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怪胎:持牌照最多却无车可打-千氪

   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方非常显著的一个代表就是网约车,说起网约车,大家对滴滴、美团、神州、快的打车等都是很熟悉,但是对于万顺叫车,相信听说过的却不多,但是作为一个知名度极低甚至没有知名度的网约车企业,却拥有全国最多的网约车合规牌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网约车怪胎:持牌照最多却无车可打-千氪_第1张图片

一、神一样的网约车之王

  11月1日,《南方周末》曝出了一个非常神奇的企业,这就是中国网约车牌照之王:万顺叫车。对的,大家没看错,中国网约车的老大并不是大家熟悉的滴滴、美团、神州之流,而是这家叫万顺的公司,据报道,万顺叫车的总部位于深圳宝安区一座甲级写字楼——旭生大厦,离深圳宝安机场只有20分钟车程。在万顺叫车公司内部一面墙上,密密麻麻钉着全国一百多座城市的网约车经营许可牌照。全国共334个地级行政区,万顺号称已经开设了367家分公司,版图最远到了新疆。

  公开报道显示,持牌数量最多的正是万顺叫车,拥有144张牌照,第二名是来自武汉的斑马快跑,号称拿下125块。第四名是一家重庆企业,名叫呼我出行,拿下了76块牌照。在这场争夺战中,滴滴出行仅仅排名第三,总共拥有80块牌照。所以,从合法牌照这个角度来看,万顺叫车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网约车之王。


网约车怪胎:持牌照最多却无车可打-千氪_第2张图片

  交通部2018年7月公布了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上的订单信息。全国范围内万顺叫车的月订单总量仅为1.4万单左右,而滴滴的月订单超过了8809.1万,如此稀少的订单数,万顺叫车到底玩的是什么生意?

  根据《南方周末》的总结,万顺叫车的玩法可以这么归纳:一是万顺业务模式采用伪加盟模式。万顺叫车设计了一套类似直销的发展司机的模式。在各个城市寻找加盟商。“一线城市加盟费是100万元,二线城市是50万元,三线及以下是20万元到10万元不等。“这笔加盟费并不是加盟费,它有两种缴纳方式:一种是作为保证金扣押在总部,经营停止的话再归还。另一种是作为股权投资,以当时的公司市场估价折合成对应份额的股份,如果公司上市,股价水涨船高。

  二是万顺的赚钱方式是金融刷单体系。万顺通过鼓励分公司和司机进行刷单交易,从而产生交易流水,万顺叫车的资金池里首先获取了三百多家分公司的加盟费,粗略估计超亿元。此外就是司机的流水,一个点的利率96个小时到账。只要不断有新的司机补充进来刷单,公司的资金池里就能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三是万顺的护身符就是牌照。万顺叫车的这种模式,每次受到质疑的时候,万顺都会以网约车牌照作为护身符。万顺的常用话术是:“传销是一种非常隐蔽的违法犯罪行为,如果真的是涉嫌传销,交通主管部门会给万顺叫车颁发经营许可证吗?”

所以,《南方周末》总结万顺模式的时候用了非常经典的一个说法:这家所谓的网约车之王“圈的是牌照,靠的是刷单,玩的是金融”。


网约车怪胎:持牌照最多却无车可打-千氪_第3张图片

  二、网约车怪胎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相信看到这里的朋友心里都会是各种奇怪的感觉,这种奇葩的网约车公司都能够存在,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一家几乎不提供网约车服务的平台,在合规牌照层面秒杀滴滴、美团成为网约车之王,这种荒诞的现象背后的风险实在是让人担忧。

  正如著名的经济法学者傅蔚冈的说法:现在的网约车市场上存在着一个很奇怪的乱象,市场规模越大的公司拿牌照的难度就越大,因为存量的车辆和驾驶员有很大一部分不符合当地的规定,而当地监管部门会以此作为获得牌照的前提条件。于是就出现了牌照数量和服务能力的悖论:很多公司因为规模小所以顺利晋级获得牌照,它却没有能力向用户提供服务;而另外一些公司具有提供服务的能力,却拿不到牌照。

  也许这才是万顺这种奇葩网约车公司存在的深层原因,一方面是看似合规,牌照众多,其实风险极大几乎不给市场提供服务的万顺们,另一方面是实际运营,牌照却不够多,是市场实际运营者的滴滴、美团们。

  如果合规是为了让网约车平台更安全、提供更好的服务,那么,看似合规的万顺,真的有提供更好、更安全的服务吗?答案显然是没有的,按照1.4万月订单,平均到每一天只有467个订单,平均到每一个拿到牌照的城市,只有3个订单。

  既然没有提供服务,显然谈不上提供良好的服务,也不会出现安全方面的问题,反而可能因为不作为而成为“安全”的网约车平台,但这种怪胎平台真的是大家想要的么?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真正好的网约车出行服务,万顺这种奇葩的怪胎实在让我们用不起更不敢用,而是需要真正能够给市场提供服务的网约车企业,需要那些这种只有这些企业的服务才是真正市场需要的服务。但是,正如同傅蔚冈老师所说,越是做的大的网约车企业,其要满足要求极其繁杂的合规需求就越困难,看上去就越是不合规,那么当前各地的合规要求是不是也没有那么合理呢?


网约车怪胎:持牌照最多却无车可打-千氪_第4张图片

  国家在11月1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明确:要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

  所以,当前网约车市场最需要的也许不是这种容易被万顺这样的奇葩公司所利用的所谓合规,而是一个真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要让合规变成推动市场公平竞争的有效手段,而不是让万顺这样奇葩公司利用所进行的寻租的土壤。

  并且在真正的合规方面也不是没有案例可供借鉴,在今年8月的《半月谈》上曾经专门推广了网约车的“芜湖模式”。安徽芜湖根据当地的网约车市场发展情况,因地制宜的推出了芜湖模式:在平台方面,不再要求在本市设立分公司,仅要求设立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办事机构;在车辆方面,仅要求本市牌照,车龄5年以内,车的轴距排量标准等于本市巡游出租车;在驾驶员方面,仅要求本市居住证,取消车辆和人员关联,只要运营时三证齐全即可。另外芜湖还进行了出租车、网约车融合方向的探索。


网约车怪胎:持牌照最多却无车可打-千氪_第5张图片
https://www.kg.com/article/508948160924749824

  芜湖模式这种接地气的模式,不仅规范了当地的网约车市场,更大大缓解了当地的居民出行难题,可谓一举多得,从而推动芜湖网约车逐渐成为了一个公平的竞争市场,不仅通过市场化的方式,驱逐了万顺这样的奇葩公司,更让真正好的网约车服务进入了芜湖大街小巷。

  其实,网约车的合规监管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能够让网约真正服务大众,让普通人享受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



作者:江瀚视野

原文链接:https://www.kg.com/article/508948160924749824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约车怪胎:持牌照最多却无车可打-千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