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精进》书评 5/56

这本书还不错,4星。
采铜心有些大,一下子写了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七个主题的内容,应当说每个主题都可以写成一本书。采铜一网打尽,野心很大,同时也就难免可能会出现每个主题不具体、详尽。

【原文摘要/复述】
01 时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 活在全部的现在
    梁漱溟:郑重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时间视角 过去、现在、未来
    ①积极过去视角:忽视当下
    ②消极过去视角:易出现心理问题
    ③享乐主义视角:幸福感高,易出现成瘾行为
    ④宿命论视角
    ⑤未来视角:高成就,低幸福感
    建议:不要维持单一时间视角,最好采用混合和折中的方式,多用①③⑤,并平衡;工作用⑤,生活用③

  • 对五年后的自己提问:如何解决远期未来与近期未来的冲突?
    远期未来:抽象、概括的的方式思考;更多考虑价值、意义;往往缺乏可行性
    近期未来:具体情境,“怎么去做”;更多考虑可行性和实施的步骤;回避有意义却有挑战的事

  • 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如何评判一件事是否值得去做?
    收益值(高低)
    半衰期(长短)
    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
    辨别生活中的信息噪音:调整评估信息价值的时间尺度(布罗代尔提出讲述历史的三种时间尺度:最长,关注一个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中,关注社会和文化层面;短,具体历史事件)
    对泛滥资讯保持警惕,多看经典作品

  • “快”与“慢”的自由切换: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永远不够用
    时间无法管理
    高效率,慢生活:节奏;与自我对话
    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心流
    (获得高质量休闲满足: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务爱好)

02 选择: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

  • 从终极问题出发:以人生最好目标作为第一原则
  • 逃离隐含假设的牢笼:发现人生更多可能选项
  • 克服天性中的选择弱势:选择太多怎么办?
  • 人生是持续而反复的构造:校正选择,做出建设性改变

03 行动:最有效的,是即刻行动

  •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不管怎样,开始就好
  • 精益创业的行动启示:把未完成变成已完成
  • 像Photoshop一样分解任务:从工作的核心区开始
  • 三行而后思:在实践中,通过复盘积累智慧

04 学习:怎样学习,才能直面现实

  • 找到一切学习的向导:好的学习者,首先向自己提问
  • 不要只做信息的搬运工:通过解码深入事物的深层
  • 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你能调用的知识有多少?

05 思维:修炼思维,成为利器

  • 大脑需要断舍离: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
  • 迎接灵光乍现的时刻:让潜意识为你工作
  • 思考可以有形状:将思维转化为图像
  • 世界上没有轻而易举的答案

06 才能:努力,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才能

  • 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才能:努力需要有效的策略
  • 没有突出的长板最危险: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
  • 挑战是设计出来的:不断为自己设计“必要难度”的挑战
  • 不痛苦地坚持到底:只有深入下去,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兴趣

07 成功:创造成功,而非复制成功

  • 做一个主动探索的学习者
  • 游乐场→荒野求生:怎样从大学走向社会
  • 独特性,就是最好的竞争力

【读书笔记】
每一个主题都值得细说,这里仅谈谈对“时间”这一章节的感想。
如同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中认为时间不可管理,采铜提出同样的见解。其实,也很容易理解,一天24小时,时间不会因为你的态度而延长或缩短。我们可以做的只是加深自己对于时间的感知。这一点李笑来提及过,而采铜在这本《精进》里面没有说到。
说到对时间的感知,不得不提到柳比歇夫,这位精准感知时间的大牛。详情可见《奇特的一生》。
本人对于时间感知一团糟:阅读时仿佛几个小时的时间,一看钟表才过去不到一个番茄钟的时间嘛;看个综艺节目,哎呀我去,怎么时光如梭,一晃一两个小时都消失不见咧,再默哀、感怀一下早已失去的“青春”。
尝试记录时间花销将近一个月,并没有太大的改善,倒是看着如此多大好时光被无端端浪费而捶胸顿足。
时间篇收益最多的是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采大提及半衰期的概念,这是在知乎上获赞无数的一篇回答。半衰期最初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放射性元素中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用收益值和半衰期来衡量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就明了的多。收益有高低,半衰期有长短。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半衰期长,即便收益低也可以持续积累。
积累,这也是《把时间当做朋友》的核心。
对泛滥信息保持警惕,多看经典书籍。现在信息爆炸,抱着手机你可以玩一辈子,随便刷个朋友圈/微博/知乎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甚至可以在网易云音乐评论中几小时也不厌烦。可有什么用咧,知识增加得非常有限,对于思维几乎没什么提升,反而可能导致学了很多知识、知道了很多东西的错觉。
经典书籍读的太少,现在读的大都是实用类或心理学/成长方面书,大多是流行的书,这似乎有些不妥。可也不能急,慢慢来吧,当务之急是养成浓厚阅读兴趣,先顺着性情读些好读的书,至于那些经典的大部头先歇一歇,会来的。
2016年的目标之一是学会学习,弄清楚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相信古典说的,世界上肯定存在比你现在用的更精妙的方法。需要做的就是去探究,深入的求索。
只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没有什么东西是学不会的。时间是最公平的。
现在我国平均年龄是75.3岁,距离终点还有40多年的时间。
在这三四十年里,在有且仅有一次的人生中,打算大干一场的是什么?这是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
6/23/16 07:15 AM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间——《精进》书评 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