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十二篇 学而第十二则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傅佩荣译文

有子说:“礼在应用的时候,已形成和谐最为贵。古代帝王的治国作风,就以这一点最为完美,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依循礼的规定。遇到有些地方行不通时,如果只知为了和谐而求和谐,没有以礼来节制的话,恐怕还是成不了事的。”

心得

要理解这段话的意思,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礼乐"。

礼"的繁体字" ",左边是个 "示",右边由两部分组成,上边的现在写成"曲",下边的是个"豆"字。"礼"字右边的"曲"是个象形字,按照考古学家的说法,它象征一个器皿里放着两串玉,下边的"豆"字就是放器皿的凳子。这样,我们就知道"礼"这个字原来是表示祭祀神灵的一种仪式,器皿里的那两串玉就是奉献给神灵的祭品。

"乐"字原来也是象形字、象征的是一种乐器。古代举行祭祀神灵的仪式的时候,一般都要演奏乐器、表演舞蹈,并且伴有歌唱,那歌词就是"诗"了。所以,"乐"这个字原来不光是指音乐,还包括舞蹈、诗歌等,它可以说是古代艺术的总称。

《诗经》有一部分诗叫"颂",这类诗都是当时国家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时演唱的。相传,黄帝以后,每个朝代都有它们特有的乐舞,黄帝的叫《云门》,尧帝的叫《咸池》,舜帝的叫《韶》,夏代的叫《大夏》,周代的叫《大武》。直到唐代,还有宫廷乐舞叫《秦王破阵乐》,据说是唐大宗李世民亲自编导的,表现他的文治武功。

"乐"和"礼"一样也是祭祀神灵的仪式,并且总是和"礼"相互配合着进行的。

古代指礼重在分,乐重在合,合与和相通。礼作为区分的规定,譬如君臣、父子,先要区分长幼先后,然后找出规范,这个社会才能够维持秩序。而乐是追求心灵上的沟通,音乐让大家情感共融,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

礼本来是区分、形成秩序,为什么又说“礼之用,和为贵”呢?因为礼绝不是为区分而区分,秩序出现之后,每个人都知道怎么与人来往,整个社会就能和谐。有子这段话含义深刻,先是有区分,再有秩序,然后是和谐;如果没有秩序,只会乱成一团,毫无章法,就全然违背礼的用意了。

这段话所说的就是礼和乐的辩证关系,两者共同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先有礼,有制度、有你级别、指责区分,并且不要太过严苛以“和为贵”。如果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发生冲突,可以用“乐”,用文化来调和矛盾,达成和谐、和顺(运转正常)之状态。

正如企业要正常运行,首先应该有规章制度,有保证体系,让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权利义务,沟通路径,能有序地去运转。但职责划分再细致也有边界间的矛盾,如果发生了这种矛盾,就应该以共同目标,团队合作等企业精神,文化的方式进行协调以,达高效运作机制,融洽的工作环境。“和”不是指没有原则的搅浆糊,没有底线的妥协,所有的协调都要在“礼”即制度的基础上进行。

    2016年3月22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第十二篇 学而第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