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照,人心寂

         当篝火升起的时候,点燃了岁月的年轮。红尘凡事中,善男信女两手合十虔诚祈求佛祖保佑,佛祖轻合眼睑,似在悲悯这些遭受轮回之苦的凡人。红尘嚣嚣,都付笑谈中,只是付于何人的笑谈中?

       也想在这尘世中做一个淡泊之人,不悲不喜,不哀不怒,不潇洒如风,不怯懦如鼠。可,情,于我,浓于血,重于命,既不能舍之,便只能承受,既不能忘之,便望随心。过去早已成为回忆,在每一个下雨的午后,安静的执笔抚书,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缓,嘴角弯弯,情绪随着书中的情节而高昂。偶尔合上书页,闭眼靠椅,回想着书里那暖人的语句,眉眼之间,画满了笑意。画面定格,仿佛整个人镀上了一层柔光。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记忆总是在深夜袭来,让人猝不及防,无法抵抗,逝去的已经逝去,走过孤城万仞山,再也找不到那人熟悉的背影。

        在人间我仿佛是一个外来物种,,总是一个人走,一个人悟,也曾有过同行之人,但最后的结局都是离散。每一次撕心裂肺的歌唱,都伴着心底的残梦碎片,那歇斯底里的嘶吼,不过是为了宣泄心里的不甘,却带来一种痛彻心扉的失落。何必一次次的揭开快要愈合的伤疤,独自修行,独自参佛,心中的不甘随着诵经声一点一点散去,那无阿弥陀佛,静心。

        青灯下,佛门前,总有痴儿怨女,哀戚的说要入佛门,可红尘未断,凡心未灭,入了,又有何意义。凡尘往事,不戒嗔痴,如何伴佛?佛语有言:“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苦的是你自己”。佛教所说的救赎,终其教义,不过“放过”二字,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

        在佛的世界里,死亡永远都不是终点,而是永生的开始。死亡是救赎,也是起点,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死亡离我们很近,每天都在发生,我们不愿从“死亡”里获得生的意义  ,而是潜意识的将它束缚,余华的《第七天》讲述了一个个死去的人,他们在那个“死无葬身之地”里永存,没有不公,没有阶级,到那里去的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家人,你看,死亡,并不可怕,当然,没有亲身经历过死亡,谁也不敢说不怕,但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的畏惧,而是要从“死亡”中探索,存在的意义,佛,垂着眼睑,怕也是希望众人能够参透总是被敬而远之的“死神”吧。

       “禅”这个字的含义本就无穷,真正参透的人也是寥寥。我们的一生总有不愿放弃的东西,总有人寻问“生何处来,死何处去?”《圣经》中的回答是“生于尘土,又归于尘土”。我佛慈悲,不单是一句佛语,更是一种训言。希望我们都能向佛修行,心怀慈悲,垂下眼睑,行善事,守本心,修成他的样子,能处理好自己的事,那一刻,才是清风徐来,莲花盛开,惊见一滩鸥鹭。无论是不是一人,因为最美的风景在心里,所以并不孤单。

       流年染指,清风不在,半生沦落梦已碎,芳华灼灼,于心于人。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在门扉初开处。青灯下,桌案旁,愿身长心安,你我共赏这盛世人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灯照,人心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