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网到底是怎样的?/看虎嗅CEO李岷--媒体人葛甲的观点

                        以下是媒体人葛甲的在微信圈发布的文章:

                                       题目 --虎嗅其实是这样的

                                                                                                  虎嗅网到底是怎样的?/看虎嗅CEO李岷--媒体人葛甲的观点_第1张图片

见李岷第一面和第二面的时候,我称呼她为李总,她说叫我李岷,我就叫李岷了。但她称我为葛老师,我并没叫她改口,这给了她日后用老师这个词埋汰我的小小口实。今后陌生人来访,30岁以下的请叫舅舅,30岁以上的请叫葛总,开个玩笑。

 

在媒体业整体低迷的时候,虎嗅出现了,上线没几天就被收录到hao123的什么小清新栏目里,再没几天就整个百度新闻里到处都是虎嗅的链接,再没几天就获什么新锐奖,好不风光。最初我是很喜欢虎嗅的,毕竟形式和风格有些创新嘛,力推犀利风格,而且对我写的质疑阿里的稿子很感兴趣,干嘛不喜欢呢。

 

我是蛮佩服李岷的,虎嗅上有我一篇稿子,原名叫“阿里巴巴架构调整淡化淘宝”,稿子交到李岷手里后,第二天头条出来的是“淘宝没有了,为何……”。这个标题增加了多少个访问量我不知道,反正我看李岷是满意的,几百个分享,回复无数。我愿意把这篇文章90%的功劳算到李岷头上,我写的不好,标题起的好。

 

可是时间长了,问题就出现了,虎嗅对阿里稿子的喜爱,随着形势变化而出现调整。一段时间后,虎嗅和阿里打得火热,不再去我博客上收质疑阿里的稿子了,却反而出现很多阿里软文。我倒是心里很坦荡,这是阿里要投虎嗅吧,有个大金主,对虎嗅来说也不错,我就自觉点别凑热闹了。

 

有些别的网站收了我质疑阿里的稿子后,过一段时间会来打招呼,哥,阿里公关部过来协调了。我说兄弟,去跟他们谈吧,争取给自己要个好价钱。我丝毫不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新闻媒体都要生存,如今环境这么不好,不能苛求人家因为价值观跟你站在同一条战线。质疑阿里是我一个人的战争,我愿意当那个可笑的唐吉坷德,但绝没理由让别人陪你一起向风车进军。

 

直到我离开后,我还是希望虎嗅能越来越好的,李岷在传统媒体有些名气,希望她能把这个地位平移到互联网。但观察久了,我却发现一些问题。虎嗅的黑稿太多,几乎每个知名企业都会受到其骚扰,最有名的一次是盛大文学的侯小强向虎嗅开炮,再之后是虎嗅与新浪微博发生的战斗,这都是玩炸了的。有一次我看到虎嗅上面一版都是苏宁的负面,苏宁没搭理他们;还有一次是密集黑携程;还有一次假借匿名人发布有关即刻搜索邓亚萍的负面黑稿,这样的事情屡屡出现,我这里的企业投诉和抱怨也积攒了不少。

 

经过我多方打探,反复核实,才发现虎嗅的商业秘密。虎嗅相当于一个被包装出来的明星,明星本身是很少碰钱的,经纪人去收钱。虎嗅黑了企业之后,没多久其经纪人就会找上门去要钱。有的企业会给,有的企业不不肯给。但是这类事情做多了,不会不留下痕迹,这是业内心知肚明的事情。虎嗅网也不必就这个问题进行狡辩,以免我爆出更多证据,把你们身后的人揪出来。

 

虎嗅这一年来做的事情,基本上与两件事有关,一是赚公关费和年费,二是找投资。一方面又要钱,一方面又要维护形象,让投资方感觉其大有前景,怎么平衡呢?既当了婊子又立个牌坊。虎嗅手底下忙着收钱,嘴上却一定要唱高调,反软文,反公关什么的,就连记者一点可怜的车马费都被他们盯上了,虎嗅编辑(没证的)潘乱前天在朋友圈发了这么一条微信:科技圈的号的联合,名字最后都是一样的,软文联盟,企业车马费的新通道对此我不予置评了,各位看官自己判断吧。潘乱,我可记得咱们经常在会上相遇啊,车马费都没收到?虎嗅网的广告价值,那几个广告位,用脚趾头都能算出支撑不了这么大一团队嘛,靠什么活着啊,难道跟舅舅我一样靠工资么?

 

无耻的事情一件件,虎嗅投入几百万,干了一年把估值弄得高高的,想让阿里接盘,阿里不傻,迟迟不接,但是事情你得先给我干着。最近可能阿里的投资黄了,上周李岷破天荒跑到3W咖啡馆去了,干什么大家都清楚。于是虎嗅上又出现更多捧微信踩阿里的文章,捎带脚再把可怜的新浪微博黑一黑。无耻不是这样的,想认干爹不成也不能踩回去嘛。阿里是我这种理想主义者的猎物,请虎嗅把你那臭手拿开。

 

虎嗅的上位,无非在于其公关价值而非广告价值,被记者拍到李彦宏在两会上看虎嗅,又编造个马化腾也来看虎嗅,于是公关们趋之若鹜,百度新闻等各项资源大开方便之门,不就是这么上位的么,已经身经百战了又何必装清纯呢。虎嗅网的经纪人到外面见投资人时不就最爱说一句话么:别管虎嗅最后怎么样,保护费还是能收得到的。狂妄吧,互联网发展20年了,科技公司靠什么活着呢?理想和信念。这个大环境总有你躲不过去的敲诈勒索,但现在敲诈勒索已开始走向民间,由传统媒体人操刀了,是反抗还是从了,你们自己看着办。

 

两年的时间,很多业态会发生变化,媒体人走向互联网,带来了专业深度,也带来了很多传统媒体腐朽没落的那一套。虎嗅网所做的一切,专业深度没看到多少,黑乎乎的东西倒是聚集了很多。传统媒体人在进军新媒体的过程中,缺乏一个净化的过程,也缺乏自我反省。到了互联网上,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自己要有个清醒的认识。千万别一不留神,成为网络黑社会,看似风光无限,实则一触即溃。

                         最后送虎嗅网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以下是虎嗅ceo李岷的在虎嗅网发布的文章:

                                                       题目--虎嗅是那样的?

                                            虎嗅网到底是怎样的?/看虎嗅CEO李岷--媒体人葛甲的观点_第2张图片

有一段时间没写文章了。但由于这两天某位作者(我到现在也尊称其为“老师”)在微信朋友圈接连撰写对我个人及虎嗅网的揭批性文字,很多朋友转来向我求证、问我怎么回事,我想我最好还是说一说。

本来,如果只是涉及到对我个人行事与性格的评判,我个人以为不必回应——甚至我认为,当旁人把一些确实发生过的事实(比如,我的确在一年前去登门拜访求结识过该作者;比如,我的确是就他写的文章与他进行过交流)用一种奇怪的、妄断的逻辑拼凑,加诸我头上时,我也不必回应。因为任何一个人,世界本来对他她就会有多种角度的看法与解读。当某种(我认为的)误解发生,我只会跟我身边的人、在乎的人、我认为还可以交流沟通的人去沟通,没必要去向全世界解释、或者与某种说法PK抗争。

所以当这位作者发出第一篇——更多是针对我个人行状的“揭批”时,我有心一笑而过;就算他在文章里说虎嗅是“软文平台”,我也不打算去回应了——这说法存在有时,我们不可能每冒出一次此类说法,我们就去跟人家解释一遍虎嗅不是?

但是,这位作者在第二篇里继续对我及虎嗅网进行追溯式描述。我看了下,大致逻辑是说:我利用他、鼓动他去写批评、唱衰某家知名公司的文章,然后跟该公司达成交易后不再跟他交道。

这样的描述与定性,如果我再不出面予以回应,会直接影响到很多对虎嗅网不太熟悉的作者、公司对虎嗅的看法——虎嗅真是这样的?

关于虎嗅是哪样的,关于虎嗅如何看待作者、公关、公司,我个人在一年前的《对虎嗅三类相关者说》以及《我们既不是X粉,也不是X黑》中,早有说明。那些原则与态度、价值观,到今天没有变过。

节操这词儿是模糊的,原则却可以标示。在此,我再把那两篇文章里“虎嗅如何对待作者及公司公关”的一些原则与立场提炼出来重示下,并在这一年来的实践、经验教训基础上,予以一些补充:

1、我们评判文章、决定发布与否的标准是:内容是否属实、逻辑与观点是否经得起专业推敲、话题是否确实是业内重要;是否存在替某家公司(人)吹嘘夸张同时刻意嘲讽、恶意攻击该公司(人)对手的倾向(如是则不发);匿名爆料文章,我们作为发布方是否掌握作者信息甚至动机。

2、我们对所有公司的基本态度还是那句话:我们既不是X粉,也不是X黑。没有哪家公司是完美的,媒体自媒体的批评与鞭策是一个商业机构及商业社会不断完善的重要力量;但我们并不欣赏那些脱离商业产业事实与逻辑的非理性评判。

3、尊重作者的独立判断,鼓励作者的独立判断,保护作者的独立判断。只要作者发表在虎嗅平台上的文章,如果虎嗅受到公关压力,我们的做法是:①如公司提出要求,征求作者同意后,我们会把作者联系方式给公司,让二者直接沟通;②如果作者不愿意面对公司,我们会如实向作者转达公司对文章的意见,将一些合理性意见建议给作者,经作者同意后,对文章重新修订或者删除。③我们绝不会鼓动与指导作者去写所谓“黑”任何公司的文章,也绝不会在发表了某篇文章后,不经作者同意、不向作者先行通知,即单方面对文章予以删除;更不会与任何公司达成默契与交易,将任何作者列入“黑名单”。

4、虎嗅目前与公司的利益关系,除了线下活动的合作(比如我们要严重感谢我们本年度F&M创新节的主赞助商:百度!),主要体现在虎嗅网站内右侧的“赞助内容”区。有兴趣的公司机构,欢迎来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询问具体事宜。我们根本不掩饰对金钱的热爱。

上述原则与立场,请1000多位已在虎嗅上发表过文章的作者、未来更多的作者监督,请读者监督,请业内监督。如有做得不对不符的地方,我与我的团队愿虚心接受批评。

这一年多来,虎嗅得到了外部很多关注关爱支持,来自作者、读者、用户、客户,在感恩节的今天,要向大家特别致谢感恩。同时我承认,虎嗅还有很多很多不足,大家的意见与鞭策对我们非常可贵,欢迎各位随时通过[email protected]抽打我、提醒我。

下月——12月22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虎嗅F&M创新节(即题图海报所示),会是虎嗅迄今最大一次线下活动,对所有虎嗅作者免票。非常期待大家在那个场合聚聚。虎嗅团队为这个活动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希望来参加这个Party的人,都能发现一些好玩儿的东西、感受到新鲜的信息与灵感、结识到一些值得交往的新朋友。
是的,少发微信朋友圈,多和朋友见见面。:)

                                   感恩节快乐!

                                               一些观点:

  从杨致远创造雅虎的那一刻,免费、开放、自由的互联网的运营模式诞生。但是支撑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运营的各种成本总是需要有人去买单。从广告市场几千亿的当量倒是可以分一块蛋糕,但发展到现在,能拿到大额广告收入的公司,除了BAT、sohu、sina、360等这样的大公司,其他的小互联网公司难!可是怎样生存呢?1.前一段时间反盗版联盟力打的百度模式-即一群小公司背靠百度用盗链播放视频,通过广告点击创造分成收入。2.游戏,不多说,各种玩家砸钱呗。3.会员VIP年费(如tencent的黄、红、绿、、、钻石。迅雷会员等等)。4.其他...呵呵(如上等)

     希望互联网有更多公正的平台,不偏不倚,创造更多的中立的有价值的文章,而不只是抹黑、软雕饰的软文。至于谁说的有理,只有自己判断了,不过利益、生存的问题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大问题,只要能从这些角度分析,谁对谁错一目了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财富,虎嗅网,杨致远,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