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此生最爱――苏东坡

人物/此生最爱――苏东坡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读李白和李贺的诗,想象奇特,意象丰富离奇,行文也是汪洋恣肆,潇洒自如,给人非一般的感觉。可是总觉得他们好遥远,像天上的神仙,难以触及。而苏东坡,却是属于凡尘的,他的诗文,他的人生态度,他的情感,都让人觉得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虽然隔了好多个朝代,他早已化成灰化成烟,却总能感受到他的温度。此生最爱,非苏东坡莫属。

苏东坡曾面对滚滚长江发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他也许不知道,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他也是被大浪淘尽的千古风流人物。他的诗文,有着雄浑的审美意象,有着对历史人生深沉的思索,有着最打动人心的真挚情感。

我想苏东坡最打动我的是他诗文中满满的爱。对人的爱,对自然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一切的爱。这满满的爱构筑出了一个丰富而崇高的精神世界。记得林语堂先生在他的《苏东坡传》里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

其实苏东坡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所经历的苦难并不少。也许一个从未经历风雨的人时时保持对生活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并不难,难得的是生活一次次对你煽巴掌,你却一次次回它以笑脸。

当他因为政见的不同而请求外调,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任地方官。在地方任职期间,他不因为个人仕途的不顺而沉沦,而是积极做实事,为老百姓谋福利。他不畏权贵,惩办悍吏,灭蝗救灾,抗洪保堤。所到之处,得到了老百姓的真心爱戴。

不过正是因为不畏权贵,对于当时王安石正在推行的新法,苏东坡也针对其中的流弊用诗词进行了嘲讽。元丰二年(1079),有官员罗织罪状,弹劾苏东坡“包藏祸心”,以诗诽谤朝廷,苏东坡被捕入狱,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在狱中,苏东坡备受垢辱,几置死地。据说还是当时的太后也算苏东坡的粉丝,替他求情,才使苏东坡免于一死,只是被贬为了黄州团练副使。

东坡居士的名号就出自黄州。也许在狱中,当苏东坡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后,他终于对人生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官场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让他看透了很多。他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通达的,当他苦闷彷徨的时候,他也想通过佛法通过飞仙来获得解脱。我想这恰恰是苏东坡最打动人的一点,他有着普通人的彷徨无助,有着普通人的挣扎迷惘。当然,他和普通人最大的不同是,他找到了人生最正确的方向,他不再迷惘,他没有被生活的苦难所打败!

看看他在黄州写下的《赤壁赋》,如果只是一个仕途上失意的文人寄情于山水,陶醉于山水之中,那并没有多大的思想意义。可是我们可以在文中看出作者的心路历程,看出他对宇宙人生的深沉思索。在文中,作者化身主与客进行对话,其实我觉得这应该是诗人内心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的交流。人有时候就是这么矛盾,我们的内心总有两个不同的声音在呐喊,在面对一些选择的时候,哪个声音喊得大,我们的内心最终往往遵循哪一种声音。

在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时,苏东坡是有过挣扎的。他满怀壮志,他也希望自己可以像周郎一样,雄姿英发,指点江山。可现实却是华发早生,无所建树。对于一个有才有志的儒家学者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那么,沉沦吗?或者安慰自己“人生如梦”,即使像曹操那样的英雄人物都随着历史长河的远去而渺无踪迹,普通人又何必追求呢?或者“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在经历内心苦苦的挣扎之后,苏东坡最终并没有沉沦,他在“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中获得了心灵的宁静,他的少年豪气和政治锋芒得以内敛,但是他对自然的爱,对生活的爱,却日渐深沉。

同样是创作在贬居黄州时期的一首“定风波”最能看出苏东坡的豁达和坦荡。不管风雨,哪怕只是竹杖芒鞋,也流露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泰然自若。不管春寒料峭,即使斜照相迎,心里早已经“也无风雨也无晴”。这绝对不是“为赋新词”而强做的潇洒。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总会有大大小小的坎坷,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有时甚至免不了直面生死,直面惨淡,直面难以承受的一切。这时,苏东坡也许就是一个最好的榜样了。

当他面对与爱人的天各一方时,他内心的悲痛也是难以言说的,“不思量,自难忘”,从来不需要刻意想起,却永远也不会忘记,他并没有因为另有新欢就忘记了曾经的深情,他对她的思念不是假的,往日美好的时光依旧在他心里。

当他面对与亲兄弟分隔两地,难以见面的情形。他只能举起酒杯,遥寄相思。一方面是壮志难酬的苦闷,一方面是兄弟情深的牵挂,他却把它们上升到了哲理的高度,明白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道理,也表明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愿。这是对人生的旷达,也是对未来的一种乐观。

当他面对一次次的贬谪,一次次更偏远的流放。他依旧对人生充满爱。即使自身处境艰难,也不忘关心民瘼。在荒凉异常,瘴气满布的海南岛,他更是完全忘记了个人的忧患得失,而是积极为当地人谋福利,抓生产,抓文化,抓培养人才。此时,他的内心依旧旷达。且看他的一首“减字木兰花”――“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满篇诗词勾勒出了海南岛一派绚丽的春光,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爱。你能看得出这是出自一个六十岁的被放逐天涯的老人笔下吗?

自身遭遇苦难挫折的时候尚且能如此豁达,当他的人生之舟偶然行驶到风平浪静的河湾时,就更能看出苏东坡的宽广博大的胸怀了。1085年,神宗驾崩,哲宗即位,起用旧党,全面废除新法。苏东坡作为旧党的一员,也被迁为起居舍人,后来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兼侍读。在这期间,他曾主持过学士院考试和进士贡举,积极推荐人才,黄庭坚、秦观、张耒等才士云集京都,文坛一片兴盛气象。都说“文人相轻”,而苏东坡却毫无妒忌之心,积极举荐人才。甚至对于之前和他政见不一的人,他也从不打击报复,他是一个有着宽广胸怀的人。

他的这种魅力甚至也曾得到新法的执行者王安石的欣赏。他们二人虽然政见不一,却都为坦荡君子,惺惺相惜。在1084年,苏东坡携家经过南京,王安石听说以后,亲自野服乘驴于水岸迎候。能得到自己政敌的真心相待,这个人的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在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之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成为了许多读书人的座右铭。纵观苏东坡的一生,不管是“达”还是“穷”,他从来都是那个坦荡豁达的人,即使贬谪乡野,也从未顾着独善其身,一旦暂时腾达,更是积极造福苍生。爱过且一直情深款款,伤过却终于坦荡豁达,死去却终于千古风流永存人世。

此生最爱――苏东坡,没有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物/此生最爱――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