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的长假,本来是想回家的

难得的长假,本来是想回家的_第1张图片

“晓慧,今年国庆节要放8天假呢,你回不回来啊”

“妈,我要值班,这次就不回来了”

“怎么又是你值班啊?你们部门没别人啦”

“谁叫我是单身呢”

“这次叫你回来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你李阿姨老公的侄子,跟你年纪差不多······”

“妈,领导叫我了,先不说了”

挂掉电话,晓慧看着办公桌上的球形仙人掌,叹了一口气,本来还打算4号值班完了回一趟家,给老爸老妈一个惊喜,现在看来,只怕是有惊无喜了。

晓慧从小就是乖乖女,读书没让爸妈操心过,无论是成绩还是品行,虽然没有很突出也不会落后,一直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就这么一个女儿,父母要求也不高,只要她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就好了。

在父母的观念里,普通的女孩子在学生时代是不能谈恋爱的,所以直到上了大学,父母对她的叮嘱里还少不了一句话,“好好学习,别把心思花在其他地方,小心自己吃亏。”

晓慧当然明白父母口中的“其他地方”就是指男生、恋爱之类的,但至于恋爱了为什么要吃亏,她都是后来从同寝室女生分手后的哭天抢地寻死觅活中才反应过来,看那副伤心的模样,确实是吃了大亏吧。

直到大学毕业,她都没动过恋爱的心思,偶尔在校园里看见别的女生有男朋友帮忙提重物,生病了有买好的药送到楼下,各种节日都有小礼物收,她也未曾动过要找个人恋爱的心思,提不动的东西自己挪着也能走,常用的药在抽屉里都备着,至于小礼物,她最希望收到的是一本喜欢很久的书,但没人送的话,图书馆有,生活费省下来也可以买,好像“没有男朋友”这件事不足以影响到她的生活。

大学毕业后,她和许多普通女孩子一样,在父母的安排下,进入了一家不温不火的民营企业,做着行政工作,就是那种只要智力正常,一周差不多就可以上手的工作。

工作算是有着落了,然后其他声音就出来了,从那年的春节开始,长辈不再关心她的成绩了,见面三句话:“在哪里工作啊?”“每个月工资多少啊?”“有男朋友没有啊?”前面两个问题都有现成的答案,她不怯场,只是第三个问题,答完“没有”以后,又会牵扯出一系列的问题:“怎么没找啊?”“要求是不是太高啦?”“想找个什么样的?阿姨帮你留意着”

头两年,她还认认真真的解释:“没遇到合适的”,“要求不高”,“好啊,谢谢您了”。到了第三年,她就懒得解释了,也看穿了那些一年见不了几次面的亲戚并不是真的关心自己,只是找不到聊的话题,随口一问而已,反正没有哪个阿姨真的给她介绍了对象。

第三年的变化不仅仅是她懒得解释,更重要的是询问的队伍里又多加了一位,就是老妈。

七大姑八大姨一年也就见个四五次,询问也是不走心的,她不用脑筋都可以应付,但老妈,是天天都要见的啊,更何况老妈自从过了50岁,打着更年期的旗号,越发话多,她还不敢反驳,说多了,情绪起起伏伏,就像在演电视剧,为了自己的小心脏,还是闭嘴听着吧。

也是从那一天起,晓慧开始盘算着要远离父母的视线范围,不久后,公司一个外派的机会被她抓住了,借着工作之名,她顺利搬到距离父母800多公里的另一个城市,开始独自的生活。

这么多年习惯了父母的照顾,朋友的陪伴,刚刚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她还是很不适应。但好在她是一个有韧性的普通女孩,自己开始收拾屋子,买菜做饭,周末闲下来一个人去电影院看看电影或者到图书馆泡上大半天,小日子过得还是挺充实的。

除了偶尔在朋友圈看到秀恩爱晒娃的老同学,还有老妈每周一次的例行电话汇报,会让她感觉到自己和其他同龄人有一些不一样,其余时间,她都沉浸在自己的小空间里。

一个人的生活,让她有时间去照顾一阳台的植物,闲暇之余可以背上相机去野外拍个片,看到手机上推送的新奇玩意儿,她也可以第一时间买下,不用担心要跟谁报备。

这么久了,不变的是她单身的生活,变的是老妈的说辞,从最初的循循善诱到后来的威逼利诱,从“你也该考虑个人问题了”到“你这个年纪还不结婚,以后怎么生小孩”再到“没有孩子,以后老了谁管你”,她越来越怕接每周六晚上的电话,不是担心老妈说的一切会变成现实,而是怕自己哪一天禁不住她的念叨,草率的把自己交出去了。

这么多年,晓慧也不是没有遇到让自己心动的人,比如大二参加社团活动那个会谈钢琴的男生,但人家有女朋友了,挖墙脚这种事她是做不出的;还有和她一起进入这个公司实习的那个小伙子,人长得好看,但聊起天来完全不在一个频道,真正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指针指向六点了,旁边座的嘉怡蹭地一声跳起来,对着晓慧眨了眨眼睛,又吐了吐舌头说道“男朋友有约,我先撤了。”她微笑不语,看着手机上刚刚下单的4号去厦门的机票,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世界这么大,一个人也要去看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难得的长假,本来是想回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