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edis HyperLogLog简介
Redis HyperLogLog 是用来做基数统计的算法,HyperLogLog 的优点是,在输入元素的数量或者体积非常非常大时,计算基数所需的空间总是固定 的、并且是很小的。
在 Redis 里面,每个 HyperLogLog 键只需要花费 12 KB 内存,就可以计算接近 2^64 个不同元素的基 数。这和计算基数时,元素越多耗费内存就越多的集合形成鲜明对比。
但是,因为 HyperLogLog 只会根据输入元素来计算基数,而不会储存输入元素本身,所以 HyperLogLog 不能像集合那样,返回输入的各个元素。
什么是基数?
比如数据集 {1, 3, 5, 7, 5, 7, 8}, 那么这个数据集的基数集为 {1, 3, 5 ,7, 8}, 基数(不重复元素)为5。 基数估计就是在误差可接受的范围内,快速计算基数。
HyperLogLog是一个基于基数估算的算法,只能比较准确的估算出基数,可以使用少量固定的内存去存储并识别集合中的唯一元素。而且这个估算的基数并不一定准确,是一个带有 0.81% 标准错误(standard error)的近似值。
应用场景:
统计注册 IP 数 / 统计每日访问 IP 数 / 统计页面实时 UV 数 / 统计在线用户数等
注意:它也有局限性,就是只能统计基数数量,而没办法去知道具体的内容是什么。
它和bitmap相比,属于两种特定统计情况,简单来说,HyperLogLog 去重比 bitmap 方便很多。
二、 命令
序号 命令及描述
1 PFADD key element [element ...]
添加指定元素到 HyperLogLog 中。
2 PFCOUNT key [key ...]
返回给定 HyperLogLog 的基数估算值。
3 PFMERGE destkey sourcekey [sourcekey ...]
将多个 HyperLogLog 合并为一个 HyperLogLog
- Redis Pfadd 命令
Redis Pfadd 命令将所有元素参数添加到 HyperLogLog 数据结构中。
127.0.0.1:6379> PFADD mykey a b c d e f g h i j
(integer) 1
127.0.0.1:6379> PFCOUNT mykey
(integer) 10
- Redis Pfcount 命令
Redis Pfcount 命令返回给定 HyperLogLog 的基数估算值。
整数,返回给定 HyperLogLog 的基数值,如果多个 HyperLogLog 则返回基数估值之和。
当命令作用于单个键的时候,返回这个键的基数估算值。如果键不存在,则返回0。当作用于多个键的时候,返回这些键的并集估算值。类似于把这些键都合并了之后,在调用这个命令输出。
redis 127.0.0.1:6379> PFADD hll foo bar zap
(integer) 1
redis 127.0.0.1:6379> PFADD hll zap zap zap
(integer) 0
redis 127.0.0.1:6379> PFADD hll foo bar
(integer) 0
redis 127.0.0.1:6379> PFCOUNT hll
(integer) 3
redis> PFADD ip:20160929 "1.1.1.1" "2.2.2.2" "3.3.3.3"
(integer) 1
redis> PFCOUNT ip:20160929
(integer) 3
redis> PFADD ip:20160928 "1.1.1.1" "4.4.4.4" "5.5.5.5"
(integer) 1
redis> PFCOUNT ip:20160928 ip:20160929
(integer) 5
- Redis PFMERGE 命令
Redis PFMERGE 命令将多个 HyperLogLog 合并为一个 HyperLogLog ,合并后的 HyperLogLog 的基数估算值是通过对所有 给定 HyperLogLog 进行并集计算得出的。
语法
redis PFMERGE 命令基本语法如下:
PFMERGE destkey sourcekey [sourcekey ...]
示例:
redis> PFADD hll1 foo bar zap a
(integer) 1
redis> PFADD hll2 a b c foo
(integer) 1
redis> PFMERGE hll3 hll1 hll2
"OK"
redis> PFCOUNT hll3
(integer) 6
redis>
三、基数的应用实例
- 实现记录网站每天访问的独立IP数量
1) 集合实现:
使用集合来储存每个访客的 IP ,通过集合性质(集合中的每个元素都各不相同)来得到多个独立 IP ,
然后通过调用 SCARD 命令来得出独立 IP 的数量。
举个例子,程序可以使用以下代码来记录 2014 年 8 月 15 日,每个网站访客的 IP :
SADD '2014.8.15::unique::ip' ip
然后使用以下代码来获得当天的唯一 IP 数量:
SCARD '2014.8.15::unique::ip'
2)集合实现的问题
使用字符串来储存每个 IPv4 地址最多需要耗费 15 字节(格式为 'XXX.XXX.XXX.XXX' ,比如
'202.189.128.186')。
下表给出了使用集合记录不同数量的独立 IP 时,需要耗费的内存数量:
独立 IP 数量一天一个月一年
一百万15 MB 450 MB 5.4 GB
一千万150 MB 4.5 GB 54 GB
一亿1.5 GB 45 GB 540 GB
随着集合记录的 IP 越来越多,消耗的内存也会越来越多。
redis> PFADD ip:20160929 "1.1.1.1" "2.2.2.2" "3.3.3.3"
(integer) 1
redis> PFADD ip:20160929 "2.2.2.2" "4.4.4.4" "5.5.5.5" # 存在就只加新的
(integer) 1
redis> PFCOUNT ip:20160929 # 元素估计数量没有变化
(integer) 5
redis> PFADD ip:20160929 "2.2.2.2" # 存在就不会增加
(integer) 0
- 实时数据流统计分析
假设一个淘宝网店在其店铺首页放置了10个宝贝链接,分别从Item01到Item10为这十个链接编号。店主希望可以在一天中随时查看从今天零点开始到目前这十个宝贝链接分别被多少个独立访客点击过。所谓独立访客(Unique Visitor,简称UV)是指有多少个自然人,例如,即使我今天点了五次Item01,我对Item01的UV贡献也是1,而不是5。
用术语说这实际是一个实时数据流统计分析问题。
要实现这个统计需求。需要做到如下三点:
1、对独立访客做标识
2、在访客点击链接时记录下链接编号及访客标记
3、对每一个要统计的链接维护一个数据结构和一个当前UV值,当某个链接发生一次点击时,能迅速定位此用户在今天是否已经点过此链接,如果没有则此链接的UV增加1
实现步骤:
1)对独立访客做标识
客观来说,目前还没有能在互联网上准确对一个自然人进行标识的方法,通常采用的是近似方案。例如通过登录用户+cookie跟踪的方式:当某个用户已经登录,则采用会员ID标识;对于未登录用户,则采用跟踪cookie的方式进行标识。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假设完全采用跟踪cookie的方式对独立访客进行标识。
2)记录链接编号及访客标记
可以通过JavaScript埋点及记录accesslog完成。
3)实时UV计算
如果将每个链接被点击的日志中访客标识字段看成一个集合,那么此链接当前的UV也就是这个集合的基数,因此UV计算本质上就是一个基数计数问题。
逻辑非常简单,每当有一个点击事件发生,就去相应的链接被访集合中寻找此访客是否已经在里面,如果没有则将此用户标识加入集合,并将此链接的UV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