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暴力看教育

1978年对年轻人来说是个什么时代?李小龙的时代。在亚洲人民还不太被看重的时期,李小龙精湛的武艺是东西方共同的关注点,也是无数年轻人的偶像。

从校园暴力看教育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网络

影片《马粥街残酷史》的主人公贤珠就是这样一个崇拜李小龙但又迫于父权的高中生,在父亲的安排下转学,但是新的学校风气并不怎么好。学生终日打打闹闹,不学无术,校园暴力每天都在上演。老师对学生毫无尊重可言,学校对学生几乎是军事化教育,体罚和按背景区别对待是常事。这种的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可以想象内心是多么畸形。

1978年的韩国正是维新末期,朴正熙执政时期的韩国,开始了军人政治,民众意见遭到打压,几乎停止了一切的民主活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学校的教育就可见一斑了。韩国的电影最值得敬佩的便是他们敢于揭露政府的黑暗面,敢于把矛头指向执政者。电影中有一个片段,上课期间,督导来搜查学生抽屉,面对学生又打又骂,唯独面对将军的儿子时,直接省略了对他的搜身,然后对将军的儿子说将军升官了吧,代我向他问声好。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直接反应了在当时的社会中,官僚主义思想相当浓厚,权力持有者必定受到极高的社会地位。

从校园暴力看教育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网络

主人公贤珠在这所学校中无疑是一个异类,在开跆拳道馆的父亲的严格教育下,他是个典型的优等生。面对欺凌,他不愿意打架,一直选择的是顺从,忍受。老师的等级对待和嘲笑,让他对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直到好朋友佑值退学,自己的人格受到侮辱后,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应该反抗了。于是他暗暗地在强身健体,当同年级的人再次来到他们班上挑事端,他挺身而出,在天台上把一群校园恶霸打趴。面对急忙赶来的领导最后怒喊一句:操韩国所有的学校。接着离开了学校。

从校园暴力看教育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网络

影片表面上讲述的是一个软弱的男孩怎样变成强者的故事,实际上也是在借校园暴力批判当时的学校教育:不把学生当人看。贤珠最后选择了退学,去补习班学习。贤珠和父亲一前一后地走着,许久,贤珠说了一句:对不起,爸爸。一向用武力教育孩子的父亲这一次却回答:不是只有读高中才能上大学,还有许多其他的方式也能上大学。也许是出于对儿子的愧疚,理解了儿子的心情,爸爸的话也正是影片想要表达的。不管怎么说教育还是要有人性

校园暴力不单单只有韩国学校才有,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学校暴力给学生造成的伤害有多大,无法估量。有时候我们无意间就成为了校园暴力的帮凶或是受害者。欺弱怕强是动物的本性,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打架,会有欺凌,就是因为个人的本性,这种本性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而纠正和完善的,而学校教育就是纠正的关键。所以从教者不单单肩负着传道授业的职责,还有探究教育的意义,是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虽然全片充斥着暴力刺激的词眼,但是也不乏温情的场景,带给人的更多是青春的气息和成长的反思。

从校园暴力看教育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网络

嗨,喜欢的话点一个赞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校园暴力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