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年度悬疑片,刷一遍惊叹一遍

千万别小看小语种电影。

产地冷门,却有底气在院线和一众好莱坞大片竞争,必定有过人之处。

比如这部下周将要上映的西班牙悬疑惊悚片——

《看不见的客人》

果然年度悬疑片,刷一遍惊叹一遍_第1张图片

Sir早就安利过一次。

还记得Sir是怎么说的来着?

“秒杀四月任何影片”

这句话,哪怕放在好片最多的9月,也不露怯。

豆瓣评分最高的《敦刻尔克》,和它打平(8.6)。

果然年度悬疑片,刷一遍惊叹一遍_第2张图片

如果你对招式固定的好莱坞大片已经丧失了新鲜感,那么Sir推荐你看这部剑走偏锋的悬疑片。

它小而美。

故事很简单:密室谋杀。

在一间门窗都从内反锁的酒店客房里,躺着一个要啥有啥的富豪,晕了;浴室里是他的小三,死了,身上还洒满了钞票。

警察破门而入,案情好像很明显了。

然而富豪回忆,他和小三收到敲诈短信,带10万欧元现金来到酒店,否则就曝光他们的奸情。

这条感情线颇为值得玩味,富豪并没那么喜欢小三,至少还没喜欢到为她放弃家庭的程度,如果关系被曝光,那么他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形象将彻底崩塌。

小三的悲剧不是从神秘死亡开始,而是从富豪看着女儿视频发笑开始,就已注定。

果然年度悬疑片,刷一遍惊叹一遍_第3张图片


案发后,女律师匆匆赶到,帮富豪梳理思路——

疑点也很清晰,只要解开,人生赢家男主即可脱罪。

1、凶手为何拿情人的手机发短信?

2、凶手既然是勒索为何没拿钱?

3、凶手如何从密室逃脱?

富豪和律师目标一致。

但由于他还有不能说的秘密,必须对律师有所隐瞒;而律师为了找到最佳的脱罪方案,必须步步紧逼,追问出所有的信息。

本是一次交底的谈话,却近乎成为一场审讯。

在虚实相间的“罗生门”叙事下,对案情的既有认知,一次次被推翻重建。

果然年度悬疑片,刷一遍惊叹一遍_第4张图片

好的悬疑,不是让人猜不到。

而是必须能让人隐约猜到。

不得不说,这一点很多国产电影没学会。

比如不久前才上映的犯罪推理片《心理罪》。

“吸血鬼”凶手这一点,Sir的确是万万没想到。

但它悬疑么?不。

你看方木是怎么推理的——

因为现场少了一部分血液,所以凶手喝血;因为喝血,所以他是心理扭曲的血液病患者。

这个逻辑链条,只能说有可能,但一点也不充分。

你猜八百遍,也不能从现场血液这一个信息,“画像”出如此完整的犯罪人格吧。

只有能让人猜到的故事,才有置身其中的参与感

也就是说,所有的线索,必须能合理推导出结论;而且只有当最后一个线索出现,你才会恍然大悟,之前所有的伏笔都能被串联起来。

所以,悬疑的关键不在结局,而在过程。

《看不见的客人》,就是一场能让观众全程投入的智力运动——

不仅要得知结局,还要挖掘出全部的埋线。

福尔摩斯有句名言——“你只是看了,却没有观察”。

无论你是一刷还是二刷,Sir想无剧透地提示你一些细节——

看的时候,留神!

它们都是解谜的钥匙。

计时器

女律师进门拿出的第一件东西,大特写镜头里,按下计时器,谈话正式开始。

果然年度悬疑片,刷一遍惊叹一遍_第5张图片

能享受特写待遇的道具,一般有特殊作用,更何况还几次给计时器加戏。

女律师说了,控方突然冒出重要证人,男主这边只剩三个小时准备对策。

但不止针对男主,女律师同样分秒必争,到时间必须离开。二刷时别光顾着对真相震撼,注意——

计时器最后一次特写之后,发生了什么。

钢笔

女律师的第二件装备,出镜率不低于计时器。

首先,这是一支钢笔,供她时不时在纸上记录几个关键词。

同时,又另有他用,注意女律师把钢笔放在桌上对着男主的特写镜头——如果做过记者,这个动作,你知道那是什么。

果然年度悬疑片,刷一遍惊叹一遍_第6张图片


手机

这部手机,电影中有两处使用痕迹,一处是短信来往,一处是挂断来电。

但它最后的下落,不对劲。

果然年度悬疑片,刷一遍惊叹一遍_第7张图片

面具&照片

小三在大叔家里看到墙上的照片和面具。

果然年度悬疑片,刷一遍惊叹一遍_第8张图片
果然年度悬疑片,刷一遍惊叹一遍_第9张图片

照片是大叔和大妈年轻时的舞台表演剧照,呼应前面大叔说的,“我们是在一个剧团相识的”,以及“我超爱阅读,尤其是戏剧类的”。

被镜头一带而过的两张面具,揭示戏剧的“扮演”属性,戴上面具,你就成了另一个人。(英国电影学院奖的奖杯,就是面具模型)

大叔后来为接近男主,乔装打扮,戴上了记者的“面具”。


打火机

土豪金打火机第一次出镜,是男主点烟的特写。

果然年度悬疑片,刷一遍惊叹一遍_第10张图片

嗯,又是特写,看来情况也没那么简单。

这只打火机,风骚且名贵,说是男主浮夸多金的身份象征,不为过,足够少见,也足够醒目。

它,也是男主被认出来的原因。

果然年度悬疑片,刷一遍惊叹一遍_第11张图片

人物细微的神态语言和动作语言,有时也在透露重要信息。

整理着装

开场女律师走进电梯,对镜整理衣服,电梯到达楼层,她深深吸了一口气,神色中似乎有点紧张。

她不是在瞎喘气。

果然年度悬疑片,刷一遍惊叹一遍_第12张图片


手指

旧报纸上那张照片的玄机,电影随后就解开了。

但另一个细节却很容易被忽略。

女律师用笔点出照片里的红衣女人,把男主的视线落点引导向照片右侧。

注意照片左侧,她拿报纸的手,手指位置遮挡住了照片的一部分——镜子。

为什么这么做?不想让男主看到镜子。为什么不想?这就跟照片本身的玄机有效结合了。

果然年度悬疑片,刷一遍惊叹一遍_第13张图片

动作

相比女律师的咄咄逼人,男主在谈话中经常停顿。

摸下巴、敲眼角、挠头发,这些小动作每次都持续好几秒。

他在干什么?明显不是陷入回忆,而是权衡利弊,他在思考怎么继续谈话,吐露多少真相。

果然年度悬疑片,刷一遍惊叹一遍_第14张图片


果然年度悬疑片,刷一遍惊叹一遍_第15张图片


果然年度悬疑片,刷一遍惊叹一遍_第16张图片


除了道具和人物,一刷中更容易被错过的,是镜头本身的意识性

车牌

大叔目送小三驾车离开,四个镜头让悬疑参与进叙事。

第一个显示两人位置关系,车往前开,大叔站在车后;第二个尤其需要注意,是大叔的主观镜头,落在车牌号上;

果然年度悬疑片,刷一遍惊叹一遍_第17张图片

第三个是中近景,大叔满脸疑惑;第四个是大妈出来说“还是没有丹尼尔的消息(死于车祸的路人小哥)”,大叔猛地转头,看往车离去的方向。

此时,大叔心里隐隐有不详的预感,也搭建出大致的线索链:

手机,指向小三跟路人小哥的失踪有关;车牌,指向小三跟作为车主的男主有关;那么,男主跟路人小哥有关吗?

人影

男主对女律师说:“那只是一次意外,我们对那男孩无能为力,他没有未来,但我们有,他就如同玻璃上的一个斑点。”

随后镜头从他们身后往前推,两人的头脸渐渐被挤出画面,画面中心是男主家的落地窗,以及对面的大楼。


为什么要用前推镜头?意义在哪里呢?

别急,仔细看,就会发现对楼某扇亮着灯的窗户,有个模糊的人影。

人影接近画面中心位置,随着镜头前推,越发明显。

果然年度悬疑片,刷一遍惊叹一遍_第18张图片

女律师后面还有好几次望向窗外,比如接听男主法律顾问的电话之后,那个人影一直都在那里。

那是谁?这也是影片留下的一个悬念,前提是,你得先发现它的存在。

案情倒叙是一个迷局,解开密室杀人案的关键,似乎在于一宗尘封多时的车祸命案。

对话交锋同样是一个迷局,死人无法开口,而生者的话到底能相信到什么程度?

真相,就隐藏在这些你可能没有发现的细节中,那些看似无意义的镜头和道具,都在暗攒力量,等待高潮爆发。

一次次的反转,实际是层层的抽丝剥茧,剥离出真相,以及彻底败坏的人性。

对于一部好的悬疑惊悚片,结果的满足很重要,过程的满足更值得推崇,而《看不见的客人》,做到了。

果然年度悬疑片,刷一遍惊叹一遍_第19张图片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吃下水的美人鱼

你可能感兴趣的:(果然年度悬疑片,刷一遍惊叹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