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二)

今天我们来介绍怎样找到“论证”大厦的三大柱石——论题和结论的必要方法以及理由的各种技巧,来识别任意一个信息的基本构成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理性判断。除此之外,你还需要进一步检查这些内容的确切含义,也就是要特别注意语言的细枝末节。

一、什么是论题?

论题:就是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抑或争议。它是后续所有讨论的驱动力。

有两类论题:

(1)描述性论题:是指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一般句子里含有以下词语:是不是、是什么、多少、怎么样)

(2)规定性论题:是指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提出的问题。(一般句子里含有以下词语:应不应该、应该)

人们应该怎样确定论题呢?

有时作者或者演说者会直接告诉你论题是什么。你也可以在文章的正文找到论题,通常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标题中就可以找到。如果作者直截了当说出来的,常有以下词语加以提示:我要问的问题是、是不是、应不应该……

二、什么是结论?

所谓结论,即作者或演说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要找到结论,批判性思考的人首先要问:“作者或演说者希望证明的是什么?”或者“和我交流的这个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结论。同样,作者或演说者对这两个问题的任何解答都是结论。

找到结论有线索可循:

线索一:问问论题是什么。首先,看看文章标题;其次,看看文章开头第一段。如果不管用,那就有必要再往下浏览几段。

线索二:寻找指示词。结论前面常有指示词引导,告诉我们接下来出现的就是结论。

指示词有:因此、表明、由此可知、由此得出、因此可以断定、我要说的重点是、显示出、证明、告诉我们、问题的实质是

如果你和别人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将你的结论明确无误地传达给对方,你就应该用指示词来强调自己的论点以便引起别人的注意。

线索三: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一下。结论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出现。首先要注意的两个地方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线索四: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如:例句、数据、定义、背景资料、证据

线索五: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对那些与作者或演说者有关系的组织机构的信息我们更要特别当心。

线索六:问一问“所以呢?”因为结论常常都是含蓄的,所以我们要问“所以呢?”来得出结论本身。问一下“作者是不是要我们从他所提供的信息里面找出隐含的结论。”

启示:我们写作时,应该吸取教训:

(1) 写作之前先将论题的范围尽量缩小。最好花点时间确定一下你的论题。

(2) 引导读者得出你的结论。我们的写作建议有个最为首要的主题,那就是必须竭尽所能地好好组织自己的思想,然后明白无误地表达出来。其实这也就是在帮助你的读者或听众,架起作者和读者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

三、理由是什么?

所谓理由,就是指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看法、证据、隐喻、类比和其他陈述。

这些陈述是构建结论可信度的基础。 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时批判性思维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只有当你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时你才能判定一个结论的价值。

找到理由有提示词,如:由于、因为这个原因、意难忘这个事实、鉴于、由以下材料支撑、因为证据是、研究显示、第一,第二,第三

他人相信这个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理由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主要取决于论题的种类。持论者会诉诸很多不同类型的证据来证明它们的观点,它们包括事实、研究报告、生活实例、统计数据、专家或权威意见、当事人证词以及类比等。

在你确定一个人的推理结构时,你需要利用施惠原则,也就是把每一个好像被作者拿来支撑其结论的观点都当成理由。假设这个论证是最无懈可击的,理由很充分,然后再着手进行评价。

1、 让理由和结论一目了然:找到一篇文章中的理由并有效组织它们,如:圈出指示词,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理由和结论,在文章结尾处按顺序列出所有理由。

2、先有理由,再有结论:做自己的审查官,竭力避免“逆向逻辑”或“反向推理”,这样做的理由不过是追加的一记马后炮而已,它们会随着你的结论而变化。理想的做法是:理由是模具,结论据此得以成型和修改。

启示

1、在作出结论前要探究可能存在的种种理由

(1)你的结论是否武断和片面?有没有采用批判性思维?

(2)你的研究有没有挖掘足够多的理由和证据来支撑?

(3)你的研究有没有与时俱进?

2、找到涵盖你的论题的主要刊物

你对当前讨论的热点问题有了最新的知识,了解是什么论题吸引了其他论者的注意力,你还可以利用你找到的文章作为跳板来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帮助读者确定你的理由

在特定的句子里尽量使用指示词和短语来帮助读者找到你的理由;给读者提供一份蓝本,就是相关文章或演说的提纲或内容梗概。这样读者就会知道从这篇文章里能获得什么信息。

四、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准确辨认关键词或短语的确切含义是决定你是否同意别人观点的必要步骤。 只有理解了关键术语和词组的意思(无论是直接的还是含蓄的意思),你才能对一个论证进行评价。

遇到让人捉摸不透的多义词时,找到关键词很关键:

(1) 检查论题看有没有关键词

(2) 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关键词或短语

(3) 留意抽象的词或短语

(4) 通过反串来判断别人怎样给特定的词或短语下不同的定义

启示:避免词语产生歧义,就要时刻留意:

(1) 看看上下文语境,确认自己和作者表达的是否为同一个意思?

(2) 可以采用反串的方法,即采用一个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或一个有不同政见的人的思维框架,从另一个人的视角来探究你的论证。

(3) 全身心沉浸到流行刊物和专业刊物上与你的论题有关的那些持续不断的讨论中,确认自己和别人使用的术语的意思是否相同。

(4) 要避免认为你的关键词意思中所周知,建议展开一场对话,把你的结论和理由拿出来和别人分享,注意他们使用这个术语的方法是否和你有明显的差别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提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