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流产藏品交易

一次流产藏品交易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国学与传统文化专题】内听了一场书法讲座,授课者为广西中青年书家Z先生。群内书家众多,然而屡晒作品的有KJ先生和Z先生。作为外行,初始印象两人的字都很有个性。

几天前一次小聚,几位本地书画界朋友在座。聊到艺术收藏品市场走势,没人不唉声叹气,脑袋摇得像货郎手中的拨浪鼓,文藏品市场步入一个历史性低谷期。几十年如一日,以超出常人的辛苦付出和坚持,取得一些成效。创作的书画作品,成交量惨淡,即或成交几件,价格低廉,笔、纸、墨、砚成本都难回来,更别说潜心修炼几十年的个人修为了。艺术无价,衍生成为艺术没有价值,一文不值。

前一向,有大神算了一笔账,44年前存入银行1200元,到今天连本带息只得2800块大洋。然这1200元当时可购李可染、傅抱石、潘天寿先生15件精品,照今天的成交价换算,价值达几十亿之巨。(然那个年代饭都吃不饱,谁有1200元闲钱,又有谁猜到李、傅、潘的作品炒作如今天这么有名气,万一买了一张废纸岂非罪过!呵呵。)

闻听此言,不止一次内心揣摸,这个时候是不是一个逢低介入艺术品收藏的最佳契机?听了Z先生颇具煽动性的宣讲,有些怦然心动。第六感告诉我,该出手时就得出手,当断不断, 反受其乱。若Z先生有对得上眼的作品,收藏一两件,或许是有先见之明的智慧性选择。

于是乎在互动环节找机会直陈了自己的想法,Z先生不失时机地加了个人微信,两人私聊起来。艺藏品投资是一种长期投资,功利性没一般人想象那么强。花点钱,结缘一件藏品,把玩、鉴赏一段时日而已。藏品创作者他日成为大师级一流书家,算是检了漏,内心增添一丝儿得意和安慰。藏家是不会轻易出手藏品变现的,检漏实质是检了一串可以安慰自己的数字。若创作者最终匿迹于市井,则花钱买个教训,损失的真金白银权当做了慈善。涉猎这一行,套路多,水亦深,小心为上。一件真正价值连城的藏品是不适宜于个人收藏的,最好去处是国家级博物馆,有时候倾一国之力,也难确保藏品流失、毁损命运。

与Z先生素昩平生,问了一下度娘,Z先生七零后,自幼习书,师从国内一线大师多年,任职的却是某省区硬协主席。私聊初时甚投机,并且很快聊到交易主题上来。同一个人,创作时心境、构思、灵感不一样,作品质量有较大区入。从Z先生微信相册中挑出五幅作品作为候选。却被告之,最理想的两幅已被别人收藏,心中格登了一小下。从余下的三幅作品中挑出韩愈的《马说》作为交易标的。几番商讨,敲定成交价,却在支付方式上产生了分歧,心里又打了下小鼓。在当前信用体系降至冰点,骗局无处不在的大环境下,双方就先款后货还是先货后款争持不下,初时的兴奋热情逐渐冷却下来。

相持不下,不得已使上缓兵之计,用上一个拖字诀,让时间去做裁判。私下里又赶紧弥补了一些功课,咨询了几个省内较有影响力的书界好友,得到的答复仅三个字:不认识。仔细对照内容的正确性,发现呜呼写成了呜乎。落款印章模糊不清,治印水平不高。Z先生解释说呼与乎是通假字,印章不清晰属于手机像素问题。尽管有一定道理,心里却是怪怪的,总认为哪个地方不对。

Z先生非书界国字号选手,顶多算地方队成员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在和平盛世,写得一手好字的不少,真正成为名垂后世高人的少之又少。多数人摆脱不了湮灭于历史大潮的命运,有些东西跟个人努力特么无关。没了巧合,只叹与Z先生作品无机缘,于是委婉中止了这次不太靠谱的虚拟交易活动。

Z先生口头说没事,却连续几天在朋友圈大放微词,也许言者无心,我这个听者却有了意。先生能否成长为于佑任、启功式的顶级大师还是一个未知数,怎么就将自己标榜成大师了呢?正所谓买卖不成仁义在,何至于如此情绪化。此刻,想到湖广一带流行的一句俗语:半桶水,淌得狠。一囗鱼塘,浮在水面兴风作浪的往往是小鱼小虾,真正沉在水底的大鱼是不会轻举妄动的。倘或如此,我真得庆幸自己之前选择的正确性了。

网上虚拟交易,一直很忌讳。几次三番上当受骗,落下一朝蛇咬的恐惧症。很显然,价值不菲的艺术品以当面交易为宜,就是当面交易也有上当的时候,小心使得万年船。

作为没有进入艺术收藏之门的外行,曾看北京卫视的一挡由影视艺人王刚先生主持的节目,藏家将东西拿来,专家几句话说是赝品,王刚先生一锤下去,东西就毁了。每当王先生扬起手中铁锤,我都要闭上眼睛,心脏随着那声碎裂一哆嗦。专家就没有走眼的时候?毁掉的全是无任何价值的藏品?这些疑问时时在内心深处盘桓、萦绕。改革开放几十年,专家坑蒙拐骗的都是真正获利的几个少数之外的多数,而且让你投诉无门。

央视《一槌定音》节目之所以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深受艺术收藏爱好者喜爱,与尊重艺术,尊重艺术品藏家不无关系。

交易活动发起又中止,白忙活一场,浪费许多表情,Z先生嘴里的小怨气或许来源于斯,深表歉意。

未来的事神仙难料,或许,这次交易流产真的损失一个亿的收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次流产藏品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