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为什么语言学习会越学越快

再谈为什么语言学习会越学越快

记得以前曾写过一个帖子,叫为什么语言学习会越学越快,主要是从学习心态方面谈了这个问题,这里,想从语音,语言学习模式等方面再谈谈这一现象,供大家参考。

多语言使用者(polyglot)为什么会在语言学习上越学越快,异乎常人?关于这一现象,已有不少专家学者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也已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我个人来看,本人觉得,这些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在其长期的语言学习与语言实践中,有意识或无意识中,解决了一些困扰大多数语言学习者的问题,这些问题,虽说因人而异,各有不同,但其中两个,尤为突出,一个是语音问题,一个是学习模式问题。

也许会有朋友问,为什么是这两个问题重要呢?为什么不是语法,单词呢?为什么不是其他呢?对此,本人只能坦诚的讲,这只是本人个人所见,是本人多年语言学习中的一点领悟,也许还比较肤浅,还不够深刻有效,但愿意抛砖引玉,和大家分享。

下面想围绕上述两个问题,慢慢展开。

我们先谈语音, 我们知道,在人类长期的进化中,人的大脑是为声音准备的,并非文字,人类文字的出现只不过5,6千年左右,而声音则有更长的历史。从这个角度看,语言的本质是声音,而非文字,文字只不过是表达语言的视觉符号而已。所以,如果我们学习语言从声音入手,则更能符合语言实质,也更符合人类大脑内在的语言形成机制,事实上,困扰语言学习者的更多的是声音而非文字,我们有哑巴英语一说,而无瞎子英语的说法,从这个侧面,也多少说明了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另外,我们也知道,语言有音素,声音实际上是由音素构成的,语言不同,其音素也不同,换句话说,语言与语言的区别,虽然形式上各有不同,但实质上是声音的区别,而声音的区别则来自音素的不同。语言学家对婴儿的语言的生成更是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科学研究表明,对婴儿来说, 语音感知能力的发展先于发音能力,婴儿要先具备对语音的感知、理解能力, 才能产出语言。 语音感知的发展状况对个体的语言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生命的第一年中, 在语言经验的作用下, 婴儿的语音感知从最初的普遍性感知逐渐发展为对母语的特异性感知。

语音感知是言语学习的初始阶段, 形成对母语语音的特异性感知也是婴儿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全世界的语言中包含着大约 200 个元音和 600 个辅音(Ladefoged, 2001), 每种语言 大约使用了包含上述 40 个元素的一个语音子集(Kuhl, 2007)。初生婴儿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习得词汇前, 先从这些元音和辅音中过滤出自己母语所使用的、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 40 个语音范畴。

科学研究发现,新生儿对语音的物理声学边界有着惊人的感知能力, 这种感知能力远强于拥有同种母语的成人(Werker, Gilbert, Humphrey, & Tees, 1981)。他们能够区分仅有细微声学差异的语音, 也能够区分出母语中属于同一范畴的语音对立对,而且, 新生婴儿对世界上所有语言中存在的语音都具备感知能力。此后,在6~12 个月期间, 在大量母语经验的作用下, 婴儿最初的普遍性语音感知能力逐步转变为对母语语音的特异性感知。即婴儿对非母语语音的区别能力逐渐下降, 而对母语中起到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的感知能力不断提高。

科学家们对婴儿语音感知母语特异化过程的研究还包含着对语言能力的先天/后天问题的探讨。新生儿对语音的最初偏好、婴儿早期具有的对语音的普遍感知能力和统计学习能力, 都意味着语言学习中包含着某些先天因素, 大脑为语言学习提前做好了某些准备。 而由大量母语经验带来 感知模式的改变, 也意味着后天经验对语言学习有着强大的塑造作用。

从这个角度讲,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尤其是多语言学习者,在其后天不断的语言学习中,特别是在其对外语语音的学习中,逐步恢复了其婴儿时期所具有的对语音的普遍感知能力,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学习速度不断加快,不知不觉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在外语语言的学习能力和掌握能力方面能显得出类拔萃,与众不同。

第二个是语言学习模式不同。

由于本人曾长时间深感语言学习的痛苦和吃力,内心深处对多语言使用者深深佩服,并曾收集大量资料,试图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秘诀,但一直未能领悟。但是,随着自己在语言学习上的持久坚持和努力,慢慢地,多少也有了些感悟。开始意识到了语言高人和普通语言学习者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大家的语言学习模式也许不同。

具体来说,对大多数语言学习者来说,他们的语言学习模式是传统式的,是分解式的,是自下而上,由局部到整体,是循序渐进式的。也就是说,对大多数人来说,往往从字母入手,然后单词,语法,由单词,语法推测语义,由低到高,一步步推进。但对大部分语言高手来说,他们的语言学习模式则是感知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学习方式是整体感知,由上而下,由整体到局部,举例来说,对于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他们能先感知其语义,如何从意义理解来推理其语法结构和单词组成,从而完成对单词或语法的学习。

这里需要重点指出的是,这些整体感知的学习方式,要么是天生的,要么是他们在长期语言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的,是在他们已成功学习掌握了一门或数门外语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来自成功的自信而形成的语言学习技能,己深入其骨髓,甚至他们自身都没有意识到,但一旦他们接触外语资料或进行外语学习,有意识或无意识中,他们就会运用这一能力,使其左右脑同时参与外语信息学习和处理,从而使其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大大高于常人,因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许有些朋友会说,如果真是这么神奇,那么我们也能如此模仿和使用,话虽简单,但实际上却是难以实施。语言学习如同如何技能学习一样,既需要辛苦努力,也需要一定悟性。在实践生活中,当我们看到各行各业高手在运用其技能时,大都挥洒自如,心随意转,显得从容自如,尽在掌握。但对初学者或不熟练者来说,却往往是笨拙不堪,手忙脚乱。语言学习也是如此,对语言高手来说,对于一门新语言,那些是重点,哪些可以忽略,哪些可以自然扩展,哪里能提纲携领,他们本能知晓,并具有强烈自信。但对普通语言学习者,尽管有时有老师指导,但内心深处,往往不够自信,也难以找出门径,眉毛胡子一把抓,哪里也不想放过,但实际上哪里也没有兼顾到,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正如电脑行业有个摩尔定律一样,语言学习方面是否也有类似规律,既一个人的语言学习时间,随着语言数量掌握的增多,会呈现减半趋势。举例来说,当一个人在掌握其第一门外语时花了十年的时间,那么,他掌握其第二门外语也许只需要五年就够了,其次类推。这个说法,纯属个人猜测,也没有实际论证,不知道成功学习过多门语言的朋友是否有类似体会,或有更深刻的体验或诀窍,若有,也希望能多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谈为什么语言学习会越学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