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提供了将数据定期自动持久化至硬盘的能力,包括RDB和AOF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分别有其长处和短板,可以配合起来同时运行,确保数据的稳定性。另外Redis的数据持久化机制是可以关闭的。如果你只把Redis作为缓存服务使用,Redis中存储的所有数据都不是该数据的主体而仅仅是同步过来的备份,那么可以关闭Redis的数据持久化机制。
但通常来说,仍然建议至少开启RDB方式的数据持久化,因为:
1.RDB(全名:redis database)
采用RDB持久方式,Redis会定期保存数据快照至一个rbd文件中,并在启动时自动加载rdb文件,恢复之前保存的数据。可以在配置文件中配置Redis进行快照保存的时机:
save [seconds] [changes]
因为在[seconds]秒内如果发生了[changes]次数据修改,则进行一次RDB快照保存,例如
save 60 100
会让Redis每60秒检查一次数据变更情况,如果发生了100次或以上的数据变更,则进行RDB快照保存。
可以配置多条save指令,让Redis执行多级的快照保存策略。
Redis默认开启RDB快照,默认的RDB策略如下: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也可以通过BGSAVE命令手工触发RDB快照保存。
RDB的优点:
RDB的缺点:
适用场景:适合大规模的数据恢复,如果业务对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要求不高,RDB是很好的选择。
2.AOF(全名:append only file)
采用AOF持久方式时,Redis会把每一个写请求都记录在一个日志文件里。在Redis重启时,会把AOF文件中记录的所有写操作顺序执行一遍,确保数据恢复到最新。
AOF默认是关闭的,如要开启,进行如下配置:
appendonly yes
AOF提供了三种fsync配置,always/everysec/no,通过配置项[appendfsync]指定:
随着AOF不断地记录写操作日志,必定会出现一些无用的日志,例如某个时间点执行了命令SET key1 "abc",在之后某个时间点又执行了SET key1 "bcd",那么第一条命令很显然是没有用的。大量的无用日志会让AOF文件过大,也会让数据恢复的时间过长。所以Redis提供了AOF rewrite功能,可以重写AOF文件,只保留能够把数据恢复到最新状态的最小写操作集。
AOF rewrite可以通过BGREWRITEAOF命令触发,也可以配置Redis定期自动进行: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上面两行配置的含义是,Redis在每次AOF rewrite时,会记录完成rewrite后的AOF日志大小,当AOF日志大小在该基础上增长了100%后,自动进行AOF rewrite。同时如果增长的大小没有达到64mb,则不会进行rewrite。
AOF的优点:
AOF的缺点:
适用场景: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更高,不足之处在于:AOF记录的内容多,文件会越来越大,数据恢复也会越来越慢
内存管理
最大内存设置,默认情况下,在32位OS中,Redis最大使用3GB的内存,在64位OS中则没有限制。
在使用Redis时,应该对数据占用的最大空间有一个基本准确的预估,并为Redis设定最大使用的内存。否则在64位OS中Redis会无限制地占用内存(当物理内存被占满后会使用swap空间),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
通过如下配置控制Redis使用的最大内存:
maxmemory 100MB
在内存占用达到了maxmemory后,再向Redis写入数据时,Redis会:
在为Redis设置maxmemory时,需要注意:
数据淘汰机制
Redis提供了5种数据淘汰策略:(后续可能会写一遍文章利用代码来实现以下的各种算法策略)
个人感觉最多的是根据时间的有效期进行数据淘汰机制
最好为Redis指定一种有效的数据淘汰策略以配合maxmemory设置,避免在内存使用满后发生写入失败的情况。
一般来说,推荐使用的策略是volatile-lru,并辨识Redis中保存的数据的重要性。对于那些重要的,绝对不能丢弃的数据(如配置类数据等),应不设置有效期,这样Redis就永远不会淘汰这些数据。对于那些相对不是那么重要的,并且能够热加载的数据(比如缓存最近登录的用户信息,当在Redis中找不到时,程序会去DB中读取),可以设置上有效期,这样在内存不够时Redis就会淘汰这部分数据。
配置方法:
maxmemory-policy volatile-lru #默认是noeviction,即不进行数据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