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朱伟老师的课,然后提到一个影片叫做《彗星来的那一夜》,从准备考研开始我是很少追剧的,但是今天听老师讲的入了迷,然后一中午没休息,尽看这部电影了。
《彗星来的那一夜》,又名《Coherence》即《相关性》,制作成本只有五万美元,是一个费用非常低的作品,但是编剧的思路是非常完美的。大概是因为考研学习逻辑学,所以对一些推理悬疑剧非常感兴趣。
故事中提到的一个量子脱散理论和薛定谔的猫,我是一名文科生,但是对此也产生非常大的兴趣,经常听到人们说“薛定谔的猫”,那么它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
“薛定谔的猫”讲述的是,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但是是不可能存在即死又活的猫,则必须在打开箱子后才知道结果。
哈哈,没听懂吧,没关系,直接说结论吧。量子系统状态间互相干涉的性质随时间逐渐消失。用来表示一切不确定、处在两种结果状态的事物。
再举个例子吧,就像我们双十一剁手买的未拆的快递,只有拆开之后才知道是不是差评。而在此之前,在微观角度来看,这个快递盒里面的物品随着量子波动,一直变化着,有着两种不同的结果。
从薛定谔的猫,引申出来的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量子力学的平行世界,而另一个则是哲学思辨。
《Coherence》讲的就是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借用薛定谔的猫原理,用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像朱伟老师在课中提到的,“每一个选择的确定,都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是啊,装在盒子里的猫,又死又活,在量子波动下不断转换两个状态,可是我们并不知道结果,不是吗?只有我们做出决定,真正去打开这个箱子的时候才会得到结果。每一个选择都是不同的路,也就意味着不同的开始,当然也预示了不一样的结局。
我们的人生每次都会面临许多的十字路口,每一次的选择都很重要。就像当初如果我没有竞选导助,而是去了图书管理员,那么现在对我而言,也会是一篇不一样的故事,书写不一样的篇章。
青春没有白走的路,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数。而每一次的选择,都要遵循本心。做喜欢的事,也要做对的事,如果二者真的不能兼得,那么,就必须学会舍弃。没有人会知道结局,就像薛定谔的猫,未打开箱子之前,谁也不知道猫是死还是活。
当然,换一个角度,从哲学思辨来看,世界上还不存在又死又活的猫的,这本身就是矛盾的。用逻辑思维来判断的话,死和活是两个对立事件,也就是一种非黑即白的关系,二者并不存在交集,也不可能存在交集。
但是,在量子微观世界里,这种真实存在的量子波动,产生的结果对哲学思辨也产生了新的难题,至今也从未找到答案,成为世人的一大困惑。
不过,在我看来,我们根本不必在意微观世界和宏观时间的矛盾与差异。做好自己该做的,把事情做到极简化,不多想,有些时候快乐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理由的善意。而一些客观存在的,我们也要学会去接受,比如时间存有的恶意。
巴尔扎克说,有傻子的地方就会有骗子。我们既要保持自己本身的善意,也要看得懂社会的谎言。不管多少恶意和刁难,利用和背叛,也要始终记得自己的初心。
学会接受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如果做到了,那么每一件事都会变得很简单。正如一句话所说,心简单,世界就简单。
最后推荐几部影片,《加勒比海盗》、《兰戈》、《命运石之门》、《恐怖游轮》、《劳拉快跑》。
PS:还是最喜欢自己的哆啦A梦,自由自在,简单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