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8

2018-08-28_第1张图片
扎克伯格在推特上说:“Never thought I'd be on a boat”(我从没想过会上这条船),有网友贴出正在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图片,并回应说:我从没想过会拥有全人类的隐私。

自3月的Facebook隐私泄露门发生之后,扎克伯格面临的远不止是一场舆论风波。

上周,Facebook 的4大股东表示,希望撤掉扎克伯格董事长的职位,并正式对他下达了“逼宫令”。 与此同时,Facebook股价大跌,扎克伯格的身价迅速缩水135亿美元。

另有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同行趁热闹搅局:Whatsapp创始人Brian Acton,在隐私泄露门事件后,率先发起“删掉Facebook账号”这个Tag,并马上得到一众用户相应。皮尤研究中心还特地对此进行抽样调查,在18岁至29岁的年轻用户中,26%的受访者称他们删除了这款应用,42%的受访者称他们将这款应用暂停使用几周甚至更长时间。

2018-08-28_第2张图片

这位曾经的天才少年的信誉并非因一次偶然事件而破产,此前爆发的剑桥数据门和干涉美国总统大选的丑闻持续挑战着公众隐私神经,使他的公众形象日益恶化。随之而来的是众叛亲离——Facebook的高管层接连出走,投资人也纷纷犹豫还要不要继续跟他玩下去;不仅如此,Facebook的股票自此以后都是大跌伴随着震荡。自7月下旬,截止10月中旬,Facebook市值下跌1600万美元。

今年6月下旬,在Facebook持有1100万美元股票的Trillium提交了一份提案,指出Facebook的丑闻皆因扎克伯格权利过于集中,董事会无力干涉造成。提案指出,扎克伯格身兼Facebook首席执行官、董事会主席两个职位对董事会和其他提案、议案施加过多的影响,削弱了董事会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管,所以要求剥夺扎克伯格的董事长职位。这一提案受到纽约市养老金等投资Facebook的多个公共基金支持,随后又引发Facebook股价的新一轮的狂跌。

2018-08-28_第3张图片

《华尔街日报》显示,这一轮股东炮轰要求扎克伯格退出董事会职位,排除公司13位高管和董事会成员在外,有超过50%的股东投票赞成分离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主席职位。

尽管扎克伯格被辞职的呼声渐高,但考虑到其拥有59.9%的投票权,且一股相当于普通股东股票的10倍 ,其权利已然无人制衡。换句话说,即便股东们接二连三的逼宫,除非扎克伯格自己妥协,否则,任谁也撼动不了他在Facebook至高无上的权利。

扎克伯格这次会不会妥协我们不得而知,但随着Facebook这些年商业帝国的展开,扎克伯格一路披荆斩棘,审时度势的对外扩张社交网络版图,对内收紧控制权,值得肯定的是,小扎早就不是原来那个单纯的程序员了。

2018-08-28_第4张图片

扎克伯格的“权”术

扎克伯格的绝对权力的建立得益于其敏锐的权利意识,总是在其他人没反应过来之前,做好了权利转移。

拍档出走 成就董事会的多数席位

故事要从悲情天才肖恩.帕克说起。同扎克伯格一样,肖恩.帕克也是一枚年少得意的IT天才。作为Facebook的首任总裁和扎克伯格的最佳拍档,他负责为 Facebook制订发展计划和联络投资人,他还亲自设计了一套独特的董事会架构,给扎克伯格超级投票权,让扎克伯格掌握绝大部分股权,永远不用担心被踢出公司。

最初的Facebook董事会共有五个席位,第一个投资人彼得蒂尔占有一席,肖恩帕克一个席位,以及第二轮投资者派出的合伙人吉姆布雷耶占有一个席位,扎克伯格占有一席,另有一席空缺,而扎克伯格对此有决定权。

2005年8月,肖恩帕克的海滨别墅被警方搜查出可卡因,因此,他在Facebook的地位受到同为董事会成员的吉姆布雷耶的挑战。丑闻爆发后不久,肖恩帕克决定离开Facebook ,并提出退出条件——让扎克伯格继承其董事会席位,自此,扎克伯格占据了Facebook董事会的多数席位。

帕克离开Facebook时坚持将董事会席位交给扎克伯格,与其说是斗争结果,不如说是出于对扎克伯格决策能力的信任,而这一决策的实施为也扎克尔伯格赢得了第一次权利斗争的胜利。

2018-08-28_第5张图片

双层股权架构 夺得绝对的控制权

如果说,扎克伯格早期的权利意识由帕克唤醒,那么在接下来的权利游戏中,扎克伯格更多的汲取的是Google创始人们的管理智慧。2012年,在Facebook上市之际,扎克伯格选择双层股权架构,并获得了董事会主席的位置,从此代表了公司最高话语权。

在美国被普遍应用的双层股权架构的运作原理如下:公司发行A、B两类股票,向外部投资人公开发行A类股,每股只有1票的投票权,管理阶层手上的B类股却能投10票;在经济权利上,B级股票和A级股票一样享有同等的派息和出售所得分配权。B类股不公开交易,但可以按照1:1的比例转换成A类股。

这种股权结构最大的特点是使大量权利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创始人放心大胆的决策,不必担心被弹劾或者敌意收购。优势在于提高决策效率,明确掌舵人,很像是政治语境中的“民主集中制”。这种架构的设置保证了作为创始人的扎克伯格在股权被稀释的时候,依然能在股东大会中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至此,扎克伯格拥有24%公司股份,但是拥有56.9%的投票权。

2018-08-28_第6张图片

发行C类股 实现控制权进一步挪移

绝对的权利隐藏着必然的意外,这道理同时适用于政治和商业。2016年,野心进一步膨胀的扎克伯格公布发行第三类新股的提议,提议提到, Facebook现有的A、B股的持有者将获得第三类股,即,不附带投票权的C类股。提案还称,Facebook将以每1股A类或B类股票对应2股C类股票的比例增发新股。

这里的C股类似于我们前面提到的干股或虚拟股票,只有分红权,没有表决权,可以为股东带来客观的经济收益。与此同时,扎克伯格还拥有C股的增发权,他可以在任何市场看好他的情况下大肆增发。

尽管彼时反对声渐起,这一发行决议还是被顺利通过。当大部分股东反应过来这一切只不过是扎克伯格为保证公司控制权的再一次腾挪的时候,反对者展开了第一次逼宫行动——包括1500名Facebook股东在内的联名情愿要求扎克伯格退出董事会。反对者认为C类股票的发行确保了扎克伯格的绝对控制权,虽然提案通过,但做法不公平,建议设立独立董事长,以使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之间达成权利平衡,同时保护其他股东利益不受损。

不过不管反对的意见如何言辞恳切,也不管反对阵营阵势多少浩大,现在看来扳倒扎克伯格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了,因为他已然是Facebook唯一的权利拥有者。

2018-08-28_第7张图片

股书观点

回看扎克伯格掌握控制权的历程不难发现,在获得绝对权利之前的每一个决议都是股东参与意见并达成一致的结果,绝非偶然产物,而是递进增强的结果。

回到现实来说,扎克伯格并不是完美的榜样,又由于大陆交易所市场不允许不平等的双层股权制度存在,所以扎克伯格采用的双层架构并不适用于大部分公司创始人使用。那么,国内企业的创始人如何掌握公司的日常运营和决策呢?在做股权激励或者融资时,如何确保股权不被过度稀释?作为创始人你需要牢记股东会投票权设计的七条生命线(同股同权):

66.7%绝对控制权(权利无限:修改公司章程、增资扩股)

50.1%相对控制权(重大决策表决的控制)

33.4%一票否决权(否决股东会的决策)

20%界定同业竞争权利(上市公司可以合并你的表报)

10%有权申请公司解散(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5%股东变动会影响上市(要举牌)

3%提案权(有权向股东大会提交临时提案)

因此,如果创始人想要对公司掌握绝对控制权,持股比例应高于三分之二,或者至少高于二分之一。

关于如何最大限度的增强控制权,股书提供的方法论是剥离控制权和分红权。控制权可用于公司决策和投融资的签字,代表着决策力的大小;而分红权则代表资产收益的权利。在主体公司里,有限责任公司剥离控制权和分红权很困难,但在合伙企业如此操作就顺理成章。

在这里举一个通过设置合伙企业掌握控制权的典型案例:绿地集团,上海格林兰如何用10万元控制190亿元

绿地集团在借壳上市的过程考虑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内部股东持股会引发的风险。绿地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思路就是由管理层43人设立一个管理公司格林兰投资(GP),同时将职工持股会成员作为有限合伙人(LP),装入32家有限合伙企业;格林兰投资和32个有限合伙企业再组建出一家大的有限合伙企业,即上海格林兰,形成嵌套式合伙组织,吸引合并职工持股会资产和债券债务。

2018-08-28_第8张图片
上海格林兰股权关系图

STEP1 巧设持股平台 将核心管理层放在一个池子

2014年1月27日,张玉良(绿地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成立上海格林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格林兰投资”),43位绿地集团管理层成员以股东身份加入,注册资本为10万元。

STEP2全体持股全体员工划分在32个有限合伙公司

2014年2月,32个小有限合伙成立,全体持股全体员工作为有限合伙人分别进驻到这32个企业,每个企业不超过49名自然人,另一个名额由格林兰投资以GP身份介入。其中格林兰投资只有每个企业象征性出资1000元,在32家企业共出资3.2万元。

STEP3 成立大有限合伙,核心骨干掌握绝对权力

2014年2月19日,大有限合伙在上海成立,其合伙人数为33,其中只有格林兰投资是企业法人且为大有限合伙唯一的普通合伙人,另外32名合伙人为上文所述的32家小有限合伙。总共出资额为3766.55,其中格林兰投资出资6.8万元,32个小合伙企业合计出资3459.74万元。32个小有限合伙的管理控制权全部集中在唯一的普通合伙人格林兰投资手中,格林兰投资仅仅出资3.2万元便控制了3759.74万元的员工持股。

2018-08-28_第9张图片
金风投资股权关系图

上海市国资委合计持股比例没超过50%,不能对金丰投资(绿地集团借壳公司)形成控制;此外,上海地产集团和上海城投总公司是两家相互独立的主体,其作为财务投资人将来并不会实质性介入金丰投资的日常经营管理。这样,由绿地管理层嵌套形式的有限合伙组织上海格林兰通过28.83%的股份成为金丰投资第一大股东。因此,绿地管理层控制了190亿额资产,乃至整个金丰投资。

总结

四两拨千斤的格局设置。通过GP、LP的设置,普通员工仅需要作为LP,享受相应权益分配;由经营管理层与核心骨干共同作为GP,既提高了决策效率、避免控制权的分散,同时增大其风险连带责任、赋予其更高的指责。

虽说绿地集团的控制权设计模式因为政策和历史因素无法重现,但期设计理念仍对公司治理具有极好的指导意义。(WeChat:kapbook)

2018-08-28_第10张图片
股书(Kapbook)是国内权威的股权激励咨询与管理服务商,开创中国首个股权激励在线管理/交易系统,结合「咨询+SaaS」模式,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股权激励解决方案,合规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目前,股书已打通一级市场交易闭环,与港股券商达成二级市场合作,并着手发展区块链技术,参与工信部、证监会股权资产上链的研究。
2018-08-28_第11张图片
股权激励一站式解决方案:打通产业链,消减80%服务费用,整体统筹规划,消减分段作业隐形成本,一站式省心服务,消减企业人力投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