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死都是少年

题记: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热风》

        前些日子听到一首坂本龙一的作曲《Where Is Armo》,曲子悲痛的基调和一种被历史的潮流淹没的无力感让我动容。于是从这首曲子找到这部同样是悲剧的电影——《末代皇帝》,我用近四个小时的时间看完它,然后开始反省自己,回顾历史,并且试着从一个所谓大多数人口中“罪人”的角度去窥望那个动乱的时代,去感知溥仪的内心世界。

         他是万年皇帝,是立于天下,万人之上的天之骄子;他也是末代皇帝,是“叛国者”,是“罪人”,是“傀儡”,是“汉奸”……贴在他身上的标签数不胜数,可每每却如万箭穿心般刺的这个活生生的少年千疮百孔,血流不止,命运将他的梦与自由摔的粉碎,将他湮灭在历史的洪流中。也曾跟随世人的话语,断定这个末代皇帝的无能与平庸,去批判,去鄙夷,站在那个时代之外,客观理性的评价这一切。像初中背诵历史考点一般,那些人在我眼中似乎应该为历史的前进服务,为朝代的更迭牺牲。在我眼中,这都是应该的,新旧更替,不得不有一些人奔赴死亡与毁灭,不是吗?我从未置身其中,哪怕是想象自己身在其中也没有过,直到看到这部电影,我原本冷漠麻木的心才重新开始了火热的跳动。

        原来,这个所谓的“叛国者”,“傀儡”,“汉奸”,他也不过仅仅是个稚嫩孩童,朗朗少年,他怀揣着信仰,带着一腔赤诚去渴望着化身成光辉的神鸟,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够冲出紫禁城……可是那偌大的紫禁城竞死死困住了单薄的他,那个动乱的时代遮挡住了原本属于他的自由之光,给他希望后,又将这一腔热诚付之一炬,命运和时代无数次把他狠狠地抛入无底深渊,从此万劫不复。当年幼的他被抱进皇宫,哭着喊着“阿嬷在哪,阿嬷在哪”时,他悲剧的命运早就已经注定好了,万般挣扎,也终将徒劳无功。

        他也曾挣扎过,憧憬过,他在那不见天日的紫禁城也曾怀着对光明的渴望,让自己活在这茫茫世间。他是没有判断力,没有才能,他没能成为一个扭转乾坤的万年皇帝,没能承担得住历史交付于他的重任,没能成为一个威武的君主。他终究还是垮于时代的重压之下,毁于朝代的更迭之中。

        可至少,他曾年少过,在暗无天日的大内,是他,是溥仪,是这个俊朗的少年,发出了少有的光。这光,照亮了婉容,照亮了文绣。我相信婉容和文绣身上那种新时代女性所独有的自由之光,不仅仅是他们自身的魅力所致,某种程度上,溥仪也强烈感染着他们。他们一起在宫内进行轰轰烈烈的改革,期待有着新局面出现,尽管这点自由的气息被戚戚小人所吞噬,尽管改革最终还是失败,可是,面对他受苦的子民,溥仪并没有冷眼旁观,并没有无动于衷,他和其他圣明的君主一样渴望着他的子民能够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我想,我没有资格去评判他的功过是非,恐怕若是将我置于那段浩劫之中,将我困于那慢慢腐烂着的紫禁城中,我可能连做梦的勇气也没有。

         无论如何,年少的人,该住在我心里,一辈子。在现实压着我喘不过气时,是住在心里的这些人给我力量,让这颗心不再冰冷麻木,让它重新变得火红通透,重新开始长久的跳动,永不止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至死都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