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百岁老人之言,定余生基调

2018年,通过文字接触了两位年过百岁的老人——杨绛先生和日野原重明先生。二位老人的话如用岁月的食材煲出的一碗参汤,滋补又给人力量。

杨绛先生在《百岁感言》中有一段经典语录: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头来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头来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日野原先生在《活好》一书中说到,不要轻易说“我就是这样……”。不设限,多尝试,能发现新的自己。当这位老人年纪过百时,还在探索未知的日子,还想活出崭新的自己。

我是幸运的,能以这样的认知作为人生的基调,能够认识到我们该如何尊重并遵从自己的内心,然后把生活过得坦然而又真实。

都说四十不惑,我觉得我在30岁就有这种感觉了,是不断地阅读,不断的观察,不断的比较,不断的思考,让我提前开悟,这种感觉也源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名师指路”。

在2018年看到了一本对我影响很大的书籍《皮囊》,并对人有了新的认知,书中说到,人即外表的一副皮囊加上内心的一颗灵魂,我顺势联想成孔明灯那样;人生,即一副皮囊打包一颗灵魂的羁旅。皮囊易得,灵魂难寻,也是看了这本书以后,更能理解了“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句经典名句。

世上众人,无一人相同,为何?

皆因内心的那颗灵魂吧。

灵魂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就拥有什么样的世界

有人平凡也能知足常乐

有人贫困也能苦中作乐

有人坐拥财富、权利也会郁郁寡欢,迷失自我

又是为何

是因为身体这副皮囊没能与思想、灵魂平衡的结合。

最近读诗,千年之前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在喝酒上很有代表性,进而引申到三人各自的命运,爱好是内心在外界的表现形式,同是喝酒,三人三种境遇,三人三种人生。

诗仙李白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出入的是大酒楼,喝的是豪酒。

诗圣杜甫是“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感时伤世,忧国忧民,借钱买酒,常在小酒馆,喝的是闷酒。

诗魔白居易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闲居在家,约友人而来,喝的是自己酿的酒,喝的是闲酒。

再看三人的命运

诗人李白一生才华横溢,豪放万丈,生活是激情澎湃,大家从他的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绝妙夸张的写作手法上就能看出他的性格,他在诗词上的天赋和才华让他一步步接近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唐玄宗,也是因为才华,又让他得罪杨贵妃和高力士,被贬出皇宫,后又因站错政治队伍,因永王李璘案,险被杀头,被流放夜郎,幸运的是半路就接到了赦免的消息,李白惊喜交加,于是便有了“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样的名句。这样看来,李白的人生像极了过山车,好在有起有落。

诗圣杜甫的生活基调是苦闷的,仕途不顺,虽有忧国忧民之心,却郁郁不得志,杜甫的家国情怀大大超越了对自己的关心,晚年生活穷困潦倒,才有酒寻常行处有的境地,债但杜甫依然是一个为民着想的可敬之人。

白居易也有被贬的经历,但是他在被贬后可以怡然自处,晚年生活也不错,从他的诗句中就能看出他的生活态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的诗风比较温和。

三个大文人,三种不同的性格,三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三位大诗人中,我最喜欢白居易的生活。蒙曼老师在《四时之诗》中有一段话,说的很好。

有人说,白居易的诗俗,境界没那么高,但是生活本来就是平淡的,在平淡的生活中,享受一点摸得着、看的见的小快乐,享受一种悠然自得的小心情,绝对不是一件坏事。

任何时候不要忘了还有自己,还有生活。

时光走过,有人优雅,有人蹉跎;有人可以早早看淡身外之物,有人到老还在争个你死我活;有人手握权利和财富,也没见得快乐,终究是凄凄惨惨戚戚,门庭冷落;有人平平淡淡一生,知足常乐,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

生活的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无限可能的在每个人身上排列组合着。同时,鱼和熊掌又难以兼得,多些权利和财富,便少些自由;多些投机和欺骗,便少些坦然;多些事业上的拼搏,便少些对家人的陪伴,多些匆忙的脚步,便少些路边的景色,不一样的取舍,让每个人的人生各具特色。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也更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其实生活便是灵魂通过肉体在现实中的映射,所以人要修身养性,要学会生活,终归是要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

明白了这些道理,也看过他人的人生轨迹,我就明白了我要如何遇见未来的自己。

人生苦短,学着“人生得意须尽欢”

时光易逝,要懂“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面对财富,要知“千金散尽还复来”

面对失意,要能“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面对生活,也能“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百岁老人之言,定余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