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写在昼夜平分的日子

秋分,写在昼夜平分的日子_第1张图片

——纪念学生时代的倒计时

敲下题目时,脑子里的记忆光碟自动倒带回三年前的高三教室,还在跟老师争论着那个在别人看来很枯燥很难的黄赤交角的问题。课桌上还摆放着一个小小的地球仪,时不时拿起来把玩、转动。如果如毛主席说的那样“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那么那时候的自己,大抵也有这番的豪情。

如果给我一个电影镜头,我很想用蹩脚的蒙太奇手法,在三年前的自己把玩着地球仪的时候,忽而地就像推开了时光大门,掉入了时光隧道,一个白场过渡之后,站在了这个永远只能是被称为异乡的地方。

而当昼夜平分的日子到来时,瑟瑟的秋风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没有明年今日这回事了。当新生再次威胁到我们在饭堂阿姨心目中的地位时,才发现工作和学习也如昼夜平分一般成为生活的两大阵营。

Chapter1

这些日子多了些许挤公车上班的体验。好几天被挤上人流密度如沙丁鱼罐头般的公车,在清晨太阳苏醒的时刻开始每天工作必不可少的挤公车桥段。很多时候我会在平静中思考这两年来的点点滴滴——从第一次踏上离家的客车,到现在习惯了一个人坐着熟悉的公车去到只知道名字的陌生的地方。我也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在闲暇无聊的路途里,打量身边形形色色的人。

某一天下班回来车上,听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在问一个五六十岁的阿姨(大概是孩子的奶奶)

“为什么说猫有九条命呢?猫是不是可以死八次都没事?”

“不是这样说,九次不是简单的九次,是几次的意思。不是可以死八次,生命都是只有一次的,只是说猫的生命力比较强。”

“我们现在是要去买新推车给弟弟吗?是不是因为原来那个坏掉了?”

“上帝在创造万物的时候都是很用心的,每一样东西都是美好的。有些东西坏了可以修,有些东西坏了就得换新的。但是,你不能因为不喜欢它就破坏它,也不能因为它坏了可以修就不爱护它。”

一开始只是被小孩子的问题吸引住了,而到后来是被那位阿姨的回答折服了。在那一刻突然对那位阿姨肃然起敬。我也在想等我也到那个年龄的时候,我能不能也这么有耐心地去教导一个孩子,对他提出的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都能够细心地去回答,能不能也这样不带伤害地去指正他。

抬头望望窗外的夕阳,余晖跳跃在遥远的海岸线上,染红了周边低低浮动的云朵。

那一刻,突然读懂了那句“同样的后代,能有不一样的素养”。

Chapter2

生命里太多无常,才让人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从开学到现在短短的几个星期里,听到了身边太多关于与死神斗争的故事。

忽而记忆倒退到2007年3月9日,一个转身,便是永远的遗憾。那时还不大懂死亡的意义,不懂得死亡便是永远地离开。只记得身边的大人都在说,老人去了佛祖身边了。

长大以后,才明白当时错过了什么。也理解了当时大人们说的话,或许如《世界上的另一个你》里说的,“上帝要带她离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如韩寒所说,“对于死,我一直是这么觉得,他们并没有离开世界,他们只是离开了人间。他们一定和我们分享着同一个世界,用不同的生命模样。”

想起就在昨天,一个高中同学群发了“绝笔信”。我不知道一个人要绝望到什么程度才能写下这样看似幼稚却让人心酸的“绝笔信”。最后那位同学还是转院继续治疗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依然在满是交集的朋友圈里掀起一场大浪。

或许你不曾明白,最遥远的不是永远,而是明天。

而你现在摒弃的今日,就是昨日的人们拼尽全力去达到的明日。

Chapter3

每每走在熟悉的校道上,少了一份看风景的闲情逸致,多了一份回忆的情怀。如果说因为一个人而爱上一座城,那么我想我是因为回忆而爱上这片热土。曾经越海迎风、翻山越岭只为遇见新的生活,首先迎接我的却是北回归线以南的珠海的炽热阳光。一开始看到男生撑伞还会觉得甚是奇怪,在被曝晒了一个礼拜黑了几个色阶之后才知道那都是必须的。

两年多来,习惯了每天早早起床自己准备早餐,习惯了没有正宗肠粉的日子;习惯了把自己塞进拥挤不堪的公车里还时不时调侃珠海的公车质量就是好;习惯了比老家高了不少的物价,也习惯了更高的待遇收入;习惯了没有烛台和神龛的传统节日,也习惯了城市里的隆重的跨年活动......

即便我知道一切早已是被推上了倒计时的隧道里,我终究会再在另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一段新的开始。只是我想我是个足够念旧的人,多少回忆挤在脑海里不愿将其删除。

很难想象,有一天那个习惯了15年的身份被剥夺时会有怎样的心情。

一直以来是个无神论者,而现在能说服我的不过是那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或许多年以后回想起来还是会有遗憾,但能做的不过是过好当下,未来总是遥不可及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秋分,写在昼夜平分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