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就真的不如金融严谨?

互联网就真的不如金融严谨?_第1张图片

当下,融合了互联网与金融两大属性的互联网金融概念日趋火热,为此,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吸引并聚集了大量的金融人才与互联网人才。但是两类属性完全不同的从业人员被聚合在一起,其所在的各自行业的差异性也被很多人拿来做对比,尤其是其中的严谨性风格差异。

在大家的印象中,传统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给人的感觉是出入写字楼、西装革履、谈吐有序,俨然一副高大上的感觉;而互联网从业人员则是被贴上了各种屌丝、随性、宅、腐的标签。但是,这种印象的差异性更多的是普通用户通过外表去感知的,而这种感性认识是不能真正从业人员推演其所在的整个行业是否严谨。

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的严谨性:

一、严谨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

任何行业任何岗位的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都应当是严谨的,不论是互联网领域还是金融领域。只是说工作的严谨性反映在用户眼中的表现形式可能不一致,普遍用户对严谨性程度的判断缺乏一种专业的能力,大多只能通过外表感知的方式去进行对严谨的理解。

二、不同外表展示载体的差异不代表严谨性的差异

国外某团队曾经做过一项着装与信息权威性的实验,最后结果证明外表与信息相对权威性成正相关关系。实验内容大致如下,实验者在某房产经纪门店选取了两名员工,一名员工着正装、一名员工着休闲装,结果发现找着正装员工咨询房屋信息的用户数量占绝对比例。接着实验者让两名员工更换对方的着装,结果仍然是找着正装员工咨询房屋信息的用户数量占绝对比例。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外表严谨性作为必须要素,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吸引用户,因为用户在不知道如何选择时,往往会选择外表更严谨的一方,即使被选择者所携带和传递的信息并不一定是最优的。关于外表着装的展示路径上,金融行业与互联网行业也有着天壤之别。用户与金融行业发生的交互行为通常是在有金融从业人员参与下完成的,这时外表的展示就在于金融从业人员自身;而用户与互联网行业发生的交互行为通常是人机交互,这时外表的展示就在于产品界面本身。所以用户不能通过互联网从业人员着装的随意来对应判断互联网行业严谨性的欠缺。

三、用户对互联网产品严谨性的感知弱于金融产品

1、行业对风险的把控。虽然风险都具有滞后性,但是使用金融产品的用户在购买金融产品之时并不能判断未来的外部风险如何,即使是操盘资产端的金融从业人员也不可能保证资产绝对没有风险。而互联网行业的产品在推出之前必须经过反复的测试与修改,对整个产品的把控全在自身,外部的干扰相对较小,致命性的风险也就相对较弱。

2、用户在风险出现后的感知。对于出现风险后,金融行业的用户在产生的感知上也远远大于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产品的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频繁的产品迭代来完善。而金融行业的风险一旦出现,处理周期可能较长,甚至出现处理失败。

所以,用户对金融行业的风险更敏感,对应的严谨性要求就更高。但是这种严谨性的要求是基于用户对风险的感知的反应,并不是行业本身严谨性的差异。

四、严谨性缺失的情况下,对互联网行业造成的损失比金融行业更严重

金融行业的核心在于风险,故而金融从业人员对风险应当时刻存在敬畏之心。用户在金融行业谈论最多的严谨也就是风险控制层面,毕竟资产端的风险是大家最关注的点,一旦资产端的风险出现,金融机构都面临着损失。而在互联网领域,大家接触最多就是各种应用产品。大如BAT、小如京东陌陌360之类的企业,但凡在系统架构上出现一丝的纰漏,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远远超过金融行业几笔坏账所产生的影响。

金融需要敬畏之心,互联网也需要敬畏之心,谨慎更是应有之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就真的不如金融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