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答罗整庵少宰书》第十九天

2017.8.8

《传习录.答罗整庵少宰书》第十九天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罗整庵:1465-1547,名钦顺,字允升,号整庵,江西吉安市泰和县人。少宰是官职名,明清常用作吏部侍郎的别称。罗整庵潜心格物致知之学,专力于穷理、存心、知性。在当时王学盛行的情况下,他一方面批判王阳明的心学,一方面又对程朱理学进行了批判改造,从而创立了自己独具特点的“气学”思想。

正德十五年(1520)夏,罗钦顺请假居老家,听说时任江西巡抚的王阳明将溯(sù)赣江至赣州,就写了《与王阳明书》,在王阳明经过泰和时交给他。《答罗整庵少宰书》即是阳明先生对该信的答复。信中先生用的是“来教”而非“来书”。

道德实践的内在感觉,具体既表现为以良知、心体为形式的德性。作为道德行为所以可能的条件,德行的行程展开要通过自身的体察与践履,使道德意识成为主体的内在德性。

做学问最重要的是用心来体悟,如果心里认为不对,即使是孔子所说的话,也不敢说他是正确的,何况那些比不上孔子的人。如果心里认为是正确的,即使是普通人说的话,也不敢认为是不对的。

“修身”“诚意”“致知”“格物”,这些本身是“一”不是“二”。做到了“修身”,同时也会做到“诚意”“致知”“格物”。因为一个人意不诚,就不可能“格物致知”而达到修身的目的。我们平时都是左强调右强调,其实没有那么多事,做到“一”得到“万”。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习录.答罗整庵少宰书》第十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