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
宋(主材质及含量/制法/俗称/废除时间)
铜,三斤十两(千文),五分八厘(一文);铸造;长寿钱;1344。
铜,三斤五两(千文),五分三厘(一文);锻造;小钱;1402。
纸,一两八钱(十张,直十贯),三两六钱(十张,直万贯);印刷;押司(或叫勾押,一贯交钞以青墨色为主色)/参军(十贯交钞以青色为主色)/员外(百贯交钞以玫红色为主/侍郎(千贯交钞以紫红色为主色)/学士(万贯交钞五花色,背有学士院简图);1402。
梁(主材质及含量/制法/废除时间)
铜,三斤(千枚),四分八厘(枚);锻造;半钱。
银,四斤(千枚),六分四厘(枚);锻造;当千。1当千=1000半钱。
纸,二两四钱(十张,直百贯),四两八钱(十张,直万贯);印刷;东风(一贯)/飞虎(十贯)/紫云(百贯)/赤龙(千贯)。
吴朝(主材质及含量/制法/废除时间)
详见吴朝记事。
诸侯国铸币很少,多用交钞。交钞形制低宋朝一等,1402年后,形制同于宋制。
诸侯国铸币中,以雍曹,岐邺为代表。雍曹采用的形制是铜三斤十二两(千文),六分(一枚)。除了铜币,雍曹还铸造金币,金六两六钱(百枚),六分六厘(一枚)。金币俗称大夫(日本称为判官,高丽称为虞侯),铜币俗称公士(日本称为代官,高丽称为押头)。金币与铜币之比在1:1000~1200。这一形制影响到了日本,高丽,麻逸诸国甚至后来的吴朝(吴朝的龙头金币即仿造雍国金币而来)。
邺岐形制与雍曹不同,他们的铜币含量更多。铜五斤八两(千枚),八分八厘(一枚),铸造/锻造;俗称一钱。邺岐形制中并不依赖金币。他们早期使用金锭,有五两一锭和一两一锭两种,前者俗称神舟(金锭呈船型),后者俗称斗舰。一两金当十万钱,官价虽如此,市价常有波动。后期蓬莱洲的银矿支持了他们铸造了银币,银五斤十两(百枚),九钱(一枚),俗称一两。1347年停止铸造这种银币。随后以新银币代替,新银币银三斤六两(百枚),五分四厘(一枚);锻造;俗称半两,又称凤头(实际是朱雀)。官价1两金锭=100一两银币=200凤头=100000钱。市价常有变动。
邺岐形制影响了印度洋和昆仑洲及南蓬莱洲地区。梁国铸币也受此影响。
诸侯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取决于主材质实际含量。与官定标价关系较弱。
西方:
黎凡特体系
威尼斯银币格罗索,1230年后完全废止。以金币杜卡特代替。1杜卡特=20格罗索=240德涅尔(铜币)。
拜占庭科穆宁改革后,形成了金银铜币体系。金币称为苏得勒斯,银币称为阿历克斯,铜币称为塞纳斯。苏得勒斯于1300废止,金含量改为五锂(相当于一钱)后称所罗门纽斯,简称所罗门(所罗门改革)。银币因为拜占庭所罗门改革和泰西白银的大量流失,而于1305年完全废止(同年拜占庭也支付了大量白银作为赎金给西夏以赎回皇帝)。铜币含量不变,总重下降,改称阿历克斯,简称阿斯。
1苏得勒斯=20阿历克斯=200塞纳斯
1所罗门=1.1苏得勒斯=100阿斯。
法蒂玛与阿尤布王朝使用类似的铸币体系。金币第纳尔与银币迪勒姆。
法蒂玛时期1第纳尔=25迪勒姆。
阿尤布时期1第纳尔=20迪勒姆。
麻木鲁克取代阿尤布前后(1230-1270),出现了两种第纳尔。开罗第纳尔,大马士革第纳尔。1开罗第纳尔=1.2大马士革第纳尔。
伊拉克崛起与赫宰麦复兴后,麻木鲁克币值受到冲击。第纳尔与迪勒姆比值动荡。1第纳尔=8迪勒姆和1第纳尔=40第纳尔曾同时出现在麻木鲁克治下。
伊拉克使用固定比值,1第纳尔=10迪勒姆=100萨米尔(铜币)。1405年起,伊拉克开始印刷纸币,有1迪勒姆,5迪勒姆,1第纳尔,2第纳尔和5第纳尔五种。
赫宰麦王朝使用迪勒姆与萨米尔(铜币),1迪勒姆=240萨米尔。黄金通常铸为金锭参与大额交易。一两黄金(八成)可兑换5-8赫宰麦迪勒姆。
依照金含量,黎凡特体系内,金币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交换比:
1杜卡特=1所罗门=1.1苏得勒斯=1.2开罗第纳尔=1.4大马士革第纳尔=2伊拉克第纳尔。
热那维诺体系
威尼斯金币发行后不久(1229),热那亚共和国发行了等值得金币,人们称为热那维诺。与之同时发行的还有大额银币塔勒。
1热那维诺=1杜卡特=4塔勒=240德涅尔(铜币)。
通过战争和商业手段,热那维诺在1280年成为西地中海(包括昔兰加尼以西的北非地区)的通用货币,比萨接受热那维诺为优先结算货币被视为标志(1280.4.12,《锡耶纳银行结算协定》)。
1283年西西里晚祷事件后(历史上也有,西西里王国因此一分为二),热那维诺被法国抵制,因此被南意大利和法兰西领地所拒绝。但依靠西班牙的扩张和支持,热那维诺得以通行于西班牙的广袤领地(本土和殖民地)。
西班牙在1456年自行发行货币,包括纸币在内。金币被称为塞万提斯(纪念一位航海家)。银币称为卡普诺(纪念卡普诺航海家族)。铜币称为吉涅尔(纪念最著名的斗牛士)。1塞万提斯=10卡普诺=100吉涅尔。西班牙1456之后仍然允许热那维诺在境内自由通行。1热那维诺=1塞万提斯。
北非柏柏尔人的王朝也承认热那亚的货币。他们的金币称为第纳尔,1热那维诺=2柏柏尔第纳尔。银币则称为赛惹姆,1柏柏尔第纳尔=10塞惹姆。
弗洛林体系
弗洛林是佛罗伦萨最先发行的一种金币,它与热那维诺同年诞生(1229),并通行于天主教世界。热那维诺称霸西地中海时,弗洛林则受到大西洋,北海,波罗的海沿岸领主,主教们的信任。整个阿尔卑斯山以北的神圣罗马帝国领地,都争相铸造弗洛林。在北意大利,从米兰到维罗纳,从布雷西亚到罗马,城邦的领袖们也越来越多使用弗洛林,或是交替使用热那维诺和弗洛林。它们是等值的。
1283年以后,弗洛林不再通行于西西里岛,但它在亚平宁形成了对热那维诺的绝对优势——法国人支持它。
1弗洛林=20格罗索=100比塞塔(大额铜币)=240德涅尔。
法国人很早就铸造了自己的货币,一种叫法郎的银币(1205),但它只能流行于卡佩王朝领地(并非全法国)。其他地区它被格罗索击败。格罗索崩溃后,法国人铸造了自己的金币,仍叫它法郎。人们习惯称之为里尔,或者金法郎。最初1里尔=20法郎,随着泰西的白银存量不断减少,1325年前后,1里尔只能兑换7.5法郎,达到了最低值。法国铜币称为德涅尔,是泰西基础铜币。1里尔=20法郎=240德涅尔。
但这并不意味着里尔与杜卡特,弗洛林以及热那维诺等值。它的含金量实际比三大金币少一些,最初5里尔=4杜卡特(或等值金币),后来逐渐稳定在8里尔=5杜卡特(或等值金币),这是1337年以后的事情。
相比于法国人,英国人自己铸造货币要晚一些。他们的金币直接铸造弗洛林,银币称为先令,铜币称为便士。最初1弗洛林=20先令=240便士。14世纪时,他们学习西班牙人的十进制体系,在财政改革(德林科沃特主持,德尔沃尔任铸币局长官)中,他们铸造了自己的金币,并使其等值于弗洛林,称为镑。便士与先令也都提高了金属含量。还新铸一种称为科涅的铜辅币,1便士=2科涅,所以人们也称之为“半便士”。1镑=1弗洛林=10先令=100便士=200科涅。
神圣罗马帝国的领主们很少自己独立铸币,他们金币依照弗洛林的形式,铜币依照德涅尔的形式,他们的银币曾经依靠格罗索或者塔勒。格罗索崩溃后,随着白银存量的减少,南部领主们铸造了一种称为马克的银币,但通行时间很短(1333-1371)。2弗洛林=3马克=480德涅尔。
自从波兰铜矿被大量发现与开采(1207),波兰,立陶宛,西辽,基辅罗斯,加里奇,诺夫哥罗德等国家就更倾向于使用铜币体系,随着贸易的繁荣,东泰西诸国接受了弗洛林金币。
波兰的铜币称为德涅尔,立陶宛铜币称为卢布林(原料来自卢布林地区铜矿),西辽称为通宝,基辅罗斯称为米亚尔,加里奇称为塞米,诺夫哥罗德及其盟友称为卢布,莫斯科及其盟友称为特维塞米,梁赞及其盟友称为弗拉塞米。
1弗洛林=20格罗索=200卢布林=200卢布=240德涅尔=240塞米=250米亚尔=250特维塞米=250弗拉塞米=500通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