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理特征提取

一幅图像的纹理是在图像计算中经过量化的图像特征。图像纹理描述图像或其中小块区域空间颜色分布光强分布

纹理特征的提取分为基于结构的方法和基于统计数据的方法。一个基于结构的纹理特征提取方法是将所要检测的纹理进行建模,在图像中搜索重复的模式。该方法对人工合成的纹理识别效果较好。但对于交通图像中的纹理识别,基于统计数据的方法效果更好。

1 LBP纹理特征

LBP方法(Local binary patterns,局部二值模式)是一个计算机视觉中用于图像特征分类的一个方法。是一种用来描述图像局部纹理特征的算子;它具有旋转不变性和灰度不变性等显著的优点。LBP方法在1994年首先由T.Ojala, M.Pietikäinen, 和 D. Harwood 提出[43][44],用于纹理特征提取。后来LBP方法与HOG特征分类器联合使用,改善了一些数据集[45]上的检测效果。

1.1 LBP特征的描述

原始的LBP算子定义为在3*3的窗口内,以窗口中心像素为阈值,将相邻的8个像素的灰度值与其进行比较,若周围像素值大于中心像素值,则该像素点的位置被标记为1,否则为0。这样,3*3邻域内的8个点经比较可产生8位二进制数(通常转换为十进制数即LBP码,共256种),即得到该窗口中心像素点的LBP值,并用这个值来反映该区域的纹理信息。如下图所示:


纹理特征提取_第1张图片

LBP的改进版本:

原始的LBP提出后,研究人员不断对其提出了各种改进和优化。

(1)圆形LBP算子:

基本的LBP算子的最大缺陷在于它只覆盖了一个固定半径范围内的小区域,这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尺寸和频率纹理的需要。为了适应不同尺度的纹理特征,并达到灰度和旋转不变性的要求,Ojala等对LBP算子进行了改进,将3×3邻域扩展到任意邻域,并用圆形邻域代替了正方形邻域,改进后的LBP算子允许在半径为R的圆形邻域内有任意多个像素点。从而得到了诸如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含有P个采样点的LBP算子。

纹理特征提取_第2张图片

(2)LBP旋转不变模式

从LBP的定义可以看出,LBP算子是灰度不变的,但却不是旋转不变的。图像的旋转就会得到不同的LBP值。

Maenpaa等人又将LBP算子进行了扩展,提出了具有旋转不变性的 LBP 算子,即不断旋转圆形邻域得到一系列初始定义的LBP值,取其最小值作为该邻域的LBP值

图2.5给出了求取旋转不变的 LBP 的过程示意图,图中算子下方的数字表示该算子对应的 LBP值,图中所示的 8 种 LBP模式,经过旋转不变的处理,最终得到的具有旋转不变性的 LBP值为 15。也就是说,图中的 8种 LBP 模式对应的旋转不变的 LBP模式都是00001111。

纹理特征提取_第3张图片

(3)LBP等价模式

一个LBP算子可以产生不同的二进制模式,对于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含有P个采样点的LBP算子将会产生P2种模式。很显然,随着邻域集内采样点数的增加,二进制模式的种类是急剧增加的。例如:5×5邻域内20个采样点,有220=1,048,576种二进制模式。如此多的二值模式无论对于纹理的提取还是对于纹理的识别、分类及信息的存取都是不利的。同时,过多的模式种类对于纹理的表达是不利的。例如,将LBP算子用于纹理分类或人脸识别时,常采用LBP模式的统计直方图来表达图像的信息,而较多的模式种类将使得数据量过大,且直方图过于稀疏。因此,需要对原始的LBP模式进行降维,使得数据量减少的情况下能最好的代表图像的信息。

为了解决二进制模式过多的问题,提高统计性,Ojala提出了采用一种“等价模式”(Uniform Pattern)来对LBP算子的模式种类进行降维。Ojala等认为,在实际图像中,绝大多数LBP模式最多只包含两次从1到0或从0到1的跳变。因此,Ojala将“等价模式”定义为:当某个LBP所对应的循环二进制数从0到1或从1到0最多有两次跳变时,该LBP所对应的二进制就称为一个等价模式类。如00000000(0次跳变),00000111(只含一次从0到1的跳变),10001111(先由1跳到0,再由0跳到1,共两次跳变)都是等价模式类。除等价模式类以外的模式都归为另一类,称为混合模式类,例如10010111(共四次跳变)(这是我的个人理解,不知道对不对)。

通过这样的改进,二进制模式的种类大大减少,而不会丢失任何信息。模式数量由原来的2P种减少为P ( P-1)+2种,其中P表示邻域集内的采样点数。对于3×3邻域内8个采样点来说,二进制模式由原始的256种减少为58种,这使得特征向量的维数更少,并且可以减少高频噪声带来的影响。

1.2 LBP特征用于检测的原理

显而易见的是,上述提取的LBP算子在每个像素点都可以得到一个LBP“编码”,那么,对一幅图像(记录的是每个像素点的灰度值)提取其原始的LBP算子之后,得到的原始LBP特征依然是“一幅图片记录的是每个像素点的LBP)。

纹理特征提取_第4张图片

LBP的应用中,如纹理分类、人脸分析等,一般都不将LBP图谱作为特征向量用于分类识别,而是采用LBP特征谱的统计直方图作为特征向量用于分类识别

因为,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特征”跟位置信息是紧密相关的。直接对两幅图片提取这种“特征”,并进行判别分析的话,会因为“位置没有对准”而产生很大的误差。后来,研究人员发现,可以将一幅图片划分为若干的子区域,对每个子区域内的每个像素点都提取LBP特征,然后,在每个子区域内建立LBP特征的统计直方图。如此一来,每个子区域,就可以用一个统计直方图来进行描述;整个图片就由若干个统计直方图组成;

例如:一幅100*100像素大小的图片,划分为10*10=100个子区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划分区域),每个子区域的大小为10*10像素;在每个子区域内的每个像素点,提取其LBP特征,然后,建立统计直方图;这样,这幅图片就有10*10个子区域,也就有了10*10个统计直方图,利用这10*10个统计直方图,就可以描述这幅图片了。之后,我们利用各种相似性度量函数,就可以判断两幅图像之间的相似性了。

1.3对LBP特征向量进行提取的步骤

(1)首先将检测窗口划分为16×16的小区域(cell);

(2)对于每个cell中的一个像素,将相邻的8个像素的灰度值与其进行比较,若周围像素值大于中心像素值,则该像素点的位置被标记为1,否则为0。这样,3*3邻域内的8个点经比较可产生8位二进制数,即得到该窗口中心像素点的LBP值;

(3)然后计算每个cell的直方图,即每个数字(假定是十进制数LBP值)出现的频率;然后对该直方图进行归一化处理。

(4)最后将得到的每个cell的统计直方图进行连接成为一个特征向量,也就是整幅图的LBP纹理特征向量

然后便可利用SVM或者其他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类了。

Reference:黄非非,基于LBP的人脸识别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

 

1.4LBP算法步骤

1.用3*3的模板对图像每个像素进行处理,比较当前像素和周围像素的大小,将大于当前像素的置1,小于的置0。

2.对这周围八个像素进行编码,这八个0和1正好是可以组成一个byte数,然后按一定的规则组成这个无符号数。

3.把这个数赋值给当前像素。

4.通常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区域划分,比如分成4*4 、10*10或16*16的区域,对每个区域求得直方图,得到16、100或256个直方图。(划分都不是固定的)

5.这些直方图就是特征了,可以根据需要任意使用了。

代码详见:http://www.cnblogs.com/tiandsp/archive/2013/03/19/2969877.html

纹理特征提取_第5张图片


LBP的Mablab工具箱http://www.cse.oulu.fi/CMV/Downloads/LBPMatlab在这里可以下载。观察它的实现方法是十分巧妙的,它并没有针对每个像素计算出其LBP值,而是首先将图像进行移动,之后进行对比,取得每一位的LBP值后乘以2的相应次方加上原来的值,即得到其对应LBP值,可以说是一种很巧妙的方法。

 

1.5 LBP特点回顾总结

目前LBP有很多应用,如人脸识别,表情识别等。局部信息有很多,比如HOG,SIFT等等。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提取局部特征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一幅图像的信息比较多,如灰度,边缘等等,计算机很难处理这种复杂的信息,所以就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

LBP就是一种局部信息,它反应的内容是每个像素与周围像素的关系。举最基本的LBP为例,它反应了像素与周围8个点灰度值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纹理特征提取_第6张图片

如上图所示,中间像素的灰度值为54,我们如下定义:当周围像素的灰度值大于等于中间像素值时,则LBP的一位值为1,否则为零。由这个九宫格,我们就得到了8位二进制数,顺时针取值,就得到了一个像素的LBP值,即11010011。那么我们如何表示这个二进值数呢,很简单,我们将它转化为十进制数即可,也就是211,即这一点的LBP值为211。就这样对整个图像进行LBP运算,就可以得到这幅图像的LBP特征。但是得到这些特征有什么作用呢?提取图像特征的目标无非就是为了进行分类,我们把一幅灰度图像转化为了LBP特征图像,从理论上讲并没有实现降维,也无法进行分类。

这时就引入了直方图统计,我们将LBP特征进行直方图统计,也就是统计LBP特征0~255各占的比例,这样就进行了数据的降维。之后就可以将一个向量输入分类器中进行分类。可是由于只有256维特征,所以分类的效果并不好。这时我们就引入了图像分块处理的方法,也就是说将图像分成若干的图像块,如在人脸识别中,把脸分为7*7,5*5的区域,并对这49,25个小区域进行LBP处理,将每个小区域的直方图进行串联,就可以得到整个图像的LBP直方图。并对这个直方图进行分类处理,这样可以大大的增强分类的效果。但是分类数据维度也大大增加了,如果是7*7区域,数据维度为7*7*256=12544维。

可以看出数据的维度还是比较大,所以需要进一步进行降维,这里就涉及了另外一个概念:Uniform LBP,即均匀模式LBP。这种降维感觉是用了电路中的方法,也就是将原来的256维灰度数据重新分类,统计其位移后的跳变次数,当跳变次数小于2次时就定义为一个Uniform LBP,比如00000000左移一位还是00000000,没有跳变,即跳变次数为0;00001111左移一位为00011110,跳变次数为2;10100000左移一位为01000001跳变次数为3,它不是Uniform LBP。经过统计,Uniform LBP在整个的LBP特征中占85~90%,而Uniform LBP只有58个特征。所以我们将分类特征向量由256维降为58维。在实际应用中,其实是59维,因为加一维表示那些不是Uniform LBP的量。那么7*7的人脸区域在进行降维之后,有7*7*59=2891维。由此对LBP特征进行了降维。

为了更好的进行分类,还可在分类时在人脸区域中加相应的权值,比如眼睛和嘴的权值大,其它部分的权值小。之后再介绍下直方图相似性检测的内容。常用的方法有直方图相交法Chi-Square距离检测。在这里介绍下较为简单的直方图相交法,原理很简单,就是统计出直方图每个Bin内相同的数目,一般还除以直方图像素总数进行归一化。在这里Bin就是指一个区间,比如LBP有256维向量,则有256个Bin,统计其每个Bin内像素个数进行对比,Uniform LBP有59维,也就是有59个Bin,相似性检测时则统计59个Bin中的像素个数。一般有多维特征向量,就有多少个Bin。

参考:TimoAhonen, Abdenour Hadid, Matti Pietikainen. Face Description with Local BinaryPatterns: Application to Face Recogni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gence. Vol.28 No.12 December 2006

 

2. 灰度共生矩阵

灰度共生矩阵是另一种纹理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对于一幅图像定义一个方向(orientation)和一个以pixel为单位的步长(step),灰度共生矩阵T(N×N),则定义M(i,j)为灰度级为i和j的像素同时出现在一个点和沿所定义的方向跨度步长的点上的频率。其中N是灰度级划分数目。由于共生矩阵有方向和步长的组合定义,而决定频率的一个因素是对矩阵有贡献的像素数目,而这个数目要比总共数目少,且随着步长的增加而减少。因此所得到的共生矩阵是一个稀疏矩阵,所以灰度级划分N常常减少到8级。如在水平方向上计算左右方向上像素的共生矩阵,则为对称共生矩阵。类似的,如果仅考虑当前像素单方向(左或右)上的像素,则称为非对称共生矩阵。

 

[43] T. Ojala, M. Pietikäinen, and D. Harwood (1994),"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exture measures with classification based onKullback discrimination of distribu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12th IAPR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 (ICPR 1994), vol. 1, pp. 582 -585.
[44] T. Ojala, M. Pietikäinen, and D. Harwood (1996), "A Comparative Studyof Texture Measures with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Feature Distributions",Pattern Recognition, vol. 29, pp. 51-59.
[45] Xiaoyu Wang, Tony X. Han, Shuicheng Yan,"An HOG-LBP Human Detectorwith Partial Occlusion Handling", ICCV 2009

 参考:

http://blog.csdn.net/abcjennifer/article/details/7425483

http://blog.csdn.net/zouxy09/article/details/792953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bec750101ekuh.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图像处理,机器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