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试图用有限的篇幅来阐述80386保护模式重要知识点。本文不是一个系统全面的知识介绍,您可能需要了解相关的80386汇编,微型计算机原理和C语言知识。
适合读者:需要了解8386 CPU工作模式,适合正在学习微机原理的同学和准备阅读Linux内核代码的码农。想自己做一个操作系统的同学也可以从本文中获得一些知识储备。
这里说的寻址(addressing)是指CPU内部如何计算物理内存地址(位置)的过程。CPU要处理的数据和代码总是在内存中存取的(暂不讨论CPU缓存),了解一个CPU是如何定位和计算内存地址是理解CPU工作原理的基础。80386采用分段分页来管理内存,之所以没有被设计成固定内存位置寻址有很多原因(内存位置固定标记,CPU按固定地址存取)。一些主要原因如下。
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8086中,程序使用的地址(逻辑地址),是由16位的段地址和16位的段内偏移组成。段地址保存在用户程序中,程序加载时被加载在段寄存器内。之后程序中指令直接使用段内偏移地址(也叫段内偏移量)即可。CPU在寻址(如何计算得到物理内存地址)时会经过如下步骤:
其中公式A可归纳成SS * 16 + SP。
80386与8086只是公式A 有所不同的。80386的逻辑地址同样也由两部分组成:16位段选择子和32位段内偏移。寻址步骤如下:
注意:段选择子其实同样被加载在16位段寄存器中,只是80386中我们用了个不同的名字,后面章节会解释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从上面2点可以看出从8086到80386CPU寻址方式总体没有差别。它们都是通过段寄存器和偏移地址来寻址,寻址方式都可表示成:
物理地址 = 段寄存器[段内偏移]
从8086到80386所不同的是,上面的步骤3中的公式A和偏移地址长度发生了变化。
8086步骤#3中的地址公式A如下:
20位的物理地址=段地址(16位)*16+段内偏移(16位)
一般教科书都有类似这样的表述:段地址左移四位+偏移地址形成20位物理地址。左移4位相当于乘以16(2的4次方),这里16也经常被写成16进制形式10h。
而80386步骤#3中的地址公式A是这样的:
32位物理地址 = 段基地址(32位) + 段内偏移(32位)
之所以在80386中,段地址叫选择子是因为段基地址是由段寄存器中的内容选择指定的。
需要指出的是80386还多了一个分页的功能,这个功能是可选的。如果启用分页功能(本文最后会对分页详细描述),通过上面步骤计算得到地址叫做线性地址,CPU要进一步处理才能得到最终的物理地址。
本节内容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记忆和理解,难点在于只有同时理解并记住这些概念才能融汇贯通。这只有反复阅读和思考才能做到。建议阅读中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先了解个大概后跳过,等到需要理解具体相关内容时,再返回来仔细阅读和理解。
具有固定长度的结构体(struct),共8个字节。这个结构体保存着一个段基地址的所有信息,包含:
描述符有两种,这两种结构体包含的内容几乎都一样,只有一些细小的差别,这两种描述符分别是:
顾名思义,它是一个表结构。这个表存储在内存中,相当于C语言中的一个结构体数组。数组的每一项就是上面所说的描述符。GDT在一个多任务系统中一般只设置一个,其基址由一个GDTR确定(GDT靠GDTR定位),GDT地址在设置好之后几乎不会被改变。这个表中可以包含如下四种信息的描述符:
其中#1属于非系统段描述符,#2 #3 #4属于系统段描述符。描述符各自的属性值决定了它们具体是哪类描述符。其中,LDT,TSS属于具体每个任务,一般成对出现在GDT中。
GDTR是一个CPU寄存器,和AX BX.. CS DS...一个概念。GDTR共48位,包含两部分内容:
与GDT的结构类似,所不同的是,LDT用来描述每个具体用户任务代码段,堆栈段和数据段信息。LTD是针对每个用户任务的,类似TSS这样的全局信息相关的描述项自然只存在GDT中,LDT中不会有。LDT描述项一般和正在运行的用户任务数相等。每个用户任务都可能有自己的LDT,保存着本任务相关信息。LDT的基址作为一条记录保存在GDT中(参见上面GDT#2)。
LDTR也是一个寄存器,和GDTR类似,不同的是它只有16位。LDTR中存放的是一个16位选择子,寻址时用选择子内容去GDT中定位寻找LDT的基址。LDTR当作为选择子,任务切换时只要改变其中存放的选择子内容就能实现LDT的切换。
也是一个16为的选择子,作用和LDTR类似,都是用来索引全局描述符表(GDT)中的一项。所不同的是TR选择和指向的是一个任务状态段地址(TSS:Task Status Segment)。
正如前文所说,任务状态段(TSS)信息是在GDT中描述的。任务状态段也是是内存中的一个数据结构。这个结构中保存着和任务相关的信息。当运行着的任务准备切换时,CPU会把当前任务用到的寄存器内容(CS EIP DS SS...)包括LDT的选择子等信息保存在TSS中以便任务切换回来时候继续使用。
前文相关内容已经多次提及选择子,选择子按照用途共有三种,其格式完全一样,仅仅用途不同。
80386中除了上述寄存器以外,还有一些用户程序不可访问的高速缓冲寄存器寄存器,为的是提高CPU计算性能。为了简化问题我们暂时可以忽略它的存在。
控制寄存器(Control Registor)CR3中保存着一个页基址A,如果分页被启用,线性地址经需要经过两级页变换成最终的物理地址:具体过程见下图.
图片来源:INTEL PROGRAMMER'S REFERENCE MANUAL
参见上图,线性地址从高到底被分成三个部分高10位B,中间10位C,末12位D。变换过程不再描述,语言描述可能看上去复杂,图表相对清晰,这里结合上图给出一个变换过程公式,结合上图应该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出分页机制。
类似的,GDT/LDT中一项长度为8字节,选择子去GDT/LDT中索引如下:
描述符地址=Base+Selector *8.
一个80386操作系系统中运行两个用户任务A和B,如图:
任务A运行时CPU和内存状态如下
任务A运行CPU和内存状态
切换到任务B运行时,CPU和内存状态如下
任务B运行CPU和内存状态
为了简化问题,上图没有画出隐藏寄存器的使用情况。实际上,TR,LDTR之后都有一个64位(内容和描述符一样)程序不可访问的高速缓存寄存器。内容为当前选择子对应的描述符。此后到访问,CPU只要直接读取高速缓存寄存器中保存的某个和TR或者LDTR相对应的描述符即可,而不用再去内存中去寻找。这样可以加快用户任务执行代码和数据寻址的速度。
CPU工作原理是一个涉及很多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内容,只有反复思考总结才能理解和融合贯通。如果本文能够解答和帮助到你,使你能够弄清楚你之前某一点的疑惑,也就够了。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皆为原创,作者保留所有版权。转载必须保证全文完整和包含本声明,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出处:http://www.macode.net/80386-protected-mode-essential/