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质安会做成一把推进科内工作的利器?

质安会,一把推进科内工作的利器,那么如何做到不搞形式,真抓务实呢?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会议,简称质安会,其目的是为了为积极配合医院二甲复评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面提升科室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今天下午,是我们科的质安会召开时间,照例护士长主持,按照科主任规定的议程进行。

每次质安会,议程都是基本固定的。

�主任护士长传达医院、科室院方质控及上月质安会待办事宜情况(15min);

医生、各组长汇报科室医护质控该月情况(30min);

确认其他人有无补充(10min);

主任、护士长反馈答复(20min);

茶歇(5min);

相关职能科室答复相关问题(30min);

院领导总结发言(15min);

总结汇总制定可行性方案(10min)。

在议程里,涉及到科室会议文化,这就决定了大家会说些什么,常见有三个层次:

1、“没什么可说的,都好”。

2、不提自己所在团队,只提其他团队,比如医生只提护士,护士只提医生;

3、既提自己团队不足,也能以正确方式提醒其他团队,比如医生提疑难病例的医护配合;护士提疼痛病人的接诊流程;

这就特别考验主持人,既要认真细致倾听,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又要适合把控会议方向,尤其重视不能变成情绪宣泄或者繁琐的形式汇报,正确尽最大可能将会议的层次控制在第二层次以上,达到高效会议的目的。

所以主持人在强调会议纪律的同时,宜温馨提示会议语言的十六字方针:陈述事实、表达感受、提出建议、寻求支持。

有1名同志分享的就比较好。

我前几天洗胃时碰到一个病人,经鼻腔插入胃管,操作过程中石蜡油也按要求用了,仍然有出血。洗胃过程中还是相对比较顺利,不知有办法可以避免出血,如何减少插管过程中鼻粘膜的损伤?

主持人在按会议流程主持会议,按质安会的召开要求收集到配合医院二甲复评工作展,科室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相关信息后,接下来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个事情才是真正决定会议是否高效的决定性因素。

这就是该月质安会需落实事宜,即大家反馈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整理,对其进行分类,部分会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部分督查支持大家的工作改进,部分观察问题呈现情况。通过各种形式反馈给大家,比如微信群、电话、面谈等等。

通过沟通协调、督促改进的事情进入当月质控重点和近期事宜;需系统改善,花费时间的进入PDCA项目;暂时无法改善的,做好痕迹记录,等待时机成熟后改进。

通过会议讨论将工作情景再现,一个个环节回顾事情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原因。然后按可控、需要合作的、不可控的进行分类。


可控的:有没有更好的做法?是不是全力以赴?

需要合作的 :自己的部分做好了吗?需要合作部分,是否为别人留出了足够的空间、时间和支持?

不可控的:是否有充分沟通,即时跟进进度? 有没有方式纳入控制?有没有控制风险?


这是我科某月的近期事宜表。

2017年4月近期事宜

可控(有没有更好的做法?是不是全力以赴?)

1、尽量一线出诊班接电话;

2、出诊不清楚地点时车上要联系病人,确认出诊地点;

3、抹布分区使用;

4、每日120班写车辆情况:今日几线车,**已报修;

5、碘伏消毒日期交接班时注意交接;

6、破伤风过敏时护理处理流程;

7、猩红热病人隔离;

8、急救箱内药品管理:标签卷边,药品易掉落箱内;

9、输液巡视签字;

10、8:00以前做好上班准备,包括穿好工作服,吃完早餐;

11、无车时告知高队;

合作(自己的部分做好了吗?需要合作部分,是否为别人留出了足够的空间、时间和支持?)

1、3号监护仪不充电;

2、2号监护仪接触不良;

3、197车上呼吸机放置;

4、不清楚地点时,告知司机,再一次与病人确立地点;

5、饮酒过量病人有过激行为时,保护自身安全同时联系保安;

6、储氧面罩;

7、聚明胶肽换胶袋;

不可控(是否有充分沟通,即时跟进进度?有没有方式纳入控制?有没有控制风险?)

1、破伤风过敏处理流程中医生部分;

2、猩红热病人医生向病人交代隔离注意事项;

3、无车时有出诊,告知暂时无车,建议病人寻找车辆速度转运,若病人坚持转诊,告知其无法确立出诊时间,并同时联系高队;

4、要回病床;

5、他科医生出诊时与病人风险谈话情况;

规范会议流程、引导会议方形、落实会议事宜,通过这样的三个步骤,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借助于质安会这种形式,在院方的支持下,相关部门的协作下,科室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小到地下车库紫外线消毒插座,大到车载呼吸机的配备及使用。更在院前急救的医护配合上不断改进,从生命体征的规范记录、心电监护仪的正常使用,留置针静脉通道的建立率上,从而使得各项指标有效提升。

做到这三步,科室的质安会,就会逐步变成推进科室工作的一把利器。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把质安会做成一把推进科内工作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