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本书讲述了出身于富人家庭的阿米尔和他的仆人哈桑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并通过一系列跌宕起伏的事件来表现这种轮回般神秘的命。
这本书讲了人性的救赎,富家少爷阿米尔是一个懦弱,有优越感,胆小的人,在一次风筝比赛中,为了得到父亲的宠爱,眼看着对自己百般照顾,顺从的哈桑被人欺负,侮辱。因为他的身份卑微,不值得自己付出,文中在这段内心挣扎后,阿米尔告诉自己“他只是一个哈扎拉人”而哈桑在遇到威胁的时候说“我们是朋友”,最后阿米尔如愿以偿,不过内心却如火烤般煎熬,因为受不了这种自责,哈桑又不恨他,所以他把哈桑赶了出去,然而走之前哈桑还为他着想,可惜这让阿米尔更加煎熬。不久战争爆发,阿米尔和父亲逃到了美国,在美国阿米尔长大念书,结婚,最后父亲去世,但阿米尔成了作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突然有一天,父亲的好友拉辛汗,也是在主人公小时候经常鼓励他的朋友打来电话告诉他“这有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结果得知的是一个隐瞒了许多年的真相,哈桑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弟弟,哈桑与他的妻子在保护阿米尔当年住过的房子不被塔利班侵占的时候被射杀在了大街上,他们的儿子索拉博被送到了孤儿院,拉辛汗希望阿米尔把索拉博带回来,起初阿米尔并不同意,因为他将要放弃安逸的生活,前途的事业,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救回他小时候玩伴的儿子,虽然哈桑总是保护他,而且对哈桑有愧疚,不过在得知他和哈桑有血缘关系时他才决定冒险,这也是人性中正常的反映,我们不会为了别人放弃自己的一切,除非这有着血缘关系。
连年的战争使他的家乡满目疮痍,塔利班日益猖獗,等到阿米尔到达孤儿院时却发现院长为了孩子们不得不接受塔利班一位高官每次带走一个孩子的要求,阿米尔来晚了,上次带走的正是索拉博,阿米尔决定一定要救出他,当他看到这个带走索拉博的人竟然是童年侮辱哈桑的阿塞夫的时候,轮回般神秘的命运让阿米尔无措,就在阿塞夫痛打阿米尔时,阿米尔回忆起了曾经对哈桑的无限愧疚,他特别希望哈桑能够痛打他一顿,好让他释怀,可是哈桑对他无比忠心,这时为了救出哈桑的儿子遭到阿塞夫痛打也让阿米尔感到心里的愧疚终于痊愈了,索拉博做出了当年哈桑保护阿米尔的动作,并打瞎了阿塞夫的左眼,他们逃回了和平地区,阿米尔希望收养索拉博,正好阿米尔和他妻子也没生出孩子,几经周折,阿米尔需要将索拉博送到孤儿院,但在孤儿院经历了不堪回忆的索拉博已经不想去孤儿院这种地方了,最后起了自杀的念头,活下来的索拉博已经厌倦了一切,无论阿米尔和他妻子怎么讨好,他始终都黯然消沉,终于有一天,阿米尔和索拉博玩起了他和哈桑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风筝,终于看到了索拉博嘴角很久没出现过的微笑,阿米尔对索拉博说出了曾经哈桑常对阿米尔说的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哈桑的忠诚,正直,善良让很多人感动,阿米尔为了解救自己人性中的恶做出的努力也让人沉思,不过我认为,哈桑这种认可牺牲自己也要让阿米尔幸福的自我牺牲式并不可取,因为他让阿米尔带着愧疚过了十几年,在我们和朋友相处的时候,如果对方做了对不起的事那就应该道歉或对这件事负责,而像哈桑这样宁愿牺牲自己也不会让朋友认错的做法会纵容朋友,会让朋友以为反正你也不会怪我,直到做了一件关乎道德等人性中的重大问题时,裂痕便会迅速出现,想起职场上人际交往中的一句话:之所以别人不把你当回事,就是因为你不会拒绝,太好说话了。
这本书读完我确实很感动,也为阿米尔最后终于能追到那个风筝而高兴,不过我也看到了自己当初也想哈桑一样一心一意为朋友着想,反而会让朋友一次次的伤害自己,直到经历了很深的伤痛时才会明白,刺猬需要保持距离才能相互取暖,不然会刺痛对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风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