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之法——《论语新解》每日一读0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一句话的"三省吾身"经常是自律者自我要求,或者是师长对学子的要求。不过,这三句话又有何特殊之处呢?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

1.曾子是谁?

2.他为何在这个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

3.这三句又有什么关系?又如何体现孔子的"仁"呢?

回答这几个问题,也就能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1.曾子名参,亦孔子晚年弟子。虽是晚年弟子,但是在孔子学生队伍中却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何以见得?孟子有句话可以是证明: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于孔子事之,曾子不可而止。"

意思是大家觉得有若(有子,见第二篇)是个圣人,要以孔子的标准来对待他,但是曾子不允许所以就算了。可见,一是有子受大家推崇,二是曾子说话大家听。

就像一个班级,孔子是老师,那么有子和曾子就是班长和团支书了。所以,可见一斑。

2.既然是重要人物,必然说话也重要(当然,实际逻辑应该反过来),所以,前几篇文章,只有孔子,有子,曾子。孔子必然是在最先,但是,这班长,团支书应该怎么排先后呢?两个人怎么放都不合适。所以,有意思的排列方式就出来了,前四篇的排列是:孔子,有子,孔子,曾子。说明,这两位都是仅次于孔子之后的大家。因此,此处放了曾子的文章。(仅一家之言)

3.这句话内容很好理解的,就是我一天反省三次(或是我每天反省三方面):替他人做事,是不是忠心?交朋友守不守信用?教授他人是不是自己所不断练习的?

(也有言,最后一句是:老师交的,是不是学会了之意。不过,这可能就很难理解三句话的联系和背后仁的思想了)

但是为什么说这三句呢?其实,这就是"仁"。前文说道,孔子所讲的"仁"就是人与人相处之道。曾子不是从家庭关系(有子说的是家庭中的孝悌),而是从社会身份角度(谋士,朋友,教师)的角度出发讲到忠与信。与第二篇有子的孝悌之言相呼应。读下一篇,就更能体现出这种呼应关系,以及看到论语无时无刻在讲着"仁"的思想。

话又是如此简单,提醒后人与他人相交往需要考虑哪几个方面。做到了,就是仁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修身之法——《论语新解》每日一读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