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上周末我做了一期《中国哲学史》的读书分享会,结束之后还自觉得效果挺满意的,书本上的重要知识点我花一下午时间就讲完了,还挺自以为是,觉得大家论语已经听得太多了,完全没有重复的必要,于是讲的也很敷衍。今天听完吴天明老师对孔子的重新讲解,对自己的无知感到又羞又愧。咏春有句话说,练拳最忌无师无对手,我今天算是真切体会到了,有师父,知分寸;有对手,就知高低。

吴老师说人人都习孔子,但知道其中真意者,少之甚少。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都在致力于扭转人们对古代圣贤的看法,对于人们什么都不知道,就会跟着喊“打倒孔家店”的状态深感心痛,今天感触颇多,遂决定把它写下来分享之,以不负吴老师的教育。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老师,可任凭他再怎么能大贤大,也无法化育天下人,所以他只好先教天下爱读书之人,能读书之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强迫别人读书,只教读书之人怎么读书,怎么做事儿,孔子的教学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所谓学而时习之,不是常常温习,是要在合适的时机拿出来用,在别人不懂的时候讲给别人听,有朋自远方来,不是有朋友从远方赶来就高兴,是叫人不要局限于眼前,只和身边的人交往,而要有选择的交朋友,从良师、择益友;人不知而不愠,更不是人不知道也不生气的意思,而是如果发现别人有什么不对、不足、不知道的地方,要耐心的帮助他指正。

短短三句话,我听得泪流满面,过去21年的书真的就像白读了一样。我甚至开始怀疑,读书真的是逐字逐句那么简单容易的事情吗?你所以为的了解,真的就只是看上去的样子吗?

吴老师还讲,“禮”也不是用来维持阶级秩序的,礼的左边是砧板上乘着肉,右边是罐子里插着谷——是祭祖用的。目的是告诉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先,不要放弃老祖宗们辛辛苦苦累积下来的家业,龙的儿子也是龙,国家就是你自己的家。

从古至今讲仁讲爱的人汗牛充栋,可为什么偏偏孔子成了圣人?因为他把华夏五千年的民族历史一脉保存下来了,在周朝以前,历史都是人口耳相传的,没有人著书立说,没有人记录历史,而孔子把他生前两千多年的历史都保留了下来,他的六经,也基本奠定了之后两千多年中国的历史。礼、乐、射、御、书、数,孔子不仅整理经书,以便给读书人传诵学习,也不忘经世致用,使老百姓即使不读书,也浸润在仁爱理智的环境里。

我们评价一个人的功绩,不能割离了他的时代用现在的标准去看他,很多事放到如今也许早已不合时宜,可万丈高楼平地起,人不能因为自己攀高了,就瞧不起埋在地底下的根基,所以为什么孔子那么重视礼乐,为什么爱人要先爱自己的父母,终于可以想通了。人若是忘本,只能说明他既不知天高地厚,也没有道德良心。

一个伟大的灵魂能被世世代代的传唱,一定是有他的原因。光是想到一个渺小人在他的时代能为他的人民做这么多伟大的事情,怎么能不感到鼓舞人心。

所谓五百年必有亡者生,必有圣者生,不管是历史的哪一个时期哪一个阶段,天下的环境是平安还是战乱,你知道世上总有那么些人,在默默为这个社会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积极有为的担当意识和超越生命的洒脱态度,他们的灵魂是不死的。

人生在世一百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你来到这个世界上,要不要选择为它做一点事情,无论结果是成是败,英雄好汉永远是英雄好汉,因为“Hero never die”。天下有善有不善,重要的是,你要选择做什么样的人,成为历史的哪一个部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