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5

负氢水泡桑茶惊呆众人

日前,在西博会的桑茶展柜前,一拨又一拨的人围拢来,看到一个让人惊奇的现象:解说桑茶功能的美女,手持一个蓝色的杯子里,杯里一边闪着蓝红色的光,水中不停地向上冒气泡,很快就成了混沌状态,而水面渐渐浮现一层厚厚的泡沫。有人惊呼:“这是什么?你们在耍魔术啊?”随着来人的增多,水杯停止工作,灯光熄灭后,杯中茶水立刻就变清亮了。将杯中水倒出来给大家品尝,人们与此前用开水泡的桑茶一比较,发现口味简直变成了两样:细腻、柔滑、圆润、回甜、绵软……。人们争相说出了不同点。

2019-05-15_第1张图片

        这是什么原因呢?美女说,我们请专家给大家解释:专家说,大家看,我们对比一下,这里用的水还是自来水烧开了的开水,茶叶也还是桑叶茶,一点都没有变,更没有加入什么东西。只是将普通的泡茶杯换成了这个负氢杯。摁下这个杯子开关让其工作5分钟,就会把桑茶水变成含:一有频率二有负电位三有氢离子四带弱碱性的负氢离子水。

        大家知道,桑茶是以桑叶茶这个既是食品也是药品的本草食物为原料,经科学配方、严格选料、精良加工而成。产品富含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多种营养成份及微量元素,是方便携带、四季皆宜的冲泡型纯天然食物本草系列饮品。是有效降低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排毒养颜的纯天然保健品。在古代:桑叶又称"神仙叶",作为中药和菜食,已经被广泛应用。1993年我国卫生部也将其列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近年卫计委推荐的对抗甲型流感、SARS等流行病的中药配方中,桑叶是重要的原料药材。也是天然、安全、健康的氨基酸宝库、蛋白源食材。桑叶里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酸、纤维素,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其中氨基酸种类齐全,达到18种,占桑叶干物质的10%以上。在这些氨基酸中,动物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占到总量的一半以上,尤其是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谷氨酸含量较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2019-05-15_第2张图片

        关键的是,我们人怎么吸收这些营养,用普通的水泡桑叶茶把这些营养提取不出来,所以我们看普通水杯泡的桑叶茶,除了淡淡的绿蓝色以外,就没有什么反应,而用负氢杯泡的桑叶茶,先呈混沌状,专业术语叫做等离子状——这就是生成了氢离子。而且还产生泡沫,这就是提取出了桑叶里面的各种氨基酸。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氨基酸等有效物质,会随着负氢离子水进入人体血液和细胞组织。按2003年诺贝尔奖的细胞水离子通道理论证实,任何有效营养物质,只有经过人的水离子通道,才能被细胞吸收。所以,这种负氢离子水泡的桑叶茶一旦进入我们身体,就会27秒进入血液,57秒进入细胞组织,20分钟传遍全身被身体各处的细胞吸收。

        各位知道,只要我们的血液与细胞组织一旦吸收以后,就会迅速起到以下作用:一是消热凉血、清肠排毒、平肝明目、保幼长发、利尿通便、降糖降压降脂、抗肿瘤、下浊气。二是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防治70多种慢性病,达到青春美容,健康长寿的目的。

2019-05-15_第3张图片

        桑叶含有其它动、植物中所没有的生物碱是种叫做DNJ(1-脱氧野尻霉素)的特殊物质,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蔗糖酶、麦芽糖酶、a-葡萄糖苷糖、a-淀粉酶的分解,从而达到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我们已从桑叶中分离出6种生物碱: 1-DNJ、N-Me-DNJ、GAL-DNJ、fagomine、DAB及Calystegin B2,并确定了其分子结构。)

桑叶生物碱fagomine及桑叶总多糖(TPM)促进胰岛ß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细胞对糖的利用、肝糖原合成、改善糖代谢,加强糖尿病人病变胰岛细胞与结构的恢复功能,增加糖尿病人外周组织的胰岛素受体并提高受体敏感性的功能。有机铬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的功能。桑叶脱皮固酮也能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元,最终达到降血糖的效果。不影响健康人的血糖水平,起到全方位的预防糖尿病和保健功效。

 所谓眼见为实,人们见到不同的水泡的桑叶茶效果不同,才猛然惊醒:好茶要好水,不是说说而已,原来是有科学依据的。负氢离子水是小分子团水,可以迅速渗入植物细胞,把植物细胞里面的有效有益物质提取出来,给人体同频同质的细胞充电,带走血液里的垃圾,修复激活再生细胞,让人自身的细胞具有活力,人体自然也就健康了。“那你们这个负氢杯从哪而来”?“能够用到多久”?面对这些疑问,专家说:这种双频负氢杯,是我国科学家历经十多年研制发明的专利成果,军工技术制造,能够保用十年。不仅能够提取桑叶茶和茶叶里的有效成分,而且平常饮水非常方便,能够就地取材将普通饮用水源源不断生成负氢离子水,经过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临床医学验证,这种负氢离子水能够有效遏制“三高”、痛风、结石、肌无力、帕金森、抑郁症、红斑狼疮等症状,防治70多种慢性病。

2019-05-15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