污染处理能力,从而提高整体水域的饲料承载能力,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实践表明,采用分区养殖模式,产量可以大幅度提高,并达到减少污染、节水减排和减少病害的发生。

水槽是分区养殖模式的主体设施部分,常见的材质有水泥结构,也有钢架结构辅以玻璃钢或不锈钢片。最简易的有木桩辅以帆布甚至防水油毡,只要能隔水,都可以用来做水槽。

分区养殖的主要设备——推水动力,目前国内主要采用气提系统,由空气压缩机、微孔气管(也称纳米管)和导流板组成.水槽的流速控制关系到方方面面,与养殖效果关系密切。所以,不同养殖品种、同一品种不同规格以及不同饲料品质,对水流速度都有相应的要求,不可简单地复制。据报道,国外的经验是3~5厘米/秒,但没有报道具体鱼类的品种。所以,分区养殖水槽的水流速度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更深入的探讨。

分区养殖是一种高效、高产养殖模式,但高效、高产是有条件的。水产工作人员需要明白,不是把池塘分区就能提高产量、提高效益的。提高产量的前提是提高整个系统的污染承载能力或饲料承载能力。因此,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分区养殖模式的基本原理,才能发挥分区养殖模式的优势,去实现高效、高产。分区养殖可以从两个方面提高养殖系统的承载能力:一个是降低污染,包括通过提高溶解氧、提高水质质量进而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和同化率,以及通过高效清除粪便、残饵直接降低污染;另一个也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通过净化区生态系统优化,合理品种搭配和水体的科学管理,提高净化区的污染处理能力。通过科学、合理、精细的生态管理,可以大幅度提高池塘的初级生产力,至于能提高多少,取决于该池塘的水质属性、当地气候条件和原来的管理水平。不能简单地看人家养多少,直接机械死板地复制。以美国报道的分区养殖模式为例,通过模式改良,初级生产力比原来提高了三倍,因此,产量也提高了三倍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池塘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