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c----编译器的实现

easy_c

实现目标

// todo 完善代码和博客

实现一门基于 x86 平台的编译器, 链接基于GNU as, 功能实现加减乘除, 函数调用, if 语句和while循环,,输出整数值和字符串,不实现指针和数组。

目的在于实现编译器的功能, 所以没有做很强大的语法功能, 自选了几个常用的作为实现, 虽然弱小,但五脏俱全!

湖南大学编译原理实验1-8, 这里大概介绍实现的思路, 具体太多细节, 看原码: github

开始实现时参考了 青木的自制编译器, 发现书中用到的语言是java,我打算使用c来实现, 发现有很多的不同, 书中前段使用了java的正则表达式等, 我想使用编译原理课上学过的知识来实现。

语法定义

这一部分在开始的没有列全,好后悔好后悔!!!倒置项目在进行到最后的时候, 发现这也忘记考虑了, 那也忘记考虑了, 吸取经验: 在写项目的时候, 一定先要有一个实现目标。 不然到最后突然发现, 输出字符串词法分析没有实现, 倒置到最后只能强前面几千方的代码, 也只能使用ID作为字符串输出ID的值。-_-

运算符:

+ - * /

逻辑运算:

== 	<= 	>=

操作符:

+= 	 -=	 /= 	*=

变量:

变量使用前统一声明, 在函数开始时, 或者全局声明

int a;
int max(){
	int a;
	a = 10;
    return a;
}
//函数里面的a会首先找函数体里面声明的变量, 然后再找全局变量里声明的符号

所有的大括号不能省略!

if(a == 10) return a;  // error!!!
while(true);           //error!!!

输出:

int a;
a = 10;
print(a);
// > 10
print[a];
// > a

词法分析

关键字

else if int return void while print

专用符号

+ - * / <  > = ; , ( )  { } /* */

其他标记

ID = letter letter*

NUM = digit digit*

逻辑运算

== <= >=

操作数

+= 	-=	  *=	 /=

实现方法:

使用状态机:

简易c----编译器的实现_第1张图片

简易c----编译器的实现_第2张图片

其它类似方法!!!

每次读入一个字符就判断它去了那个状态, 简单的编译器使用这种方法是实现简单,但是当编译器大的时候, 这种情况就变的十分的庞大!

数据结构:

struct Token{
  string type;
  string value;
  int row;			// 保留每个token的 行数
  int column;		// 保留每个token的  列数
  Token(string type, string value, int row, int column){
      this->type = type;
      this->value = value;
      this->row = row;
      this->column = column;
  }
};

保存每一个记号的 行数 和 列数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pWTgZJQF-1580391553019)(C:%5CUsers%5CFirefly%5CAppData%5CRoaming%5CTypora%5Ctypora-user-images%5Cimage-20200118195516438.png)]

上面图片是将每一个token存入 vector 中, 最后将其输出!


语法分析:

语法分析采用的是 LL(1) 的递归下降文法! 向前看看一个字符, 首先转换为右递归文法!!

LL(1)是。。。。。。

NFA文法:(提取自c-编译器)
param ->  INT
param_list  ->  param  |  param_list, param
params -> NULL |  param_list
local_declaration  ->   var-decaration  | NULL
arg-list → arg-list , expression|expression
args → arg - list | empty
call →  ID (args)
factor  ->  ( expression ) | var | call | NUM
term   -> factor  op  term  | factor   右循环
additive_expression   ->    term  |   term op  additive_expression ;  op = + | -
simple_expression  ->  additive_expression 
				|  additive_expression op additive_expression  (op == >= <=)
iteration_stmt    ->   while(expression) { statement_list }
expression    ->   simple_expression  |  var = expression
expression_stmt   ->   expression ; || ;
statement ->  iteration_stmt | selection_stmt | expression_stmt |
				return_stmt | print_stmt
statement_list   ->   statement_list statement || NULL
compound_stmt ->  local_declaration & statement_list
declaration  -> var-declare | fun-declare
declaration_list   ->  declaration |  declaration_list
。。。。。
参考parse.cpp

由此生成语法树!

struct TreeNode {
  struct TreeNode *child[4];  //四个子节点
  struct TreeNode *sibling;   //存储兄弟节点
  int tokenIndex;             //存储代码的位置, 可以获取到信息
  NodeKind nodekind;          //存储类型
  string value;

  bool isVisit;  // 中间代码生成的时候用
};

一个函数最多有四部分构成 int max ( ) { }

所以使用 四个子孩子就行了!


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主要有两大部分:

一、变量声明

当有一个变量声明, 把声明加入符号表, 之后要是用到了这个变量就查找符号表!

struct VariableInfo {
  string name;
  int lineNo;      //所在的代码行数
  int location;    // 在内存的位置
  string type;     //变量的类型, 只有一个类型 INT
  TreeNode *node;  //记录声明的节点在哪里
};

// 记录 每一个变量声明的地方  < 函数名字,  < 变量名字, Variableinfo  >
extern map<string, vector<VariableInfo> > var_table

// 记录 每一个变量声明的地方 < 函数名字, < 变量名字, Variableinfo >

通过函数 变量名字找信息, 全局变量的 函数名字为 golbal, 在找一个id是否有定义的时候, 通过这个map找信息, c语言是可以重复命名的, if 里面可以定义变量, 在一开始定义语言的时候, 想的是使用变量时必须函数一开始要定义, 没想到要在if里面也可以定义, 所以这里这个数据结构够用了, 如果要考虑作用域, 加多一个 scope 的变量, 标记同一个变量名的作用域, 作用域从小往大找, 找到global都没有就报错!

二、类型检查

类型检查包括两大部分:

函数参数检查

每当有一个函数声明, 记录函数的参数个数, 当调用的时候,检查类型和参数!

typedef vector<string> vstr;
struct FunctionInfo {
  int param_num;       // 参数的个数
  vstr param_type;     // 每个参数的类型
  string return_type;  // 返回的类型
  TreeNode *node;      //记录声明的节点在哪里
};

// 记录每一个 函数的信息符号表, 全局变量也在这里
extern map<string, FunctionInfo> fun_table;

这个函数的作用是记录, 函数的信息, 每当有一个函数声明的时候加入这个数据结构, 当有函数调用的时候, 找这个表,检查参数的个数!

语句类型检查

检查语句两边的参数是否正确, 不正确的话,输出错误!

如果有一个语法树的节点为 + , 递归检查这个节点的两边是否都为整形!


中间代码生成

前序遍历语法树, 把对应的节点生成 三地址码

这部分最主要的是设计数据结构, 由于一开始没有设计好数据结构, 发现后面写的很乱!!!!!

提前想好程序是怎么跑的很重要!!

struct MidArgs {
  // type 分为 STR, ID, TMP,  NUM;
  // bool  用INT  0  1 表示
  string type;
  string value;
  // 代码有全局变量和非全局变量
  // 到符号表里面找, 全变量用伪标签
  // 堆: 自己创建的内存(不用)   栈: 函数临时变量   全局区:
  // 静态和全局变量区(伪标签实现) 字符串 属于全局区
  bool isGlobal;
  int offset;  //栈中, type = tmp, id                  全局变量直接用!!!,
               //不用找
};
// 函数调用     call(10, a);
// op = param arg1 = a  arg2 = NULL   op = param  arg1 = 10  arg2 = NULL
// op = call  arg1 = id       op  = return arg1 = id or null
struct MidCodeItem {
  string dest;
  string op;
  MidArgs *arg1;
  MidArgs *arg2;
};

struct MidCode {
  string funcName;
  int stackSize;  // 只有整形的值, 只考虑4字节, 因此只需要偏移量, 动态变化
  vector item;
};

extern vector midCode;
// 声明 ID 加入, value随机初始     TMP 生成一条语句加入 , 或更改id,
extern map, MidArgs *> stackInfo;  // ID, TMP, 加入

这一部分我写的最头疼一部分的时候, 太多变量要去考虑, 刚开始的时候每出现一个变量就去看看他的定义, 没办法, 每一个变量都要用到。

每一个操作数的节点,+ - * / 都会生成一个临时变量, 函数调用也会。用一个全局变量递增临时变量, 加上双下划线作为前缀防止变量名冲突!!!

(注意函数调用的三地址码)

下面是其中一个代码的中间代码:

dest op arg1 arg2

FUNCTION: VAR_DECLARE	(stackSize: 0)
	                    INT                 	[p, ID, 0, 1]                 NONE                          
FUNCTION: test	(stackSize: 4)
	__t1                +                   	[a, ARG, 0, 0]                [b, ARG, 1, 0]                
	ans                 =                   	[__t1, TMP, 1, 0]             NONE                          
	__t2                -                   	[ans, ID, 0, 0]               [1, NUM, 0, 0]                
	                    PRINT               	[__t2, TMP, 2, 0]             NONE                          
	__t3                -                   	[a, ARG, 0, 0]                [1, NUM, 0, 0]                
	                    return              	[__t3, TMP, 3, 0]             NONE                          
FUNCTION: main	(stackSize: 9)
	a                   =                   	[3, NUM, 0, 0]                NONE                          
	p                   =                   	[1, NUM, 0, 0]                NONE                          
	Label0:             LABEL               	NONE                          NONE                          
	                    if                  	[a, ID, 0, 0]                 NONE                          
	                    goto                	[Label1:, LABEL, 1, 0]        NONE                          
	                    goto                	[Label2:, LABEL, 2, 0]        NONE                          
	Label1:             LABEL               	NONE                          NONE                          
	__t3                =                   	[a, ID, 0, 0]                 NONE                          
	__t4                =                   	[p, ID, 0, 1]                 NONE                          
	                    ARG                 	[__t4, TMP, 4, 0]             NONE                          
	                    ARG                 	[__t3, TMP, 3, 0]             NONE                          
	__t5                CALL                	[test, CALL, 0, 0]            [8, ARG_NUM, 0, 0]            
	a                   =                   	[__t5, TMP, 5, 0]             NONE                          
	                    goto                	[Label0:, TMP, 6, 0]          NONE                          
	Label2:             LABEL               	NONE                          NONE                          
	                    PRINT               	[4, STR, 0, 1]                NONE                          
	                    PRINT               	[space, STR, 0, 1]            NONE                          
	                    PRINT               	[5, STR, 0, 1]                NONE                          
	                    PRINT               	[endl, STR, 0, 1]             NONE                          
	                    if                  	[1, NUM, 0, 0]                NONE                          
	                    goto                	[Label3:, LABEL, 7, 0]        NONE                          
	                    goto                	[Label4:, LABEL, 8, 0]        NONE                          
	Label3:             LABEL               	NONE                          NONE                          
	p                   =                   	[2020, NUM, 0, 0]             NONE                          
	                    PRINT               	[p, ID, 0, 1]                 NONE                          
	Label4:             LABEL               	NONE                          NONE                          
	                    return              	[0, NUM, 0, 0]                NONE     

总结这一步分, 烦, 烦人! 想吐

到这一部分和前面感觉又分开了!!!^ _ ^, 我只需要遍历中间代码的数据结构, 生成对应的汇编, 首先还得学汇编,,, 于是另一篇博客产生, 总结汇编用到的指令

汇编代码生成

总思路:

把字符串放到 rodata静态变量段

全局变量通过 comm 放到 静态数据段

所有的变量直接进行压栈处理

函数一开始,先分配所有变量用到的空间大小

当要函数调用时, 有多少个参数就扩大多少栈空间,在函数调用后返回值在eax, 再还原栈空间

还有很多对应汇编知识和实现方式细节:

blog

后端优化

优化一:活性分析

按照之前的思路, 在生成汇编代码的时候, 有很多临时变量也压栈了, 但是大多数的临时变量其实只用了一次, 也就是说一次性用品, 按照上课的思路, 来一个活性分析, 当一个变量在后面没有再被引用的情况, 把这个变量在栈的空间赋给另一个变量使用!!! 但是这个实现有点难, 老师也只讲了思路,有点复杂, 没有实现

优化二:常量折叠

当一个语法树节点为+ - 等, 而且左右子节点树都为常量, 提前计算好!!!这个遍历语法书就行了

优化三:提前条件判断

if(0) 这种情况直接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编译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