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扫扫通识的盲,理理科学的观--读詹克明的《空钓寒江》

给自己扫扫通识的盲,理理科学的观--读詹克明的《空钓寒江》_第1张图片

北京周五的晚高峰,是一种让你置身期中就难以自拔人生经历。

眼前的地铁闸门刚刚关上,我站在门口,默默的目送又一班列车开走,而我没有挤上去。不过,大多还是欣喜的,闸门几乎贴着我鼻子关上,这说明下一趟车,我肯定能被身后的人潮挤上去的。只要上了车,收腹20分钟,就能到达幸福的彼岸,温暖的家了。


彼岸

说到“彼岸”,这两天在看一本通识的书,《空钓寒江》,细细品来很舒服的一本书,也有自己的感慨。换个角度想想,也有点像肚子里墨水气很重的一科学家,在常年饭后无事又感慨社会凉薄之余,写的扫盲读物。这本书倡导理性的思考问题、现象,甚至人生。

书里面说,“彼岸”是相对于“此岸”的。我们在“已知”和“未知”的“此岸”,永远无法真正了解和感知那“非知”的“彼岸”。

探究情结源自于宇宙神秘性的召唤,而其中最根本的神秘性就体现在人们对彼岸的终极追问。心存彼岸是人类有别于其他一切高级生灵的重要标志,也是成就人类文明的初始动因与永恒动力。

就好像,即便是经历了濒死体验又回来的人,其实也还是在生的状态,最多是边缘,那种体验绝不是死亡所在的彼岸。就好像,0所代表的无,到底是什么?我们能对“有”的事物做无数种可能的定义,而“无”只存在于未知的彼岸。


牙齿

“霍姆斯马车”堪称世上最理想的设计,它所有部件的选材都能相互匹配,做到恰到好处。当马车使用期限到了,它的轮子正常的转过最后一圈后,车轮、车辕、底盘、弹簧、车轴……一下子全都同时崩坏,没有哪一个零件比其他部分设计得更为牢靠耐用。

而人体中,用进废退。牙齿因为吃多了精细食量,已经失去了陪伴人体“一生”的能力,当前人类的牙齿的寿命大多短语人类的平均寿命,大多60几岁就开始凋零了。

我忽然想起,上周末去小姑姑家蹭午饭的时候,微醺的小姑夫开始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传道受业解惑,席间聊到牙齿的时候,强调、强迫或者说强制着要求,一定要坚持扣齿!坚持一段时间,牙齿和牙龈都会很健康!
现在细想想,对于口腔来说,这其中的这是一种主动的磨难塑造,毕竟熟肉比生肉更容易咀嚼,牛奶和面包让我们的牙齿已经退化到一定程度了。想想也是延年益寿的方子啊。老人们常说:这人啊,只要能吃,就没事!


害虫

自然界的任何物种都必须同时具备“自主生长”与“自我保护”两种能力,两者缺一不可。其生存当各怀绝技,互利互惠,正像那句德国谚语:“蜜蜂盗花,结果却使花开得更茂盛。”

害虫,这个词,是人类定义的。在此之前,这是一个存在的物质么?农作物在人类的栽培下,只管慢慢进化的颗粒饱满、柔软肥硕,即可不断绵延后嗣,否则就会被人类无情的“优胜劣汰”掉。慢慢的这些被“养弱”了的作物,也就失去了原有抵抗天敌的能力。而那些所谓的害虫,原本只是“吃”与“被吃”的简单“他养”链条中的一环而已。

凡事都是先“养弱”,而后有“害侵”也。


肥皂泡

大自然是数字的始祖,是计算的天才。人类能理解和师法自然的,不过寥寥。穹顶,效仿蛋壳的力学原理。让一个壮汉手握鸡蛋,用尽了浑身的力气,也难以将其攥碎。六角型建筑,一来相同周长正六边形面积最大,二来相对方形房屋来说,地震时墙体受力要小得多。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对水立方的描述。自从北京奥运以来,一直觉得这个建筑很诡异,这才知道了其中的奥秘。

相比之下,另一“肥皂泡”建筑倒是赞赏有加,那就是“水立方”,这是件百分之百的“肥皂泡”作品。斯特凡·希尔德布兰特教授写有一部内容涉及“肥皂泡”的书——《悭悭宇宙》,你只要把“水立方”上的泡泡与书中第4页那幅“两块平行玻璃板之间的肥皂膜”插图对比一下,就可以发现两者态势简直毫无二致。蔚蓝的“水立方”望去满目清凉,总数大约三千多个五边形、六边形与杂处其间的三角形、四边形“肥皂泡”紧密贴合,大小参差,错落有致,成就一项令人称绝的优秀设计。最不可缺少的是犹如神来之笔的独特理念,它常得之于灵动的瞬间,没准孩子吹的一堆肥皂泡照描下来就是一项别有意趣的设计。

用书里的一句话来说,

顺应自然的设计就是这么简单,谁师从自然,灵心创造,谁就会独得天助,事一功百。


到站了。
下车。
回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自己扫扫通识的盲,理理科学的观--读詹克明的《空钓寒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