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滴滴出行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服务后,小编在第一时间实地体验了一把。火爆的现场让小编着实吃惊,百万元的改装成本更令人咋舌。
体验:“新手司机”初上路
从京沪高速的安亭汽车城收费站驶出,便是上海国际汽车城。
随着2016年“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的落地,这里便成为智能网联汽车重要的测试区域。“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的标志悬挂在道路上方,无声地提醒着过往司乘们,与你并驾齐驱的,可能就是正在测试的智能网联汽车。
果然,在示范区的公开道路上,小编先后看到了滴滴出行、AutoX、蔚来等公司的自动驾驶汽车,以及多辆改装过的上汽荣威汽车。
滴滴出行此次面向公众开放的自动驾驶服务就在示范区内,并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设立了办公室、展示厅等配套设施。
小编在现场看到,滴滴出行改装的自动驾驶汽车约有十辆,以沃尔沃XC60为主。
据介绍,这些自动驾驶汽车顶部的“凤翅紫金冠”内,安装有1个64线和2个16线激光雷达、7个摄像头以及高精度惯性导航等传感器,构成了自动驾驶汽车的感知系统。
其中,激光雷达用于障碍检测、环境建模等,其产生的点云图更容易被计算机解析;摄像头利用视觉判断,识别行人、车道线、信号灯等信息;高精度惯导、高精度地图等则是车辆的定位传感器,可以获得车辆的相对位置。自动驾驶的“大脑”——计算单元被安装在后备箱底部放置备用车胎的空间内,感知数据在这里被算法处理后,变成一道道指令下达给行驶控制装置。
按计划,滴滴出行用于自动驾驶体验的行程分为两段。
先从上海汽车会展中心出发,沿博园路向东行驶3.2公里后,右拐到达终点,途中经过5个红绿灯;再由终点沿原路返回,在博园路与墨玉南路的交叉路口左转掉头后驶回上海汽车会展中心,途径6个红绿灯。
体验的第一步,在滴滴出行App上按照行程下单,系统会分配自动驾驶汽车接单。为保证安全,现阶段滴滴出行的自动驾驶汽车配置了安全员和测试员,前者可随时接管车辆,后者负责记录数据,乘客只能入座后排。
进入车内,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位于前排头枕后的两个ipad充当的触控屏。右侧屏幕在接单成功后,会提示后排乘客扫码确认开始行程,并提醒系好安全带。左侧的屏幕则全程显示自动驾驶汽车的行驶路线以及实时感知的路况,在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还会显示红绿灯的读秒。
小编看到,在后排空调出风口的上方,滴滴出行加装了标有“GO(出发)”“STOP(停止)”和“SOS(紧急求助)”标志的三个按键。据同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滴滴出行专为自动驾驶汽车设计的行程按键,将成为下一代自动驾驶量产车型的标配。
行驶在车流量并不算小的博园路上,自动驾驶汽车实现了变道超车、避让障碍物等动作。或许是转弯半径过小的原因,在最后一个左转掉头时,自动驾驶汽车的车速略显过快,离心力明显。除此之外,如果不刻意去关注安全员是否有接管车辆的动作外,自动驾驶的体验更像是一位“新手司机”。
由于当天是媒体体验日,前来体验滴滴出行自动驾驶的媒体不少,甚至有来自西班牙和日本的海外媒体。
此外,也有通过滴滴出行App报名成功的市民。小编在现场看到,一位父亲带着两个孩子刚从自动驾驶汽车下来,就有滴滴出行的工作人员主动上前询问乘坐体验。
掣肘:高昂的改装和建设成本
面对改装成本的提问,滴滴出行的现场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一辆自动驾驶汽车的整车改装费用超过百万元,其中占比较大的是Velodyne生产的激光雷达,可以用“一线一万元”来简单计算采购成本。
Velodyne是全球最大的激光雷达制造商,其产品在自动驾驶领域中素有“硬通货”之称。随着近年来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包括新入局的大疆创新等一批国产激光雷达制造企业的崛起,Velodyne的市场份额正在被蚕食。
滴滴出行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未来量产车型上激光雷达等设备将使用国产的。在现场,就有一辆改装后的XC60采用了禾赛科技生产的全套激光雷达,虽然工作人员未透露具体费用,但坦言改装成本有所下降。
体验过程中,小编发现自动驾驶体验路段——博园路的与众不同之处。
道路上每隔百余米就有一个门架,上面除常规的实时监控外,还有DSRC(专用短程通信技术)、GPS差分基站、WIFI等V2X(车联网)的路端设备,不少门架上的立柱上还有数个滴滴出行LOGO的电控箱。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原有路侧设备无法满足使用需求,公司为自动驾驶又增设了专用设备。
体验过程中有一个标志性的车联网应用场景,即信号灯将读秒信息通过无线通讯传输给自动驾驶汽车。据介绍,除红绿灯的信息外,滴滴出行还利用V2X的方式,将行人、车辆的信息传回给自动驾驶车,某些路口旁甚至增设了激光雷达,来辅助车辆对盲区或者恶劣天气下的感知。
当小编问及是否会在无路端设备的道路上开放体验时,同行的工作人员表示,会部分进行测试,但由于缺少了路端设备的辅助,单车的智能无法更好地体现。
事实上,路端设备已经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的重要辅助。
“L2级别的智能驾驶,对路的需求只是具备通信能力的路端设备。如果发展到L3甚至更高级别,路端设备就必须加入MEC、AI、感知等融合设备。”均胜电子智能车联事业部中国区总裁屠科告诉小编。
这意味着,自动驾驶汽车除了单车的智能,还需要更“聪明”的路,而两者形成的车路协同,正是今年2月11个部委联合印发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的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发展方向。
目前,路端设备的大规模建设尚未开启,且单位公里的建设成本惊人。
合肥市今年开建的、全长4.4公里的5G自动驾驶示范路线,总投资为3000万元,平均每公里改造费用达数百万元。正在兴建中的杭绍甬高速公路被称为中国首条“超级高速公路”,拟建设综合感知和管控、基础设施数字化、车路协同通信等系统,实现车路协同、ETC自由流收费等智慧高速应用场景。据浙江杭绍甬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官网,杭州至绍兴段全长52.744公里,总投资估算约317.18亿元,平均每公里建设费用超过6亿元。
若只考虑自动驾驶汽车百万元的改造成本,以及高昂的路端设备建设费用,短时间内普通用户想要便捷地享受自动驾驶服务并非易事。除此之外,标准、法规等也有待进一步明确。
对此,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曾表示,“我们也相信自动驾驶从技术成熟、商业成熟到法规成熟,道阻且长,至少还需要做十年持续投入的计划。”滴滴出行已提出了“到2030年平台将拥有100万辆全自动的无人驾驶汽车”的愿景。
10年后,自动驾驶服务能否“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邱江 视频剪辑:朱翔
往期回顾 |
2000亿元估值,京东数科冲刺科创板!刘强东刚刚接任董事长,他有何打算?
本期责任编辑:邵子怡
▼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