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与欧亨利小说比较

前言:法国的莫泊桑与美国的欧亨利两位都是短篇小说方面非常有成就的大家,与契诃夫一起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我们将要研究他们到底好在什么地方?他们二人的小说的不同之处。

第一大对比:时代背景对其文章的影响。

莫泊桑出生于1850年,当时的法国正直普法战争时期,并且莫泊桑是亲身参与过战争的人。当我们在读莫泊桑的小说时,很多都是关于这个题材,有的可以从字里行间隐隐看出他对战争的厌恶,有的文章中莫泊桑甚至直抒胸臆,把他的一腔情怀都抒发出来。当他自己在当兵的时候,一次次看到战场上将士们痛苦的呻吟,他觉得很悲伤,所以他决定把自己的在战场上所看到的场景记录下来,为激发当时法兰西人民的爱国热情。他在小说《羊脂球》中有一句话“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他在战争时对人性产生的想法就是这样。他为战争写过的小说有好多,《菲菲小姐》、《两个朋友》、《羊脂球》、《一次政变》、《索瓦热老婆婆》和《疯女人》等,都很有代表性。

欧亨利出生于1862年,当时的美国正在南北战争时期。欧亨利的一生也算是命运多舛,他的人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做过的职业非常多,当过歌手、戏剧演员、药剂师、绘图员、记者和出纳员等。经历了这么多的工作,所见所闻一定是多于常人,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欧亨利的小说当中人物的塑造非常传神,因为作为欧亨利这样一个干过这么多职业的人来说,什么样的人基本都见过了,所以每个人物在他笔下都变得栩栩如生。《最后一片常青藤叶》中贝尔曼一个舍己为人的以自己生命为代价创造真正杰作的画家形象展现得游刃有余。

第二大对比:讽刺时语言特点(技法)的不同。

他们二人的文章读多了,发现他们都会讽刺当时的一类人或是不好的社会风尚,因为像他们这样的大作家,写出来文章的立意一定是直至社会的。但他们讽刺时的语言特点是有所不同的。

在看莫泊桑文章的时候,我会发现当他想要把某个他塑造的小说人物作为他想讽刺的那类人的代表的时候,他会反反复复地去强调他的某一个特点。我有一次在看《月光》时,饶有兴致地拿了一支笔来圈了一下,为了凸显马里尼昂神父的自以为是,在两页内容中反反复复出现了八次“他认为”“他觉得”“他坚定地认为”等等一系列词汇。哪怕是再不敏感的人看到这么多次数地使用同一类词汇,也能感受到莫泊桑当时写的时候是有多麽激动吧。所以莫泊桑是通过反复地写来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讽刺。

欧亨利相比莫泊桑就没有这么尖锐,他在想要讽刺一个人的时候,其实有点像我们中国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写《聊斋志异》的时候那种感觉。我们知道蒲松龄文章最后会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之类的话,欧亨利也一样,配合上欧亨利独特的结尾风格,读时让人觉得一笑而过,但是细细一读发现文中满满地都是讽刺。这也是他除了欧亨利式的结尾外另一大特点吧。

第三大对比:描写时的风格不同。

描写是作为一名作家的基本功,更何况是这些大家,但是在阅读这两位在描写(环境或人物)时,眼前所感受到的场景是不同的。

莫泊桑,众所周知,其语言特点非常优美。我感觉三大小说巨匠当中,莫泊桑的描写最优美(当然另外两位的描写也美),甚至有些平和。刚说过他有很多写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在我的印象当中,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场面更应该是恶心不堪,不忍直视的那种令人作呕的场景。但是在读莫泊桑的文章时,感觉在他笔下战争的场景也十分祥和,他写的战争时那种烽火狼烟在我读来更像是村庄中农民们做饭时的那种袅袅炊烟,丝毫看不出战争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这是与莫泊桑内心有直接关系的。

欧亨利要说写景方面,那必然是没有莫泊桑那般优美,他的景物描写显得很简单,在《最后一片常青藤叶》中对房子的描写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十八世纪的尖顶山墙、荷兰式阁楼,以及低廉的房租。”没有再多些什么。但是他的人物描写,比不上莫泊桑那般细致,但是他的一大特点是诙谐幽默、生动形象。语言幽默的文章其实谁都爱看,这也是我最爱看欧亨利文章的一大原因,描写接地气,让人看了基本能懂,并没有这么多曲笔,要仔细揣摩的地方不是很多(当然也有)。

第四大对比:结尾之对比。

文章的成败有一大部分归功于结尾处,这是一个定高下的最直接的地方。世界文坛上文章结尾写得好的如同华山论剑,高手众多。我们看一看他们二人的结尾特点。

莫泊桑的文章基本都是纯叙事,几乎是不带任何议论的,所以他的文章的立意我们要通过故事内容和一些细节描写以及反复出现的词汇仔细推敲,从而得出结论。所以他的结尾很多都是写到一个点上的时候戛然而止,这个点可能是一个场景,可能是一句对话。比如《索瓦热太太》中的结尾:“我弯腰拾起了一块小石头,上面烟煤痕迹依然没有褪,那是那场大火留下的。”文章到此突然结束了,这样结尾的好处就在于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让人有很大一部分想象空间,就像断臂的维纳斯为什么美,因为给人有遐想的空间,所以称为世界最著名的一大艺术品,莫泊桑的结尾就有这样的风味。

欧亨利的结尾可谓是脍炙人口了,他的结尾还是那八个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在前面一番风起云涌的故事情节之后,突如其来的一个大反转让人一时间懵住,猝不及防,但是思考了几秒钟之后,不禁为之拍手叫绝。再翻翻前面的内容,铺垫都摆在那里,只是自己读的时候没有注意,才会觉得突如其来罢了。这就不用列举了,基本每一篇都是这样,好处就在于:对读者来说,看了之后为他的构思,为他精彩的,有时是充满深意的结尾感到佩服。对文章立意来说,这样来一下翻转,有时更加深化了主题。《麦琪的礼物》最后结局,吉姆和黛拉都送给了对方没用的东西,但是却收获了最珍贵的东西——爱情。个人认为在结尾上面,欧亨利完胜莫泊桑。

总结:两大短篇小说巨匠各有不同,从时代背景、描写、结局都有着很鲜明的个人色彩。但都是我们值得尊敬和效仿的对象。两人小说的比较也始终只能是各抒己见,没有统一的结论,讨论归讨论,对比归对比,最终我们还是要尊敬他们,向他们所遗留下的经典致敬。

你可能感兴趣的:(莫泊桑与欧亨利小说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