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想说爱你却不容易

今天下午三、四两节课,学校教务主任王万腾老师的课题《科学实验在科学概念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举行开题论证会,邀请了奉化区教师进修学校科研部主任吴伟强、原主任陈武存、小学英语教研员杨安芬等老师进行指导,学校名优骨干教师、各教研组长和部分新教师一起参与学习。

对于初中教师来说,课题研究真的很遥远。说来惭愧,几年前自己也算是有一个宁波市规划课题立项,可是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那是在2012年的春季,奉化市首届名优教师高端研修班到华东师大进行一周培训,其中一个任务就是每位学员选一个课题,在培训期间完成开题报告,而课题的规范化内容也是当时才开始学习,那几天晚上每位教师都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弄一个课题名称,然后撰写一份开题报告,真的是赶鸭子上树。

我的题目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初中《概率与统计》为例》,现在看来,这个课题选题不太合适,太空洞,不适宜于普通一线教师去做,所以导致自己后续没法完成,虽然当年开题并立项,但最终只是在每年的名师考核材料里附上一份材料,没有任何价值。而王老师今天的课题题目也有类似问题隐患所在。

虽然课题没有持续做下去,但对课题的认识却是不断深入,而且近几年区内课题研究也是不断推进,尤其是下午听了几位科研部老师的分析之后,觉得课题并非遥不可及,作为初中教师也是有必要去尝试的。

课题的选材应该来自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并且有一定实用和推广价值的,切口宜小。比如数学教学近年来都要提到核心素养,从大的方面来看,研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就是一个好的课题,但这不是你我可以完成的。你不妨去思考一下,学生数学学习能为他的终生发展有益的某一个要素。

不妨从人的角度出发,人最要紧的无非是两样事情,入和出,通俗点说,就是吃和拉,到年老了如果这两点不错,说明身体还是健康的。类比到语文中,我们可以理解为阅读和表达,阅读是入,而表达则是出,其中表达又可分为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常用于写信、写计划、总结、写论文、报告等,而口头表达则是在某个会议中发言、主持,或者平时说个笑话等。可以这么说,以上的每一项中有一项你在中学学习时掌握得很好,将来 你都会在社会中获得认可,这就是人的语文核心素养。

同理,在数学中也有入和出。入就是获取信息,理解题意,是一目十行,还是带有思考的阅读,大不相同;而出也包括书面表述和口头表达,平时的几何证明题的书写就是数学的书面表达,不同的两人的智力相差不大,但格式的规范、完整、合理性相差甚远,给人的感觉是天壤之别。而口头表述则是在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可以一览无余。

曾经听过一节数学课,老师们被学生回答的严谨、自然、准确而折服,从而对数学老师的功底和长期的熏陶而敬佩,那么这样的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后,肯定是说话能据理力争、逻辑严密、滴水不漏的,他不会与你脸红耳赤,但你就是无法应对。

从这个角度看,数学课堂中学生数学表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就是一个不错的研究方向,脚踏实地而又能仰望星空。

这么看来,死抓成绩有点可悲了,因为学生毕竟是要进入社会的人,他的能力和素养在那时会无限放大,而这又需要在学生阶段开始培养的,课题研究,不妨从这里着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题研究——想说爱你却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