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疏解

《三字经》疏解

情境注解

大眼镜:昨天学的《三字经》里的内容,我们了解到“六经”,还记得“六经”是指那六部经典著作吗?

小耳朵:(挠头)……

大眼镜:你可以背一背昨天学的《三字经》里的内容,然后回忆一下。

小耳朵: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哦,我想起来了,《六经》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大眼镜:对了。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三字经》。

小耳朵:(指读)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大眼镜:停,好了。读到这里,对“六经”的补充说明就讲完了。你读懂了什么,又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小耳朵:我明白了,这是对上文提到的“六经”的具体说明。可是,上面的“六经”中提到《易》这部经典。为什么这里却说到“三易”呢?

大眼镜:《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不幸的是《连山》《归藏》已失传,只余下了《周易》。

小耳朵:上面提到的“三易”是在补充说明《易》这部经典。那这个“书之奥”的“书”是指哪部经典呢?

大眼镜:当然是指《书经》了,即现在我们讲的《尚书》,《尚书》又称《书》或《书经》。

小耳朵:那“我周公,作周礼”这里应该是指《礼》这部经典吧?

大眼镜:对的,周公作《周礼》之后,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这里就涉及到了《礼》《乐》的内容。后面讲的则是《春秋》这部经典,以及解释《春秋》的著作了。

经典新学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意思是说:

《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值得去朗诵。

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

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这些是解释《春秋》的书。

语言逻辑

从上下文的联系上来看,这二十八句是对前文提到的“六经”具体的补充说明。“三易”讲到《易》本来有三部书;《书经》则讲了它的内容;《周礼》讲到了作者以及它的内容,还写了“大小戴”对《礼记》的注释;《诗经》也讲述了其内容:《国风》《大雅》《小雅》《颂》;最后讲孔子作的《春秋》以及其内容,还讲到解释《春秋》的“三传”。

在对“六经”进行具体阐述的过程中,作者语言的组织是巧妙的。比如,也似乎刻意地采用了“数字概括法”。譬如“三易”“六官”“四诗”“三传”。“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这八句中,前四句和后四句采用了对仗的手法。都是前三句具体罗列,第四句总结概括。“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这里的前四句和后四句也采用了对仗的手法。第一句都是讲作者,后两句都是讲著作的内容。在讲述“四诗”的时候,作者很显然跟前面讲“四时”“四方”四渎“四民”的语言组织逻辑和方法是一致的。“诗既亡,春秋作”这里有一个巧妙的过渡,其后面两句则讲了《春秋》的内容。最后四句“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作者反过来,先总概,后罗列。不管是先具体罗列后面概括,还是先概括后具体罗列,其逻辑条理都是十分清晰的。

经典启示

1、这些经典著作浩如烟海,还不断有后人的注解。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没有中断,中华文化一脉相承,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啊;

2、这里分别对“六经”作了具体阐释:《易经》虽是我国古代人占卜的书,但它其中阐述了极为深奥的哲学道理。“阴阴消长,物极必反”等的论述蕴含了朴素的辩证主义思想;《书经》是一部十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从内容方面来看,很类似我们现在国家的政府档案,可以使我们了解当时历史,从中学到许多有益的知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汇集了周代诗歌三百零五篇,里面包含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反映复杂的社会形态,有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及一般百姓的思想和感情等; 今人读《春秋》,可以了解当时一般政治和人民生活情况。这些著作既留存着重要史实,同时又是宝贵的文学或文化遗产。古语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后人还可以累积前人的经验,成为自己做人处事的借鉴;

3、《春秋》是鲁国的史书,内容十分精采,但文字记事都非常简洁。加之年代久远。所以必须详读三传,才能研读明白。这里不仅告诉我们经典总是有人去不断去阐释,常读常新;同时还告诉我们一种读书方法:读书在读原典的基础上,可以借助辅助书籍来进一步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字经》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