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你真的在看吗

每一场魔术表演都有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叫“以虚代实”,魔术师秀出一个真实的东西,一副牌、一只鸟或一个人,让你看这样东西,叫你检视它,看它确实是真的,平常的不得了。但是,其中一定有假。

魔术|你真的在看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二步叫“偷天换日”,魔术师利用这个平常的东西,做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现在你很想找出其中的秘诀,但是绝对找不到,因为你根本没有真正在看,你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想要被骗。

魔术|你真的在看吗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此时,你还不会鼓掌,因为只是把东西变得不见还不够,你必须把它变回来,所以魔术都有第三个步骤,也是最难得部分,称之为化腐朽为神奇。

你,真的在看吗?说好的眼见为实呢?

我们为什么觉得眼见才为实?如果不相信眼睛看到的,那么,我们该相信什么呢?听到的或是想到的?

发现一个现象。当我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三个人都在说一支股票会涨的时候,我会怀疑这三个人是不是串通好了,这个消息是假的。当我在三个微信群里看到都有一个人说某只股票会涨时,我会觉得这个消息很可能是真的,我要开始留意它了。

这是不是三人成虎的两种用法?想让一个人不相信一个消息或一个事情,让几个关系密切的人去劝说他,他很可能会非常怀疑;而如果让一个人从多个渠道得知这个消息,越是无心知道,越会相信。

一个印象深刻的小故事。

美国宇航员在太空很郁闷,失重条件下钢笔和圆珠笔没法写字。NASA花费了10年时间200万美元的的经费,希望研制出能在失重条件下使用的笔,但没有成功——因为要求太复杂:失重环境下书写自如,不会挥发、不磨损表面……

于是NASA公开向社会征集方案,一个德国小学生寄来一个包裹,写了一行字“你们试过这个吗?”。打开包裹,发现是一支铅笔。其实,苏联宇航员在太空一直用的,就是铅笔。

看完故事你是否也在会心一笑,觉得美国人钱多但人傻。

等等,稍微上网一查资料,就会发现这是个扯淡的故事。不信?接下来我陈述3个事实:

美国早期太空活动里宇航员使用的就已经是铅笔了。比如在水星计划和双子星计划中。美国人并不像故事里描述的那样,比苏联人傻。

太空钢笔也已经被发明出来了,直到今天还在用。1965年,美国一家叫做Fisher的公司开发了太空使用的AG7型太空笔。原理是笔芯里密封高压氮气,靠气压把油墨推向笔尖。这种油墨不挥发,能在各种环境下使用。笔尖经过特殊工艺配合超硬碳化钨笔珠,绝不会脱落,适应的温度范围是零下40到零上121度。神舟六号上用的就是这种笔,而且国外亚马逊就能买到,价格是35美金左右。

经过上述的论证,结论似乎再次浮现了:

美国人并不傻,NASA也不是笨蛋。而且高投入的确研发出来了好产品。

这才是真实情况。

且慢。

第二个坑

这里还有个你没有深想的问题:

在太空钢笔发明之前,铅笔是一种好的太空书写工具吗?

字迹模糊了怎么办?失重环境下如何削?如果铅笔芯断了,石墨到处飞会对电子元件造成致命威胁。这些情况是怎么处理的?现在这种铅笔还在服役吗?

于是继续做调查发现——即使是美国人和苏联人使用的太空铅笔,绝非寻常物。

首先,人家是自动铅笔,不用削。

其次,人家用的也不是石墨笔芯,而是“软性有机粘合剂-有机染料”配方,这种笔芯类似蜡笔——不容易折断,也不会产生微粒。

更好玩的是,这种笔今天还在大范围被宇航员使用,是太空站标配,并没有被取代。

因为这两种笔各有优缺点,各有适应范围,不存在谁比谁差的问题。

太空钢笔书写流利,使用时间长,字迹相对牢固,使用方便一些,但是成本高,结构复杂。 太空铅笔则使用范围广,结构简单,成本低,是国际空间站上的标准装备。两者其实是根据不同思路开发,但共同解决了问题的好范例。并不存在谁比谁强。

讲到这里,你以为事情终于真相大白了吧。

且慢,

其实背后还有一个坑。你猜是什么?

第三个坑

其实Fisher公司也并没有耗资200万专门为NASA开发什么笔。美国都是私营公司,犯不着为了航天梦把自己利润搭上。Fisher是看准了恶劣环境下的功能笔市场,先推出了笔,也正好能符合NASA的需求,借助NASA打了下品牌,是个很好的营销手段。而NASA通过鼓励他们扩大市场,让这种笔的庞大研发成本被分摊,单价低了,他们采购得也很积极。

这才是商业的逻辑啊。

在我们一次次的入坑又出坑以后,最后能发现一个事实:

人脑是很容易被忽悠的。

只要稍加技巧,我们的大脑很容易就会被植入一个错误观点。广告、营销、宣讲、谈判……有意无意都充满了这种错误的推导——你每天不接触50个误导信息,你都不叫现代人。有些错了就错了无伤大雅,但有些重大决策,一旦错误,背后消耗的时间和人生成本就大了。

这就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对外防忽悠,对内心智纠偏。

你可能感兴趣的:(魔术|你真的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